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女配后我努力作死(78)

作者:昔邀晓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天花一事也给她提了个醒,书中提及过的天灾以及京中那些流言蜚语,她或许可以结合起来,好好利用。

可当她悄悄给自己回家铺路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总感觉非常非常非常的心虚。

奇了怪了。李余困惑,天要下雨,她要回家,有什么好心虚的。

不就是作死么,她又不是没作过,怕什么?

李余强压下心底的忐忑,继续朝她早就定好的目标进发。

第六十二章 “去年除夕,你问我是不是……

李余的公主府内有一处湖泊, 水是从城中河那凿了水渠特地引进来的。

类似的水渠不少,毕竟李余这块住的都是皇室宗亲,谁家不弄个池潭湖泊, 谁家办雅集能没有流觞曲水,所以各家都有这么一条水渠, 自城中河引进府内,然后再通过水渠流出府外, 导回河中。

李余最近没事干, 就在自己府里钓鱼。

钓不上来就找帮手, 每次拿起鱼竿一坐就是一整天,最后又只留下一条送去厨房煮了, 剩下的尽数放回湖中。

桂兰为了增加李余钓上鱼的几率,特地从外头买了活鱼回来, 放进湖里哄李余开心, 李余钓过几次后嫌鱼多没意思,让人开了阻鱼游走的水下栅栏, 把鱼放出去不少。

除了钓鱼,李余偶尔还会出门踏青, 或去城中各处的寺庙道观上香。

因她如今的信仰值足够高, 一举一动都很引人注目,导致她去过的地方,总能在第二天引来一大批想要蹭“仙气”的信众。

如此过了小半个月,城中有关皇室的流言逐渐开始往最初的方向扭转。

说李余是妖孽,还说天花本就是她带来的。

但碍于李余确确实实拿出了克制天花的法子, 遏制了疫病的传播,这类诋毁李余的流言只在私下里出现,并没有人敢冒着引发众怒的风险, 在明面上议论李余的不是。

直到月底,李余邀请了各家千金到城外一座温泉庄子上玩,去到那的第二天晚上就下了一场暴雨,有不少姑娘亲眼目睹一道骇人的惊雷劈开夜空,落在了安庆公主居住的那间屋子顶端。

然而惊雷落下后,房屋安然无恙,连本该有的天火也不见踪影,仿佛李余就是那话本中修为强大的妖孽,能轻而易举抵抗天劫一般。

桂兰自然不会让不利于李余的传言传扬出去,奈何来的姑娘太多,又都是带了丫鬟嬷嬷来的,任凭她如何敲打约束亦或警告,还是让那晚的异象传了出去。

之后便如河岸决堤,所有同李余有关的不利言论席卷了整个京城。

有不少在城中河里捞鱼的百姓说自己曾抓到过腹中藏有布条的鱼,布条上面竟用红色丝线绣着“李女为妖”的字样。

还有一度迷信李余,每逢李余出门都要打听李余行踪,第二天跑到李余去过的地方蹭仙气的人说,他们曾在李余踏青的几个地点附近,发现爬满了虫蚁的石头,那些虫蚁在石头上聚集,形成了一个“祸”字。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如果说鱼腹中书和祸字都还只是引人生疑,那落在温泉庄子的天雷就成了引爆舆论的□□。

以上所有皆是李余一手策划,她个人能力有限,也知道皇帝定能查出端倪。

可那又如何呢。

皇帝长得再像她爸,也终究不是本人,皇帝就是皇帝,比起儿女,他还有更加重要的东西需要守护。

不然轩王和李文谦也不会因那些不利于她的流言而如此紧张。

而且这还不是李余准备的全部。

《母仪天下》这本书后半段讲得都是林之宴如何篡位,不像开头那样局限于东平侯府,视野一下子就放大到了朝堂与天下,所以李余知道后续发生的所有天灾人祸,只要她把那些事一一扣到自己头上,即便皇帝现在舍不得,日后也必会在民愤民怨的驱使下除掉她,以安天下。

李余这次是真的豁出去了。

为了防止皇帝阻止她,将她囚禁,她还在前往寺庙道观的时候准备了很多后手,确保能把脏水都泼到自己头上。

这天下午,闷热的天气让李余根本不想出门,可她还有一家道观没去,所以还是换了衣服,准备出府。

然而不等下人备好马车,皇帝就来了。

皇帝此番不是微服出宫,仪仗排场非常齐全,弄得早有准备的李余都跟着紧张起来。

皇帝黑着脸入府,才刚坐下,就对李余冷呵一声:“跪下!”

