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时不时伸进口袋,又拿出来,还玩远处扔些什么。
要是有人在她身边,光线充足的话,就能看到白欢正往外扔着种子。
水茯苓的种子,之前收集的。
她之前一直在收集水茯苓的种子,总觉得会有用,没想到给她猜种了,这不就用上了嘛。
南山之前的水茯苓不算多,一场龙卷风,直接把不算多的水茯苓连根卷走了,留下来的,都是根茎范围较大,扎的比较牢固的。
到处都是淤泥,天还在不断的下雨,让本来就泥泞的泥土更加泥泞,扔些种子下去,只要它们成长起来了,吸水效果杠杠的。
为了让它们快点长大,扔之前已经泡过精华了,现在只要等它们长大就行。
扔了一路,回到家简单洗漱了下,就去睡觉了,明天还要继续去煮汤,想起就想哭,难受。
之后的一个星期,白欢每天过的都是这样的日子,去广场煮汤吃饭回家扔种子睡觉,循环往复,非常的无聊枯燥。
一个星期下来,之前收集的种子已经扔出去了一半,最早批,已经长大发芽,因为种下去之前就浸泡过精华,这批吸水功能要强大许多。
其中应该也有环境的原因。
暴雨整整下了一个星期,根本没有停过,期间也就转小了几次,却没有停下来。
到处都是泥土,水分又充足,它们生长的不要太肆意,根须无限蔓延,长的到处都是。
基地发现它们后,立马开始进行移植,哪里水多就往哪里种,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新工种,排水工。
24小时都要有人为它们排水,水茯苓一边吸水,他们一边帮忙进行排水,排出的水集满一桶,直接送来煮汤处进行煮汤。
一个星期的暴雨,每个人都是浸泡在雨中,手脚发皱浮肿都是常见事,生病感冒的人比比皆是。
姜汤茯苓汤,每天都供不应求,煮汤的人手从5人变成现在的10人,锅也增加到了20个,一人看两锅,就这样都还供不应求。
实在是太过忙碌,手受伤的周连心也必须上岗煮汤,不煮没办法,后面有的是人想要替代,白欢也没办法,只能时不时的打打下手,好减轻她的负担,好在坚持了下来,手也再慢慢转好,没有变的更加严重,可喜可贺。
居民们每天都要喝汤不下四次,每次两碗,一碗姜汤一碗茯苓汤,按三餐喝,睡前再喝一次,算做夜宵,一天四次。
杨潇认定了她煮的汤效果最好,让她专门负责基地的,白欢能拒绝吗?答案是不能。
没办法,只能煮。
为了不辜负杨潇的期待,白欢还会往里喷稀释精华,效果咋样不知道,反正一个星期了,一滴精华都还没用完。
嗯,水有点多,下次少点。
有了水茯苓的帮忙,暴雨不断,清理进度却没怎么慢下来,路面上泥土,都被基地运到了后山下的一块空地,打算等有时间了再来安排它们的去处。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只是大家都没想到又有灾难正在向他们靠近。
第76章 汤票
暴雨一直下个不停,基地储备的茯苓开始不足。
南山现在到处都是水茯苓,普通茯苓却成了稀缺货,加上每天用量较大,仓库中的茯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失着。
商年看着手中仓库的记录,上面原本满满一仓库的茯苓,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
这才多长时间,以后可咋办,唉。
眼见这暴雨根本没有停的意思,南山生病的人越来越多,每个人还肿的跟包子似的,包括他。
按了按肿的胳膊,商年再次的叹了口气。
杨潇从外面端着碗进来,看着商年又开始对着桌上的文件长吁短叹,他也没办法,把手里端着的碗放在他面前。
“刚煮好的,喝完再叹气。”见好友不理他,继续说,“再咋看也看不出多的来,基地的温棚也快重新搭建好了,让人先种着,你再烦也没啥用。”
说完就又把桌上的碗商年面前推了下,示意他快喝,凉了就不好喝了,暖暖的喝下去,不能立马消肿,但能暖身子。
生病的人已经很多了,千万别再多出一个。
知道好友说的有道理,可止不住的愁啊,看见被推到面前的碗,商年端起试了试温度,正好是下嘴的温度,直接一口喝完,身体应急的打了一个寒颤,过后身上暖和了许多。
“那些泥土清理的差不多了,可这雨一直下个没完,再这样下下去,南山迟早要被淹了。”
想最开始下雨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会不会发洪水,担心了好长时间,结果预料的洪水没等来,等来的却是意想不到的黄沙龙卷风,外加暴雨,搞的南山变成现在这样子。
真是…
唉,一言难尽,完全就是要他们从头开始建设南山,太难了。
杨潇想到最近南山的情况,皱起眉,“最近南山新长出许多水茯苓,把它们移植到各处去,再让排水工24小时进行排水,稍微能缓解一下情况。”
没办法,人力再能胜天,也控制不了不让老天下雨,何况现在的天是能用难常理来看的吗?
