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如意见二人会意,心中甚慰,特地又向顾顺道:“我在福宁宫中,自然听得多些,但陛下难免疑我,未必能尽知其变;你若有机会,不妨再与李翰林说说,也不需旁的什么,只要若朝上有大事,支会一声便好。”
“小人明白。”顾顺点头领了命。
“好!”如意拉住顾顺的手,又语重心长地嘱咐:“不过此事终究违制,你还需小心行事;若万一有什么,你只管来找我,有人逼问你,也只管推到我头上;千万别像从前那样,一个人扛了?”
“尚宫请放心!”顾顺知晓其中利害,毫不犹豫指天立誓:“小人从前有负尚宫,蒙尚宫不计前嫌;这一次定当竭尽全力,纵是丢了性命,也绝不会透出半点风声去,绝不会让任何人知晓!”
如意微笑着点了点头,其实这是明摆着的暗通前朝、内外勾连,更何况李安东等人还是秦王旧党,如此敏感之事,自是最为天子所不容;她铤而走险这么打算,若是被元齐发觉,会是什么后果,怕是连她自己都拿捏不准。
但说到底,如今的朝廷之上,施庆松一党挟拥立之功、扼枢密机要,权势极盛;除了天子心腹可以抗衡,余者不过随波逐流、明哲保身之人;唯有多年来饱受打压的秦王旧党,对施党必是心怀怨愤的。
所以少泓名单上列着的旧党,如意虽未必知晓他们当下各怀的什么心思,也不知道如今长沙王与他们关系究竟如何,但有一点,除了李安东这些人,她是实在找不出,其他能够说得上话的了。
☆、福宁宫偶遇贵妃 太尉府夜访老贼
送走了顾顺,这一日,如意也不回福宁宫去寻晦气了,只在尚宫局中处理些杂事,又往太清楼去走动闲逛了一圈,待到夕阳西斜之时,才姗姗地带着小菊往回而去。
行到福宁宫门口,迎面正碰上从里头出来的陆贵妃。自从卢踏雪、苏杏儿等事后,如意多有不认同贵妃的做法,而陆纤云素日只多与皇长子有容一处,日子一久,二人之间,渐渐地便不似从前那么亲密无间了。
再到后来,天子欲立如意为后的消息传了出去,二人的关系便又更玄妙了一些起来,毕竟当下,陆纤云还是贵为六宫之首,而如意则是将来的中宫之主,见面总是难免会有些尴尬。
故此平时,除了一些尚宫必须出席的公开场合,如意都只在元齐身边侍奉,私下里会见贵妃的机会并不多了,今日正对着打了个照面,二人都不免觉得有几分突然,彼此停了脚步,立在了原地。
不管怎么样,面上的礼数还是不能少的,更何况贵妃还曾有过大恩于自己,如今再疏离也是旧交,如意只稍作停顿,便一拜到地,毕恭毕敬地问安道:“妾叩请贵妃娘娘万福金安!”
“快起来!如意你这是做什么?”陆贵妃见她欲行大礼,慌忙伸出了双手将她搀扶了起来,先挽着她上上下下仔细看了一回,然后满面春风打趣道:“有些日子没有见到如意,越发是水润娇艳了,想来在陛下身边,还是更调养人。”
一句玩笑之言,便将气氛松下来了不少,如意登时红了脸,笑着回道:“娘娘这是说笑了……”也不觉十分拘束了,抬眼看了一眼天色,随意岔开话题:“娘娘怎么这就要走了?不侍奉陛下进晚膳么?”
“我离开柔仪宫已一整日,再不回去,有容怕是要哭闹。”陆贵妃的心思果然只在皇长子,如今连夫君都靠后了,又微微侧首示意:“陛下现正在里头等着你呢,还不快去?”
“今日陛下心里不痛快,妾又讨不得欢心,只有娘娘能解圣意,可别就这么走了。”如意说着,便想要拉着陆贵妃往回去,她倒不是寒暄,好不容易有个陆纤云能替心绪不宁的人主解忧,怎么能说走就走呢?
