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文字走上人生巅峰+番外(183)

作者:梦之草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不过只是个教育部副部长而已, 给, 他要就给他。

好吧, 华夏当局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教育部副部长, 还是专管教育方面的, 这能是小职务?

没有哪个领导敢这么说。

那可是教育部, 事关华夏未来,怎么会是可有可无的部门?

华夏当局这么想也只是出于无奈。

算了, 端看沈钦和温汀两人行事, 并无太过出格的地方, 唯一让他们担忧的不过是个人崇拜太甚, 最后发展成他们不想要看到的局面。

除此之外, 华夏当局对两人无可挑剔, 甚至对他们满是赞誉。

可就这一点,让大领导们心有戚戚。

可惜, 还是压不住了。

那索性就不压,由着这两位异变之后崛起最快的年轻人自由发展, 茁壮成长, 看他们到底能带华夏走向何方。

他们这些老家伙, 在边上把关就行了, 免得事情失控,他们最不想看到什么,偏偏就来什么。

这便够了,其余的就留给后人去操劳吧。他们还是省省这个心, 多活几年,多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有多精彩,方才不枉来这人世间走一遭。

会谈很顺利,在得到想要的东西后,沈钦便不再极尽渲染国家交给他的任务有多难,有多不可思议,连掩饰都不曾,很快就松口,答应国家的请求。

与会领导:“……”合着前面全是做戏,说这难那难都是为了达到顺利摘下教育部副部长这个职务?

感慨完,大领导们不由倒抽一口气。

对他们来说,别说蜃珠,光想要弄到建城许可令就千难万难,没有一定机缘,没有人员牺牲,连一块都别想弄到,而沈钦,轻松就应下了他们这个要求,提供的还都是清一色蜃珠……

文城,比他们想象的还要厉害。

大领导们瞬间木了。

这一刻,他们都有一种泱泱一个大国居然敌不过一座城池的错觉。

不得不感叹世事无常。

他们啊,真是老了,以后将会彻底成为年轻人的时代。

当天夜里,温汀将沈钦从沈家接到他在华府大学的宿舍,问出他心中疑惑:“怎么选择去教育部?”

沈钦扬起眉梢,淡淡瞥了他一眼:“还不都是因为你?”

“我?”温汀惊讶。

沈钦点头进一步确认:“就是因为你。”

“哦,那你倒是说说怎么因为我?”温汀先是挑眉,接着便笑了,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

沈钦却是一点开玩笑的意思都没有,一脸正色道:“你之前说得很有道理,一个国家出什么问题都可以,就教育这一块不行。”

温汀:“……”他说过这句话?好像没有,不过貌似感叹过类似情况。

问题是就算这样,沈钦也没道理就此把目光瞄向教育部。

权力更大的部门它不香吗,有了权力,想改革教育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温汀所料没错,沈钦当然不可能仅仅因为此就选择进入教育部。但他这么说也没问题,他的确是认可温汀的主张,不过多了一项,还结合了他的现状。

沈钦本身就在华府大学就任副校长一职,虽然任的是武职,主管华府大学防卫,兼监督学校领导班子,避免方针政策上出现大问题,走教育部直升通道会简单许多,也不容易引起国家反感。

事实也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沈钦就得到国家默许。虽说还要经历明面上竞争,走程序,跟内定其实也差不多,沈钦出任下一任教育部副部长已经是板上钉钉,除非出现什么不可抗力,譬如,他跟温汀都出问题,或者国家自顾不暇……

真要如此,那沈钦也只能自认倒霉,怨不得谁。

不过话又说回来,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谁还会去关心这个?

温汀也就这么随口一问,得到答案后,他便不再纠结于此。教育部没什么不好,这可是华夏未来人才培养基地,正好,他也看不惯那些教材,特别是历史,其他涉及这些的科目也一样。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说从小学到大的数学吧,大家耳熟能详的数学公理定律之类,有多少出自西方,又有多少出自华夏?

估计大多数人脑海中呈现的都是西方人名字。

事实真是如此吗?

并不是,实际上差距远没这么大。

那为何给大家的感觉就好像有名的数学家都是西方人?

原因很明显,教材编写问题。

放大了西方贡献,将以华夏为主的东方发明发现给隐去。

数学家华夏自古有之,数学著作更是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不说别的,伏羲八卦就是明确记载中最早的二进制著作,现代最主要的发明之一计算机,就是用的二进制。

那这个二进制从何而来,西方自己发明的?

不是,显而易见,来自华夏。

同理,十进制也是出自华夏,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数字“零”的定义和出现,同样,源于华夏,而且很早就有这个概念。

还有目前已经被大众淘汰,只在某些行业中流行的算盘,其实用处非常多,远比大家想象中简单计算要复杂,四则运算只是基本,开方乘方照样可以,只要数字不超出算盘运算极限。

实际上,算盘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工具,它是一个寄存器,对于锻炼大脑思维,以及头脑跟手眼的协调,非常有帮助。

至于现代数学中的微积分、高等几何之类,华夏古代就有,只是没有成系列罢了。

而现代各种有名的猜想假设,其实说白了就是猜测,并没有实证,有些是对的,有些甚至全然错误。

这些猜想同样,知名的基本都源自西方。

至于原因,简单,只要名气够大,够敢想,就可以提出各种“假说”,然后让后来人花费无数宝贵时光去验证,对了自然好,错了也没什么损失,还因为提出“假说”而名声大噪。

偏偏后来人还乐此不疲,前赴后继投身于此。

那为何举世闻名的都是西方人,中国现代就没有数学家吗?

同样不是。

因为话语权在西方,导致华夏处处被压制,华人在国外很难出头,而国内数学家又孜孜不倦,埋头研究,国家也没有对这方面进行宣传,自然不为人所知。

甚至学术圈内都起了不良风潮,认为华夏出不了像西方执一个时代牛耳那样的大科学家,自己都看不起自己,自矮一头,觉得华夏人不如西方人聪明。

纯属扯谈,论智商,东方人种排第一,白人第二,黑人垫底。

就这点而言,东方人种跟任何其他人种结合,其他不提,至少在智商上是吃亏的,孕育的后代必然不如他们的东方人种父母辈。

说什么混血儿漂亮聪明,倒也不能说完全有错,只不过话只说了一部分,还有没说的是,混血儿出问题的同样不在少数,甚至出事概率远比同种族结合要高。

说白了,这就是杂交,跟杂交水稻一个原理。

他们只挑着好的说,那些杂交后没被选中的水稻,显然都是要舍弃的,而占比,一半以上,理论上应该是四分之三左右。

品品这个数据,再结合宣扬的观念……

简直其心可诛。

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什么喝牛奶这好、那好,实际上牛奶并不利于消化,若非得喝奶的话,羊奶都远比牛奶好,更有营养不说,还容易吸收。

还有最让人诟病的就是华夏学生必学的外语X语,以前还只是初中开始学,后来直接普及到小学,跟华夏语一个待遇,而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学生毕业离开学校后,再用不到这门语言,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这么一看,教育改革的确迫在眉睫。

沈钦以此为出发点,倒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开始。

温汀已经预见到X语被取缔转为选修外语那天。

可惜,还得等等,沈钦还没上任,而且就算他真如愿以偿,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得循序而进,一步一步来,免得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胯。

不过,有利就有弊。

类似下岗潮那样的改革浪潮即将到来,沈钦注定要挨很多人骂,就算明面上不敢,背地里也免不了。

也是,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不遭人骂是不可能的。

教育部又事关华夏未来大计,难怪迟迟不见大改,实在是其中牵扯太多。

上一篇:火星练习生下一篇:影帝家的小狐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