平南王府凭男记(623)

战争波及面非常广,且这次战争在欧洲以攻城战,对城镇的纵火,以及造成惨重损失的野战而着称。

损失人口上百万,无数城邦成了废墟,战后一片萧索,国力都为之衰退。

赵仁河就是要“趁你病要你命”,派了威风凛凛的远航舰队去,要么抢占地盘,要么抢占先机!

在送别远洋舰队的时候,李钊跟他一起去的,看着启航的舰队,赵仁河松了口气:“可算是能一展所长了。”

李钊知道赵仁河的厉害,但是没有想到,他这里的东西真的太让人大开眼界了,尤其是这船只,竟然全身钢卯,以畜力驱动,速度飞快!

听说这还不是最好的,最好的船只是以蒸汽机驱动,不仅不需要畜力,速度也比畜力的快很多。

“真壮观!”看着那些钢铁巨兽远去的影子,李钊很是感慨:“以前怎么不见你拿出来?”

“以前你不是皇帝,我可不敢拿出来玩。”赵仁河非常开心得宣布:“现在你是皇帝了,我还怕什么?”

“嗯,不用怕了。”李钊背着手,被赵仁河激的意气风发了起来:“有我在,你尽管玩。”

天下现在是他的了,他可以让小河随便玩。

因为他知道,小河的手里头,有非常多利国利民的东西,成康帝没有眼光,不代表他没有。

在南边从暮春待到盛夏,然后才回到京城。

这一路上虽然花销很大却控制的很好,第一不会花销任何地方官府的钱财,第二就是不扰民,一路上虽然走走停停,但是都有圣驾随行人员自己张罗吃住问题,并不叨扰地方,第三就是有了皇家海军学院,以及要筹备的皇家陆军学院,很多武将都怦然心动了!

最后一点,南边的人见了圣驾,哪怕是远远地看着,都觉得是一种荣幸。

还有远洋舰队正式开始远航,要绕过半个地球,去到大洋彼岸,比起以前的小打小闹可要强多了。

回到京城之后便是建业元年的秋收。

这是李钊登基之后第一年的秋收,就算不是丰收也不能比成康帝的时期差多少,不然恐怕又要起物议了。

结果这一年秋天,皇陵那边大丰收!

“怎么会丰收一倍这么多?”李钊十分吃惊。

“当然是因为我啦!”赵仁河得意的告诉他:“我让蓝月去那边指点了一下那里的人如何种田和养牲口。”

其实说着简单,可内容却不简单。

他不止派人去那边教导那些守陵人的家眷们如何发展农副产品,还用了新配方新饲料的鸡鸭禽类和牲畜类。

以至于今年那些人不仅土地大丰收,连鸡鸭禽类和畜类都长得非常好!

在赵仁河派人去指导之前,谁能想到,鸡鸭禽类,还能自己配置饲料?

还能根据这些家禽家畜的不同年龄配料喂养,最重要的是,单是一项养鸡的说法就很多!

用豆和麸皮发酵后引来苍蝇产卵,然后孵化出的幼虫来喂鸡,堂堂的蓝月公子,风光霁月一般的人物,还教授了那里养鸡户们,断喙这个技术,以及鸡粪腐熟做肥的技术,加了鸡肥后,农作物的产量,自然就有了上涨。

农为国本,虽然推广的时候是艰苦的,但结局是显着的啊。

但是一开始不能全国推广,因为人们不熟悉这种方法,会下意识的抵抗,因为怕自己血本无归。

如果先在皇陵这边做个试验点,慢慢的往四周辐射,让人知道这种方式是可以增加收入的,谁还会不听?

现在就有不少人去皇陵那边打听,赵仁河让人以李钊这个武阳帝的名义,将所有内容印制成了一本小册子,谁来问,就一文钱一本的卖给他,等于是不藏私,而这一文钱,被拿来送到养济院里,给那些孤儿们买个零嘴儿吃。

第535章 “太子”和“储君”

中秋盛典十分隆重,这一年,各地丰收,加上东瀛那边运来的金银,以及本地产的各种银子铜钱,可谓是物阜民丰。

同时带回去的还有好多人,其中,孙诚,孙应嘉,被武阳帝拜为帝师,散阶为光禄大夫,正一品衔。

另赐帝师府一座,白银万两,黄金三千两,仆役三十人。

皇庄一座,铺面两间。

可以说,吃喝拉撒睡都不用操心了。

带回了京都之后,更是在朝堂上,直接任命为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和太子少师。

实现了赵仁河曾经跟他说过的,三师合一的梦想。

而赵宣,被李钊直接赐名为李宣,立为皇太侄!!