一堆稀奇古怪的灾难不说,光是活着就要费尽心思,真没空去搞什么人力胜天那套。
随口说说谁都能,做起来,一个比一个抓瞎。
还是先把眼前的事解决了,再去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事吧。
“先这样吧,仓库里的茯苓只剩一半了,生姜到还有许多,还是要抓紧种植一批出来。”想到那少了一半的仓库,商年就头疼。
杨潇安慰道,“往好处想吧,还好这些茯苓有用,不然南山倒下的就不止现在这些了,知足吧。”拍拍商年的肩,以示安慰。
道理商年他都懂,效果好,用的才多,要是喝了跟没喝一样,那大家还喝它干什么,还三餐不落的喝,外加一顿夜宵,都是水,喝多了尿急老往厕所跑,还胀肚子,有那肚子还不如多喝几碗姜汤驱寒预防感冒不香?
可它效果好啊,做不到立竿见影,隔一天也能看到效果,有效果,喝的人就多,虽然规定了每次一碗,想多要就拿东西来换,基地同意换,就会给汤票,拿着汤票才能取汤喝。
汤票是基地即饭票后,又推出的一种票。
每天免费送汤,就是基地也供应不起,灾年,地主家也没余粮。
为此基地推出了汤票,每人每天可免费喝一碗姜汤一碗茯苓汤,想多喝就拿条来换。
和饭票一样,干活就能发,一张汤票工作3小时,不愿意的,也可以拿东西去基地换,基地认为有价值就换,至于能换多少张,那就看基地了。
基地因此也丰富了下仓库,毕竟完全的买方市场,咋换换多少,都由基地说的算,不愿意也没用,谁让就基地有呢。
‘垄断’行业赚钱。
不过基地也不过分,给出的价格也还算合理,只是不能和和平时期的物价比。
放在以前,一碗汤打死也就几块十几块的样子,要是有人拿一碗汤来跟你换几斤甚至几十斤粮食,你肯定要把人打出去,还觉得这人脑子有问题,病的不轻。
可现在,换可能还换不到,需求不一样,以前只是一碗汤,现在可能是‘救命’的药。
浮肿真的不光是不好受,时间长了,风湿关节炎都是可能的,这可是要伴随一生的病,医疗水平好的以前都不一定能治好,何况现在。
为此,汤票一时间在南山成了抢手货奢侈品,有些喜欢打小主意的人,也起了坏心思。
和平时期有□□,现在就有假汤票。
也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材料做假汤票,做的还挺真。
就有些贪小便宜的人,用比基地便宜的价格从这些人手上买来更多的假票。
好在基地有做预防,就怕会出现假票,有分辨的方法,有充分准备,不然一时间还真要拿那些假票没办法。
买假票的人冤吗?冤啊,想着能省点是点,节约勤俭一直都是种花家的美德。
至于他们知不知道那些票有问题,相信也没那么多傻人,比基地给的便宜那么多,稍微动动脑就知道有问题,但他们还是买了。
为什么,很简单,贪小便宜呗,想着万一认不出来,不就赚到了嘛。
他们的小心思,基地就当不知道,反正做假票的,都被抓起来丢进劳改队,正好缺人,这不商年正跟杨潇说这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