“诶~~如意”陆贵妃摇了摇头,轻轻推挡开她的手,执意劝道:“陛下现在已经不烦闷了,你只管进去侍奉,只别再提起前朝的事便是。”这一整日,陆纤云可没有白伴驾,早就柔言奉承,宽慰了人主。
又见她仍是犹豫不决,更贴到如意耳边,低语道:“如意,这些事说到底,还不是你闹着要出去玩惹出来的?陛下也算是为你心烦。”
又抬手替她将额前碎发理了理,戏谑地叮嘱道:“快进去吧?旁人是替不了如意的,等进完了膳,晚上可要记得好好服侍陛下。”
“娘娘……”如意羞得满脸通红,一时噎得说不出话来。
陆贵妃见状,暧昧地掩口而笑,只也不再多言,向如意告了辞便转身离开了福宁宫,临别之际,自然不忘又客套了一番,盛情相邀她得空时前往柔仪殿来看看有容,如意也谦逊地向贵妃拜了别,才带着小菊往里头走去。
“贵妃娘娘真是气度不凡,能在晚膳前向陛下辞别,把侍寝的机会留给别人,一般的娘子哪里能做得到?”小菊边走边向如意感叹道。
“是啊,所以娘娘能够执掌六宫,后宫中人,无人不感服。”如意点了点头,也很是感慨,这一回元夕,她听了元齐坦然谈起的旧事,似乎陆纤云,真的并非只是自己从前以为的那个娇妾美姬而已。
陆贵妃自是有她难得的过人之处,所以才能在并不怎么上心的天子面前,那么多年恩宠不绝;只可惜她的有些手段,自己既学不来,也并不敢苟同,这一份本可成为宫中挚友的情意终是辜负了。
如意沿着回廊走到了自己的屋门口,一挑帘推门走了进去,坐到软榻上开始更衣,小菊见状诧异道:“尚宫,方才娘娘还说了,陛下可在等着你,一起进晚膳呢?”
“陛下不会说这种话的,她又如何能得知?”如意撇了撇嘴:“你去御前侍膳罢,就说我今日在尚宫局里用过了。”她思虑再三,到底是不想再到元齐面前去讨嫌,白白失了晚膳的胃口,只等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再悄悄地蹑足潜入了寝殿。
初春之夜,福宁殿上媚色撩人,净澈的晚风夹杂着草木的芬芳灌入天子的卧房,吹拂起纱幔素帘,烛火随着来回不停地晃动,终于“忽”得一下子灭了下去,只留下黑漆漆的春宵。
太尉府中,此时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书房内门窗紧闭,燃着的香蜡顶着直直向上的火苗,纹丝不动,施庆松坐在书案后面,托着下巴捻着胡须,眉头紧锁,一言不发。
正对施太尉,立着两个人,一个垂头丧气、满脸苦色,一个面无表情、泰然自若,却不是别人,正是坏了事的御史中丞蔡绛,与始终未站出来过的签书枢密院事邹怀敏。
“太尉,今夜卑职与邹大人一同前来,旁的废话也没有,是想求太尉救命来的!”蔡绛率先打破了沉默,哭丧着脸哀求道。
“蔡中丞不拉着你来找老夫,你是不是永远也不会来?”施庆松却不理他,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邹怀敏,阴沉着脸地问道。
“是!”邹怀敏双手合于胸前,躬身答道,比蔡绛自是镇定不少:“此事是卑职铸成的大错,可一人做事一人当,若非蔡中丞执意,卑职并不想牵连太尉,决不敢贸然前来。”
“岂止是大错!这是弥天大祸!”施庆松闻言,克制不住心头的怒意,一拂袖将案上的书册全都扫于地下:“这般大事,你们为何不早与老夫商量?要自作主张?”
然后用发抖的手指着邹怀敏:“你不想牵连老夫?可你知不知道,本来不过是你那逆子一人的过错,现在呢?整个枢密院,都被你牵连进去了!”
“太尉教训的是!”邹怀敏被斥得面上泛出了淡淡的红色:“卑职也不知道此事竟会至此,更没想到……”
“你不知道?你没想到?”施庆松不等他说完,便厉声打断了他的话:“蓄养死士、勾皆有司,这都是要诛九族的!你儿子已经死了,死了就死了,你就交给京兆府处置不行么?你抢什么尸体,造什么冤狱!”
“卑职自知教子无方,酿成大祸,可也是唯恐交给京兆府处置,查出是卑职之子拿着夜明珠招摇过市;卑职也就罢了,到底是有损枢密院的声誉。”邹怀敏面带苦涩,解释了自己那么做的原委。
又长叹了一声,看着蔡绛:“卑职知道此事在京城掀起了轩然大波,想要竭力平息才找了蔡中丞;本来此事也就这么压下去了,可哪里又能想到,当晚那人竟会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