要上玉碟,记载在曾经的皇太子的名下,为嫡长子。

同时,将高慧的灵位请回来,要册封为太子妃,立在皇太子的灵位旁边。

公认的,皇太子已经失踪了这么多年,儿子都十九了,马上就要举办成人礼,及冠了!

可是这个时候,成康帝冒了出来。

他不准许李钊将人立为皇太子或者皇太侄,只准许立为储君,但不能号为“太子”或者“太侄子”这种称唿。

第二,不许迁徙高氏的灵位和坟茔。

更不许李钊将高氏跟皇太子凑成一对!

原因他不说,但是礼部尚书猜测,大概是因为,这皇太子跟当时的未来的太子妃,未婚先孕,有损皇家威严和名声。

何况,李宣的出身的确是让大家有些担心。

不过,这种担心在李宣第一次上朝的时候,众人就都恍然大悟了!

因为李宣穿了当年皇太子同款的衣服,宛如皇太子再生一般,一些见过皇太子当年风采的人,纷纷泪如雨下!

尤其是温老侯爷,见到这孩子之后,他上前就抱着孩子哭了起来:“瑾儿啊,你怎么才回来?”

“这位……老爷爷,我叫李宣,不叫瑾儿。”赵宣,或者说,现在叫李宣,有点尴尬的扶着这位痛哭流涕的老爷爷。

“不是瑾儿?”温老侯爷老眼昏花的看了半天:“可是好像啊!”

“是好像啊!”不少老臣都发出了喟叹,真的太像了。

此时的李宣,长相上有八分神似成康帝,七分像曾经的皇太子,以及在座的武阳帝李钊。

这样的样貌,谁敢怀疑他不是皇族子嗣?

朝臣们没有了任何反对的声音,但是太上皇那边却还是摇头否认,虽然立为储君,但不许称什么“皇太侄”。

李钊在朝上没说什么,但是下了朝,就直接带着李宣去了宁寿宫。

彼时,成康帝正在宁寿宫畅音阁大戏楼那里听戏,戏台上正在演唱昆曲名篇《牡丹亭》里,“游园惊梦”的那一段里的“皂罗袍”一折。

清澈的笛声里,一名青衣,浓妆艳抹,手执一扇,在舞台上,脚步莲移,声音清扬而优雅。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声声悠扬,身姿优美。

这个御用的戏班子就是不同俗物,别的戏班子恨不得十八般武艺都用上,配乐是越多越好听。

他们不是,他们就是一个青衣小旦,加上一个吹笛子的中年男人,就这么上了台,但是唱得好,配乐十分清雅,反倒突出了戏曲的特性。

李钊来了,成康帝不见,但是他直接带人进来了,也没人拦得住他。

结果成康帝视而不见,只顾坐在那里听曲,并且手里头还打着拍子,一脸的陶醉表情。

李钊找个了位置坐下来,李宣在他身后也找了个位置坐下来,他才不要站着呢,这昆曲虽然好听,但是出了名的漫长,他不是个欣赏曲子的人,这么一句话,不知道上头的人为什么“咿咿呀呀”的能唱上半个时辰,一个字拉的那么长的音,合适吗?

这个小旦在台上唱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就唱完了,然后谢幕,退下台子去,成康帝这才开口:“唱得不错,赏一百两银子,还有那个吹笛子的,也赏五十两,整个戏班子,再赏五十两。”

一开口,二百两银子这就没了。

够一户偏僻地界的三口之家,十年的花销了。

不过李钊也是吃过见过的人,不在乎这些,可李宣却皱了皱眉头,他跟师祖走遍了大江南北,出过海,去过塞外,一路风窜露宿的时候多得是,二两银子娶个媳妇儿的事情不是没见过。

这位只看到背影的太上皇,太能花钱了吧?

“父皇的日子过的很悠闲。”本来是一句好好地寒暄开头,让李钊说的死板板。

上一篇:墨刃下一篇:天子门生

初吻江湖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