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的会的,进教室啦。”
凌薇拉着陈最走了前门。
进门看到李默尘在低头刷题,她没好意思走过去递上兜里的棒棒糖,回了座位。
一转眼,就到了下午最后一节课,凌薇彻底放弃了送这个小小的礼物给大神的想法。
不就是一个破棒棒糖,就像李丹璐说的,多大人了,谁稀罕啊,回家路上凌薇自己含进了嘴里。
又酸又甜。
她讨厌这种患得患失的紧张感,因为去猜测自己在一个人心中位置的这种做法真是太蠢了。
比不会做题还要蠢。
走到座位旁拍一拍肩膀,笑着说声,“嘿,节日快乐啊,这个给你。”
就真的这么难吗?
凌薇忽然想到了陈最说的那句话,“真希望愿望都能实现啊。”
真希望,愿望都能实现。
第四十六章
6月7、8全国高考,中小学生提前一天放假。
5号下午,凌薇和同组的小伙伴们打扫完卫生把桌子都换了一个方向,按照7788的数量与格式摆放整齐,在老师的指令下贴上座位标。
教室里所有出现中英文的地方都用白纸遮盖了起来,黑板旁的音响里在播放着试音广播,门上贴上第五十六号考场的标识,门边的墙面上由专人贴上考生名单。
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都变得紧张了起来,聊天说着不知道两年后自己走进高考考场时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验收成功后,班主任才应允大家离开。
走在校园里,很多学生都抱着装满了书品的大纸箱,他们脸上的表情也不一样。
有的和同伴笑着聊天,或许是谈论着终于可以解脱了之类的话;有的眉头紧蹙,咬着牙,或许是箱子太重亦或是还没有准备好赴战场。
最难猜测的是面无表情的人,不知道是不是经历了炼狱的磨砺,人也变得心如止水,没了情绪。
他们再也没有晚自习可以上了。
凌薇慢慢走到了校门口,回头看去,那幢四层小楼依然屹立在前方,这批人就要走了,下一批又要换进来了。
学长学姐加油吧。
高考两天,全国焦点。凌薇靠在沙发上和家人们一起看电视,百分之八十的报道都是考场外的家长采访和考试结束后的考生采访。
“你说这一点都不留情面,辛苦三年,连考场都没让进。”舅妈对一个考生因为迟到而被拒绝进入考场的新闻发牢骚。
“这是规定,你要追求公平公正就得按规定和制度办事,不然都这样那不要乱套。”舅舅喝着茶说。
“姐,你觉得呢?”小天问。
“我不知道,我当然也希望她能进去,可是舅舅说得对,无规矩不成方圆。”
凌薇感到非常可惜,但是爱莫能助。
接下来是专家对高考语文作文分析,今年的高考语文是一则材料作文,关于小动物学游泳的故事,凌薇没有心情看,进了房间。
“姐,讲作文呢,你不看看?”
