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于翰林确是文采颇丰。” 施庆松与蔡绛素来交好,暗中多有勾连,自然不瞒他:“只不过任职、行事多有不妥之处,我平时,也不好总是说他,蔡中丞不如参完沈相之后,把他也参一道……”
“下官明白了,只请太尉放心!”蔡绛阴笑道:“只是那所参事项,太尉可有指示?”
“蔡中丞自行决断吧,要论这参人的由头,你们御史台才是行家,我是不懂这些门道的。”施庆松哈哈笑道:“不过是避重就轻,敲打一下便是……”
二人复又推杯换盏,把酒言欢,直到用罢了晚膳,方才各自散去,蔡绛也回到他的御史台,准备那二封参劾的奏折去了……
☆、二朝相争娶寡妇 理案情误吐真言
第二日,魏元齐一早便在紫宸殿面见群臣,行大朝议。
诸臣按所领本职,面奏各项需圣上裁夺的国事,事项繁杂,并无什么特别之请,元齐或当面就定夺了,或先收了折子再批。
“众卿还有什么要奏的么?”行将散朝,元齐照例发问,提示众臣。
每日视朝,一个开始、一个结束、皆是最重要的时刻。开始之时,往往奏议军情急报等最为紧要的大事,到了最后结束之时,却也时时会奏来些要而不紧的事情。
今日,便是这般情景,只见御史中丞蔡绛,走出班列,举笏躬身奏道:“臣有事奏请!”
“蔡卿有何事?” 元齐一看,这最后上奏之人乃御史中丞,想来是又要参劾什么人,遂扫了一眼列班群臣:尔等个别行为有失的、心中有鬼的,必是惴惴不安了吧。
“臣今日,领御史台参劾之职,欲向圣上,面参朝中臣子二人。” 蔡绛大声道。
“且奏来。”元齐微微一笑,一次要弹劾两个人,看来御史台近日倒没闲着。
“第一件,参知政事沈朝中,身居宰执高位,却私行不检,德行有亏。” 蔡绛立刻承着陛下的话,把沈朝中祭了出去。
此言一出,殿中群臣立刻私语议论了起来,不知情的自然惊讶,有那知道大概是何缘由的,却忍不住窃笑。沈朝中自己听得,亦是一脸尴尬,面色渐渐涨红。
崔涛闻听,却甩了头直视蔡绛,面露不悦之色:这般丢人现眼的事情,不是让压下的吗,怎么又拿到朝堂上来公开说。
魏元齐闻听,则更是大惊,未曾料想竟然是副相沈朝中:“沈相?他怎么了?”
“回陛下,故左领军卫大将军薛世康之孀妇薛梁氏,日前于谏院击登闻鼓,控告沈相逼娶于她,薛梁氏不允,又与其庶子私相交易,以谋夺其家财。”
“薛世康?不是高祖朝薛司空的独子么?”魏元齐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自己的宰相把前朝宰相的儿媳逼得上御史台鸣冤,竟然还有这等事情。
“正是。”蔡绛确认。
“沈朝中,可有此事!” 魏元齐面有愠色,看了一眼年已半百的沈朝中,逼娶寡妇……,朕都还没有皇后,你一把年纪也真是做得出来。
沈朝中见天子有怒,忙出班上前跪倒在地:“陛下明鉴,臣确是初丧妻室,但臣心中悲戚,根本未曾有续弦之意,更何来逼娶之说;至于谋夺家财,那是薛将军二子售卖田宅,臣闻之,以行价正经所购,钱契两清的公平交易啊。蔡中丞所参的事情,分明皆系那薛梁氏于御史台诬告于臣啊!”
魏元齐心中诧异,你倒是一口否认,将自己撇的一清二楚,只是那薛梁氏又为何不管不顾,抛头露面,独独要告你,实是太不合常理。
“陛下,蔡中丞所参之事,另有隐情,还有案外之案。”未及元齐再细问,又有臣子出班上奏,却是刑部尚书黄文渊:“薛氏二庶子,曾于京兆府,告薛梁氏欲席卷家财,另嫁他人,京兆尹因案涉朝廷大员,不敢妄断,将查实的卷宗俱已上递本部。”
“另嫁他人?案涉朝廷大员?还有谁?” 魏元齐听闻,更为惊讶。
“右仆射李平德。”黄文渊据实上奏。
李平德!!!魏元齐倒抽了一口冷气,从一品右仆射,官阶倒真是比沈朝中这个二品参知政事还大!!