李余乖乖地跪下了。

之后皇帝半晌都没出声,李余纳闷,抬头看了眼,发现皇帝这次是真的气得不轻,竟被她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余也不着急,默默等着,终于等到皇帝开口,说:“鱼腹中的帛书,野外爬满了虫蚁的石头,还有温泉庄子那道惊雷……给朕说说,你都是怎么办到的。”

皇帝声音极冷,李余尝试装傻:“父皇在说什么?我怎么都听不懂。”

皇帝猛地一拍桌子,怒道:“听不懂?!那鱼腹帛书用的是云缕纱罗!云州上来的贡品,整个京城除了宫里,只有你有!那些虫蚁爬过的石头你都碰过,那温泉庄子上的铁杵也是你叫人装上去的,事到如今你还敢在朕面前装不知道?!”

“安庆,是不是朕太纵着你了,才让你这般不知死活?!”

李余愣住,过了会才低声骂道:“那布看着普普通通,居然这么有来历吗?早知道我就去裁桂兰的旧衣服来用了。”

“李余!!”皇帝气得连封号都不叫了,直接叫李余的闺名。

李余打了个颤,举双手投降,并承认:“是我。”

鱼腹中书的灵感来源于中学语文书上的《陈涉世家》,那些帛书都是她悄悄绣了,借着钓鱼塞进鱼肚子里的。

虫蚁就更简单了,古代有个东西叫石蜜,其实就是甘蔗榨汁熬煮后凝固成的糖,融掉后兑点水,拿瓶子装着带到野外,找块顺眼的石头写上“祸”字就行,野外虫多,不怕没蚂蚁。

至于温泉庄子上的天雷,那就要多谢《母仪天下》这本书了。

按照书中的时间线,这个时候的皇帝已经被泠贵人拉着同归于尽,李文谦登基,林之宴摄政。

林之宴虽是皇帝的外甥,但毕竟不姓李,由他把持朝政,一些皇室宗亲心里难免不服。正好这个时候,城外一座隶属于皇室的温泉庄子被雷劈中引起火灾,那些皇室宗亲就开始编排,说这是祖宗不满外姓之人插手他们李家的江山,才会降下天罚。

李余本想利用这场火灾,后来又觉得打理温泉庄子的宫人无辜,就叫人弄出了避雷针,安放在她住的那间屋子顶上,还叫了许多人来见证,生怕惊雷劈不死她的一幕传不出去。

李余本以为她的承认会让皇帝怒火升级,因为她的价值在那摆着,皇帝不会希望她这般自寻死路。

可她没想到,皇帝的怒火非但没上去,反而像是被戳破了的气球,一下子就漏了,甚至还湿润了眼眶,缓了一会儿才咬牙道:“你怎可这般鲁莽!”

李余隐隐察觉到哪里不对,困惑道:“鲁莽?”

皇帝不问她为什么要作死,直接就说她鲁莽?怎么听着皇帝好像知道她想干嘛一样?

皇帝骂她:“你这不叫鲁莽叫什么!办法千千万,老五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偏你非要选择自污!谁教你的!?”

李余傻眼,发现这个剧情走向和她想的实在是差太多了。

什么对策?什么自污?

她怎么一句都听不懂?

李余一头雾水,却被皇帝误以为是自己骂太狠,把李余给骂懵了。

皇帝既恼怒又不忍,最后丢下一句警告,叫她莫要再添乱之后,就离开了公主府。

李余被桂兰从地上扶起来,桂兰像是知道皇帝在说什么一般,对着李余劝道:“此事,确实是殿下您鲁莽了。”

李余木然地看向桂兰,试图寻求一个答案。

桂兰说:“皇上虽不喜那些道士曾经给他写的命格批言,但却依旧将那些道士留在了宫里,可见皇上不怕,也不信那些,殿下是关心则乱了。”

李余:“……”

命格批言,三清殿……李余想起来了。

当初造谣她不成后,流言的矛头指向了皇帝,说天花是皇帝为君失格降下的天罚,甚至还翻出了皇帝做皇子时,宫中道士给他写的命格批言。

上一篇:红豆年糕汤下一篇:农门小娇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