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木兮(11)

“看。”耿曙拉住姜恒的衣领,让他扒在屋檐上。

姜恒:“啊!”

那窝小鸟已经孵出来了,六只光秃秃的鸟儿正张着嘴叫唤等吃的。

“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

姜恒读完《大取》,又读《非乐》,耿曙则除了外袍,只着单衣,汗流浃背地站在院中,手持木剑,灵动如飞,这次在昭夫人手下,他仍是一招倒地,落败后支撑再起时,已隐约有了卷土重来的气势。

“接好!”耿曙从树上扔下李子,姜恒张着前襟,抬着头看高处摘李子的耿曙,认真地左歪右靠接李子。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人主兼礼之,此所以乱也……”

姜恒低头看竹简,院中耿曙则捧着剑,在小雨里罚跪。

入夜,耿曙摇摇姜恒,姜恒睡得正迷糊,耿曙坐在榻畔跷着一脚,拿草杆撩他鼻子,姜恒打了个喷嚏,耿曙不知不觉地笑了起来,把自己做的树叶风车插在他枕头畔,给他拉好被子,起身走了。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

姜恒自言自语,书房内的竹简分了东西两侧,各十数排书架,一排排木架前,以墨笔写就“兵”“农”“法”“儒”“道”“阴阳”“名”“杂”“医”“纵横”等,姜恒读过一卷,便将那卷竹简从东侧拿走,放到西侧架子上去。取而代之,搁回东侧的,则是一卷卷用细绳扎着的芦纸文章。

入秋,下过第一场雨后:

“字认得差不多了?”昭夫人居高临下地说。

耿曙躬身,并未回答,昭夫人扔给耿曙一张丝帛,落在他的脚边,正是他离开安阳,千里迢迢、跋山涉水走了一年多,惜如性命般带来的武诀。

耿曙已认了不少字,知道丝帛上的数字——黑剑心诀。

“娘,”姜恒惴惴道,“家里的书快读完了,剩申不害的这卷。”

昭夫人转身,东西架上满满的书与文章,距离姜恒生辰,还有一个月。从六岁到九岁差一月,姜恒读完了百家之学,共一千一百零二篇。每月六篇文章,共作了两百余篇文章。

昭夫人冷笑道:“瞧你能耐的,架子下的箱子打开。”

姜恒打开了昭夫人所言的箱子,里头空空如也,便让昭夫人看。

昭夫人一时竟无言以对,怔怔看着姜恒。

姜恒自己也有点苦恼,三年来他已习惯了有读不完的书,就像每日吃饭睡觉般自然,现在读完了,又要上哪儿找新的去?

昭夫人说:“儒家孔仲尼《论语》起,诸子百家,全部从头到尾默誊一遍。”

“哦。”姜恒挠挠头,拿着最后一卷书,“不从《诗》开始么?”

“靡靡之音,”昭夫人淡然道,“诗三百读了又有何用?擅精乐艺,不过也是给人当走狗的睁眼瞎罢了。”言毕再瞥耿曙,沉默不语。

院内一阵静谧,秋风卷起,耿曙拄着剑,低头读那丝帛上的字。

忽然,昭夫人在秋风里很轻很轻地叹了口气。

耿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抬头看昭夫人时,昭夫人不易察觉地摇了摇头,两人目光相对时,昭夫人眼中竟是带着怜悯之意。

“为什么?”昭夫人眉头微蹙,那不解神色仿佛在看耿曙,又仿佛透过他,在看另一个从未离开的人,低低地说,“学这剑法,究竟又是为了什么?”

耿曙张了张嘴,没有回答,昭夫人却已转身走了。

深秋时节,满院落叶,耿曙的剑法已显得飘逸灵动,一柄二十斤的木剑在他手中,被使得如同树枝般,挥、挑、点、扫,随心而动。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姜恒无聊地默写着,已经会背的东西,还要再默写一次,简直味同嚼蜡。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耿曙收剑而立,望向书房里,答道。

“连你都会背了。”姜恒哭笑不得道。

“我来写。”耿曙很喜欢写字,只是没多少机会。姜恒则接过剑,挥了两下,颇有点站不稳,耿曙与他交换,说:“你就练昨天那一套,劈、刺、撩三招。”

“你怎么学得这么快?”姜恒虽不谙武道,却也能感觉到耿曙的武术进境简直飞快,这才过了半年,一手剑法已使得似模似样。

耿曙说:“娘从前就教过我,只是许多东西不大懂,学了就学了,囫囵吞枣。”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用得很好。”姜恒扛着剑,试练耿曙教他的三式,耿曙来来去去,只教了他这三招,姜恒虽觉无聊,却发现这三招要练好了,似乎也挺不错。

