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祸水[快穿]+番外(114)

作者:三青鳥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若问煮个草药,怎么还非得去火头营借锅,那就不得不说,这整个村庄连锅都被丧心病狂的村民们搬走了。

“哎~这些龙国百姓还真是可怜,不仅变卖了全家上下所有的桌椅板凳,甚至连锅碗瓢盆也全都变卖了!”军医们搅合着沸腾中的大锅药草,发此感慨。

“柴火同样不多,我去隔壁借几根!”负责烧火的军士,看着厨房外空荡荡的对方柴火的位置,向着里面的人招呼。

然而他们不知道,整个村庄的柴火,本就没多少。

早在得知会实行搬迁计划时,村民们再砍木柴,那都是直接就送去了救济房那边了,至于老家的柴火,只在消耗没有再增多这个说法。

如今他们看到的这一点儿,也不过是村民们烧剩下的,逍遥王这一屋子一屋子几乎挤到爆数十万的队伍,若这雨要是连续下个三五几天,这柴火就是率先短缺的东西。

果不其然,时间转瞬就过去了五日。

雨并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甚至越下越大,听着屋檐下停不下来的雨滴声,独自享用一间房间的龙啸天望着窗外的雨幕,已经没有办法保持以往的冷静了。

刚到村子的第一天第二天,他都不认为,这一场雨真的有风飘飘说的那么严重。

“叩叩叩~”

“进来!”听见门外的敲门声,龙啸天强行压制住焦躁的心境,事宜外面的人进屋。

“何事?”龙啸天半靠在光秃秃的床板之上,手指不自觉地开始敲击床板。

来人恭敬的对着龙啸天一报拳:“启禀王爷,火头营来报,柴火不够用了!”

龙啸天一愣,疑惑的抬头看向来人:“柴火不够用了?”

怎么还会有这种事儿?

“可有叫人出去找柴?”龙啸天皱眉问。

“可是由于村子里的房屋太少,我们的军士人又极多,一个屋子里挤进去四五十个人的也不少,有的军士染上风寒,就将病气过给了同住之人,直到今日咱们十万将士至少一半的人已经感染了风寒。”

这话一落,龙啸天的脸色顿时大变,再也没办法继续再床板上安心靠着了,当下就翻身起床。

“怎么回事?军医呢?军医没有按时熬制驱寒的药物吗?”龙啸天嗓音略显急促的质问。

“自然是有的,但是…”那名军士脸色略显难看的地下脑袋。

“但是什么?说清楚点儿。”龙啸天不悦。

“感染风寒的人数实在是太多,咱们的带的风寒药柴已经不多了!”军士难受的摇了摇头,“不仅如此,如今整个村子里所有的木材已经烧光了,为了保证风寒药供给,火头军甚至都将一些屋子的床板地板都能拆卸下来烧柴了。”

“然而,这依旧不够。”

“不可能!”龙啸天的脸色顿时大变。

前来禀告的军士眼见龙啸天发怒,当即便跪倒在地:“王爷,置办十万军士的伙食,极为耗费柴火。”

若是再行军途中,随处都可以砍伐木柴,那会儿还不觉得有什么,直到被困在这个小村庄整整五日,事情已经逐渐脱离龙啸天的掌控了。

“那就出去找柴!”光靠这拆地板拆床板,那毕竟不是个事儿,龙啸天也不清楚这大雨它到底还会连续几日。

他现在唯一感到庆幸的是,他们再大雨刚开始不久就找到了这个村庄,住了进来,幸运的是村庄里连一个村民都没有,这倒是降低了他们住进温暖屋子的条件。

听见龙啸天吩咐出去找柴,军士当即就是对着龙啸天一个磕头:“不行!军医严令大家不能随便出门淋雨,我们的伤寒药草已经不多了!”

军士对着龙啸天苦涩一笑:“王爷,您说这大雨,到底还要下几天?”