“不看了,明天我们老师肯定要讲的,我做题去了。你们看吧。”
果然,第二天语文课前,霞姐让课代表给大家发了高考的语文试卷。
语文这个科目很神奇,有的人怎么学都提不了分数,有的人不怎么听讲都能考出不错的成绩。
他们说这是十几年累积起来的题感。
老师说这也要看个人的悟性。
虽然才上高一,但高考卷子做起来也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难,只是技巧的掌握与题型的练习有待加强。
不急不急,还有两年呢。
周围的人都这样安慰自己。
除了语文和英语,其他科目任课老师都是把和同学们目前所学有关系的题目拎出来复印成卷,然后做题讲解。
一片哀嚎应了老师们的小算盘。
“你们看看这就是高考题,会做吗?不会做就好好练习,别以为那一张卷子是随随便便出的,不过分科以后你们的针对性就更强了,相信只要听老师的话,两年以后这些题不说拿满分,三分之二的分数大家都是没问题的……”
压力莫名其妙的来了,高考结束的这一个多周,同学们像打了鸡血一样,频繁进出办公室,老师们上课也更有激情了,初夏的午后,上课犯困的人都少了许多。
学习的热情刚刚散去,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
6月25号中午十二点,省招办将公布高考成绩。
吃完午饭凌薇看到很多学生聚在高三教学楼,有人说着谁谁谁居然考了第一,谁谁谁居然没考第一,还听到他们提到了状元。
午自习上,陈老师笑着从前门走了进来,“有一个好消息要分享给大家,我们南中在今年的高考中取得了文理科双状元的好成绩!高三三班邱绪以687分取得市理科第一名,高三十一班崔思影642分取得文科第一名,文理市级前十我校各占8名和6名,其中……”
陈老师在上面说着这些数字,下面的同学们也在小声讨论着。
“文科第一名居然不是那个陈丹阳,我打听过很多次,她一直都是第一呢。”李丹璐第一次主动在上课时间跟凌薇说话。
“难怪我今天路过高三听到有人在说第一没考好什么的,可能压力太大了吧。”凌薇回应。
“642分,太厉害了,我吃饭的时候看新闻说文科省状元684分,崔思影学姐可能是一匹黑马,我要想办法认识一下。”
“恩,大概就是黑马吧。”凌薇不喜欢听李丹璐这样讲,但心里隐隐有一种膨胀的感觉,“我会不会也成为这匹黑马呢?”
课间时间都被大家用来讨论高考,你一言我一语,神采飞扬,甚至预测起他们这一届高考状元会是常驻全校前几中的某个人,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和打算。
“我听说总考第一的高考就考不到第一,你说叶荨会不会……”
“现在说这些太早了吧,还没分科啊。”凌薇疑惑。
“你不懂,基本上从高一开始哪些人有状元潜质,老师们心里就有数了,这些人上了高二就会被重点培养,还有些什么自主招生计划都会把名额给他们的,我听说今年唯一一个北大名额就给那个陈丹阳了,可惜高考没考好,这下好了,估计明年就不给咱们了。”
“为什么啊?”刘潇潇问。
“那可是北大啊,咱们虽然也是省级重点高校吧,但是和师大附中、高新一中那些比起来差的不止一点点,能给一个加分名额就不错了 ,居然还没抓住这个机会,你说她也真是的,要是我那么幸运一定会努力的。”
聊起这些来,李丹璐就像变了一个人,说的津津有味。
“可是,有些事情,不是你努力就一定可以争取到的;有些机会,不是给到你手中就能抓紧的。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她不努力呢?不努力怎么会考了这么多次第一呢?”
凌薇终究把这些话吞进了肚子里,“祝你有这样的好运气。”
说完后她便开始做题,没再参与讨论。
李丹璐察觉到自己今天话有点多,也翻开王后雄,不过嘴上还在嘀咕着,“一定要问问学姐都做了哪些题。”
同样的问题,文科状元崔思影也在当天被市电视台的记者问到。
“没做太多课后题,也没报任何补习班。高三的复习资料很多,每周六也要上课,跟着老师的安排来,利用好每一本书、做好每一套卷子就够了,当然这是我自己的习惯,学弟学妹们如果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就根据自己的安排选择吧。”
凌薇和舅舅一家观看了本市晚间新闻,频幕上的学姐带着黑框眼镜,但镜片遮不住她深邃又灵动的双眼,不知道为什么,却有一种距离感。
也许每个优秀的人都有那么一段沉默的时光吧。
第二天早上李炎枫没有来学校。
早自习下,陈老师就开始给他爸爸打电话,对方说自己在出差不知道情况,问了家里保姆阿姨后,回电说李炎枫一早就背着书包出门了。
打了好几个电话,还是联系不上人。
老师很担心,怕出意外,把第二节英语课和下午的物理做了交换,腾出时间准备去找他。
李默尘被叫到了办公室外的走廊尽头。
“你知道他一般不在家和学校的时候会去哪里吗?”
“球馆,画室,或者,网吧。”李默尘也怕真出什么事,说了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