“你原本有副好根基,却被耽误了,”昭夫人冷冷道,“学了一身不三不四的未入流武艺,现在居然还挺得意,坐井观天,当真愚蠢得可以。”

昭夫人不知何时出现在前院走廊中,耿曙与姜恒都未察觉,平日里耿曙几乎不与昭夫人交谈,也从未让她听见自己与姜恒说话,昭夫人也不理会两兄弟说什么,这下被撞了个正着,耿曙便放下笔,退后,起身,不信任地盯着昭夫人。

姜恒赶紧放下剑,生怕昭夫人发怒。昭夫人却意味深长地看了儿子一眼,又转身而去,留下满院秋风。姜恒一脸茫然,与耿曙对视。

当夜,姜恒刚睡着不久,榻畔耿曙却摇了他几下。

“快醒醒,”耿曙道,“有人来了。”

姜恒榻上未换冬被,连日阴雨,卫婆也没等到晒被的好时候,深秋几场雨下过便觉寒凉,他正缩成一团,被叫醒了,迷迷糊糊道:“什么?”

“起来,”耿曙说,“你家来人了。”

姜恒揉揉眼,说:“好困,大半夜的,睡吧……”

姜恒拉着耿曙,要让他上榻来睡,耿曙却说:“你去听听客人说什么,怕是有急事。”

昭夫人积威日渐,耿曙对她总有几分畏惧之意,姜恒虽然也怕母亲,但终究不似耿曙般隔了一层,平日里要偷听,被抓到了顶多也就是骂一顿。虽然半夜里他对客人并无半点兴趣,奈何耿曙又推又抱,让他起来,他架不住只得偷偷出房门,赤脚溜到母亲卧室前去。

“天下人只恨不得剥了我的皮制鼓,抽了恒儿的骨作锤,到那瞎子坟前去敲予他听,”昭夫人的声音从西厢卧房内传出,依旧是那充满嘲讽的语气,“何曾又有人来怜恤我们孤儿寡母半分?”

“夫人言重,”男人的声音道,“持剑在手,愿做什么就做什么,先生教我们,归根到底不过三个字‘我乐意’,与天下人又有什么相干?”

“说得是,”昭夫人淡淡道,“所以,这事儿我不乐意。”

男人道:“天下之大,搬到哪里,也是无路可躲的,就怕有再多的不乐意,最后也顾不得了。”

“滚罢。”昭夫人冷冷道,“若真体恤苍生,便让你家老头子自己提着剑出来杀,假手于人,充什么英雄?欺世盗名之辈!”

那男人反而笑了起来。

耿曙跟在姜恒身后,两人靠近房门,听到了只言片语,末了,耿曙将姜恒后领一提,拖到柱后,只见西厢房门洞开,一个修长身影唰地飞射出来,上墙,翻了出去,消失了。

姜恒一脸茫然,耿曙却眉头深锁,示意快回去罢,两人又蹑手蹑脚回往东厢。片刻后,长廊尽头转出一个身影,两人同时吓了一跳,竟是背着手的卫婆!

姜恒忙打手势,并回头看,生怕卫婆过来抓他,不料卫婆却毫无动作,只安静地注视着俩小孩儿。耿曙回过神,带着姜恒回房去睡下。

“好冷,”姜恒被冷风一吹,更哆嗦了,说,“咱们把这屋的被子抱了,去你榻上睡罢。”

“嘘。”耿曙让姜恒先上去躺着,自己也钻进了被窝里,与姜恒同被而睡,也不需再加棉被,不多时便奇迹般地温暖起来,姜恒一脚摩挲耿曙的脚踝,觉得他就像个火炉般,翻了个身,半趴在耿曙胸膛上,睡了。

翌日清晨,被窝里仍然残余了耿曙的体温,外头又下了一场雨,显得更冷了。

“卫婆!”姜恒坐起身,喊道,“我醒了!”

姜恒的起居很规律,每天这个时候,卫婆已打好热水进来了,然而今天怎么喊都没动静。

“卫婆!”姜恒又喊道,出外张望,自言自语道:“人呢?”

耿曙正在院里练剑,听得姜恒喊,便放下剑过来,让他依旧回房去坐着,说:“你等我。”再出去打了冷水来,提着壶兑热水,伺候他洗漱。

非天夜翔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