会不会真如那日城墙之上那位仙子似的神机门圣女风姑娘所言,这瓢泼大雨甚至会让运河决提,后果严重不以。

军士能想到这里,龙啸天当然也能想到这里,他脸色当即就阴沉下来:“岱城距离大运河虽然只有几十里距离,但还好在大运河根本就没有流往岱城这边的支流。”

龙啸天走到一张临时拼凑的桌子前,仔细的观察舆图,这是一幅详细到连山川河流,城市村庄的具体名字都记录在册的龙国舆图。

龙啸天作为当朝六皇子又是先皇继后爱子,他手里所拥有的资源,自然不容小视。

“别瞎想!赶紧让人想办法,编织蓑衣斗篷,尽快寻找干柴。大家再坚持一下,这大雨总会停的。”

“是!”

然而,龙啸天不知道,他手里拥有的舆图确实够详细,但此时的龙国有了纪笙的奇思妙想,龙玄九的竭力配合,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他早就应该在看到非人力可以钻出的水井,能够不会渗水的水泥水窖时,就应该重新思量计划了。

他早就应该清楚,风飘飘虽然没有预测出蝗灾,但是她早前靠着预知光环看到的数次□□,那次没有发生?

要问龙啸天,悔不悔?

光看他再军士走后,顿时就愤怒的徒手掀翻桌子,就已经知道了。

却说距离岱城有且仅有三四十里远的苏城之内,一群身穿蓑衣的人站在高达五六丈的水泥堤坝之前。

“戚大人,下官刚刚亲自上堤查看过了,水位光今日就已经上涨了三丈,是不是应该打开闸门了?”当地知府走在装备的严严实实的戚淮山面前恭敬的拱手。

如何不能恭敬呢?这雄伟壮观的堤坝可是他亲眼见到这些人组织成千上万的军士们,一点一点的筑起来的。

在此之前,知府甚至都不相信国师随便一说,这老天就真的会降下瓢泼大雨。

若非戚淮山等人拿着圣旨和尚方宝剑前来,并且也不让他们地方官府出钱出力,知府怕是根本就不会放任这些朝廷来的官员占据他们的主干道,甚至推到某些房屋建筑物,在堤坝之外,再铸堤坝。

但是随着这堤坝逐渐的铸成,在竣工当天,知府亲自走上那高达五六丈,换算为国际单位,就是十六七米高的眺望台,顿时便被这雄伟壮观的大场面,给惊呆了。

当然那一切,都不及他刚才走上看台的那一刹那。

滔天洪流,奔流而下,也不知是原来的堤坝材料太过容易被洪流冲破,还是驻得太矮,知府甚至已经看不见原本的堤坝的影子。

早前干涸的只剩下河床底部,还有一丁点水流的运河,经过区区五天根本不停歇的大雨之后,如今已经完全满当当得了。

在戚淮山等人的精心策划下,不仅将运河的水流给尽数用堤坝给拦截下来,甚至还将山间洪流也尽数引导进了运河。

处在低洼地区的百姓们,早早的就已经住进了安置房,由于官府甚至是朝廷官员时常会去慰问,百姓们对于自己家乡被水淹没,倒是没有表现得太过悲痛。

事情似乎正如这群人所料一般在发展,这使得知府不得不感慨当朝国师的神机妙算,不得不感慨这些昔日不受重视的工部官员们,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

听见知府的询问,戚淮山并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他反而转头询问就站在他身旁,甚至比他还要矮上一个脑袋的一个半大少年。

“珩之,你怎么看?”

这个少年知府也是略有耳闻,这个少年少个月才在他们府城考中了头名秉生。

知府这一大把年纪见到过的秀才秉生自然是不再少数,关键是这少年年仅十三岁,十三岁的秉生能够写出大家风范的字迹,能写出连他看了都拍案叫绝的文章,就绝对不会简单。

知府派人去查过了,据闻这少年的父亲乃是一个京官,这几个月才同母亲兄弟一起回乡备考。

这种父亲是京官,耳濡目染之下,安心备考,能写出那样的好文章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事情并不是如知府所想,这小子回到家乡后,别提什么安心备考了,竟然一心的扎在苏州城外,新立起的几个大厂之中。

那几个大厂都是由之前的几位钦差大人亲自督察,秘密置办,知府大人不敢随意去招惹从京城来的大官,自然就没有过多的去过问。

这一查之下,才发现原来那几个大厂,真正的主事人不是那几个帮忙跑腿的钦差,而是这个年仅13岁的半大少年。

这少年天天忙碌于那些厂房事务,据去查探消息的人汇报,考试头日还是少年的母亲亲自去厂房,把人给逮出来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