“李仆射,黄尚书所言可属实?” 魏元齐望向肥头大耳、已过花甲的李平德,这涉案之人皆在朝上,问起来倒也方便。
“回陛下,确有此事,臣丧妻多年,有意与薛梁氏结亲。” 李平德倒是承认的十分爽气。
两个白发苍苍的朝廷重臣竞娶一个寡妇!
“呵呵……好啊,好!”魏元齐不禁气急而笑:“这薛梁氏是个什么人?前梁的宗室么?为何尔等要这般争抢?!”
元齐本意,是想问薛梁氏的底细,以及二大臣争娶的原因,这两个本不相干的问题,不想一时连着说了出来,个中意味却变了。
殿上诸臣,上了些年纪的,多少都知道当初梁公主连聘二位太子之事,皇帝这话一说出口,便难免有人想到,这争娶前梁宗室女的分明是天家做派,难怪上行下效,如此所言,实大为不妥。
崔涛听得,更是面色凝重,急刻奏道:“回陛下,薛梁氏算不上前梁宗亲,只是远支,也不在八议之内。她是何人,实与本案并不干系。此事……皆是由薛司空的家财而起。”
“是,陛下,薛梁氏诉薛家二子,私卖的田宅,乃先帝御赐薛司空的宅邸。” 蔡绛附和道。
“还有,薛家二子告发,薛梁氏向御史台所递诉状,乃李仆射之子所书。” 黄文渊也补充道。
“够了!”魏元齐越听越离谱,打断了二人,庶子告嫡母,私卖御赐宅邸,都是不赦之罪,如此丑事,实不便在大朝之上,公开议论:“此事为何不早奏于朕?”
“前些日子边事吃紧,臣等不敢奏闻。” 蔡绛慌忙解释。
“是,陛下,臣等已将案情查实,卷宗俱备,只等陛下裁决。” 黄文渊也赶紧表示。
“此案情复杂,待朕翻查卷宗后再做定夺,今日不要再议论了。”元齐皱着眉头发了话,又赶紧岔开了话题:“蔡中丞,你方才说还要参第二个人,是何人?所犯何事?”
“回陛下,第二件,翰林学士院权值于铸,居其位而不称其职,各部文书需其所代者,多有差错……”蔡绛赶紧将施庆松交代之事奏上。
“凡渎职之过,先拘系,着本部长官查问后再论。”比起抢寡妇的丑闻来,上班不用心,多写错几个字,在元齐看来,便是不值一提了。
不过,他还是借机将施庆松敲打了一番,以做他人之警:“施太尉如今兼领了翰林院承旨,居其位、谋其事,部属之过,卿亦有失,也要时时多用点心才是,此事,卿亲自去查实罢。”
“此皆臣之过,敢不用命!”施庆松忙跪拜谢罪。
魏元齐坐正了身子,又向群臣肃然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卿等还当勉之。今日,先散了吧。”
心中,到底是意难平,满朝臣子,无论居位高下,懒政渎职的有之,争娶孀寡的有之,谋人家财的有之,心思倒不在本职上,难怪狄戎大军压境之时,议论了半天也没个头绪。
朝后,谏院和刑部二司将薛梁氏所涉二案,已查实的所有卷宗全都整理分类了,一并呈于御前,元齐便在延和殿中仔细地翻阅起来。
梁如意照例在殿中伺候,点了茶奉与元齐,却见他面色不善,似是窝了一肚子火。
“陛下这是怎么了?双喜临门的好事,才高兴了一日不到,就又愁眉苦脸了?”如意止不住好奇的问道。
“还不是你梁家的人,惹朕置气,你自己看吧。”魏元齐将手上的卷宗拍在案上,没好气的说,心里对那个薛梁氏煞是反感,丧夫另嫁倒也罢了,还这么能折腾:京兆府、刑部、御史台,登闻鼓都敲了几回了,若不是朕今日得了奏报,下一步必是要告御状了罢?”
听元齐说梁家之人,如意不禁好奇,我梁家还有什么人么难道?便扫了一眼那宗卷:“陛下莫要说笑,这个薛梁氏是何人,奴婢从未听人说起过,这天下同姓之人多了,怕不是搞错了吧。”
“并未弄错,就是你家远支,不然也嫁不进司空府。”元齐解释给她听。
如意只“哦”了一声,不再言语,到底和自己也没什么关系。
“一女嫁三夫,真是好手段。”元齐却并未停止,继续说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