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这一点后,谢庭春便有意接近,做出一副汲汲营营,同家人决裂的模样来,何岫似乎并不吃这一套,然而却依然在他示好数次后渐渐向他抛出了橄榄枝。
现在看的……就是这老头子到底有何目的,以及……他的背后到底还有什么人了。
谢庭春立刻挥挥手,屏退了屋子中的所有人,低声道:“阁老有何见解,但说无妨,谢某洗耳恭听。”
见他上道,何岫扯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摸了一把自己的胡须:“谢大人少年英才,老夫活了一个甲子之久,也少有见过。说句真心话——谢大人觉得自己如今的地位,配得上自己的能力么?”
“在其位谋其政,不过是为圣上分忧罢了,又有什么配得上配不上的呢?”
谢庭春微笑道,半点都不肯松口,然而眼神却微微一亮,很快被何岫精明的老眼捕捉到了。
“果然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微微一笑,似乎并未因自己的话被绕了过去而烦恼,破天荒地表扬起了这位他的宿敌的孙子,将头探近:“不用担心,我并不是来害你,相反,我是来帮你的。老夫……素来喜欢像谢大人这般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谢庭春瞳孔一缩。
这是来招揽他了!
“多谢何阁老抬爱。”他神色如常地施礼,微笑道:“只是家祖父那边……”
何岫听到这儿,在桌子上敲击了两下,一双眼睛精光四射:“谢大人是个有志气的,想必也不甘心一直只做谢家的大少爷,你说是吗?”
两人互相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彼此很快都理解了对方的意思。
“多谢阁老提点。”片刻后谢庭春露出了一个感激中带着恭敬的笑容,为何岫斟上一杯茶,沉默片刻后像是终于沉不住气一般道:“何阁老所言极是,我为官多年,一直在长山打转,不瞒您说,在边陲之地,实在是太容易被武将的光芒盖过了。”
一边说着,谢庭春的脸上竟然流露出了一丝试图极力掩藏的妒恨!
何岫心中飘过一丝意外之喜。
本来以为这谢家小子同那亓家小子关系挺铁,没想到内里竟然也不是一条心,甚至矛盾还不少!
也是,上次亓杨奉旨回京的时候,他便注意到这两人来的时候看起来亲亲热热的,走得时候却一前一后,一副一块儿多待一刻钟都嫌烦的模样,多半是从那个时候起就生了嫌隙。
这样对他来说可就好办多了!
想到这儿,他脸色不由自主地有了一丝扭曲,如今他堂堂阁老,竟然身不由己到了这个地步,可是不按照那个人说的做,他又实在痛苦难当……
定了定神,何岫很快恢复了镇定:“在老夫看来,谢大人能力卓绝,假以时日,必将夺其锋芒,只不过最近战事太多,文官的能耐之处显现不出来罢了。”
说着说着,他又抛出了一个新的诱饵:“不瞒你说,老夫可以在这儿提前恭喜谢大人心想事成,不出一个月,应当边关那儿便有好消息传来。”
谢庭春闻言露出了个很是吃惊的表情:“阁老,您这意思是……可这样的话,边境岂不是无人可守?”
“嗬。”何岫冷笑一下,淡定道:“我大夏贤臣良将如此之多,原来没那一家瞎折腾的时候,不也好好的吗?”
“多谢阁老提点。”谢庭春听到这儿,脸上忧色尽去,长长一揖到底,眼中克制不住似的带了喜色:“那我就恭候着阁老的消息了。”
何岫点点头,像是赶着要回去做什么事一样,匆匆起身离去。
谢庭春八风不动,甚至带着如假包换的殷勤神色将他送到了门口,随后便转身回屋,脸色瞬间垮了下来。
“富贵,备车,我要立刻进宫!”
**
与此同时,济水以西三十里,偌大的宝壶原在一年后再度迎来了数以万计的夏国大军。
“阿杨,我这便要走了,你此去受降,虽然没什么大危险,但是也要切记万事留个心眼。”亓大石一身铠甲披挂整齐,骑在战马上嘱咐道。
自从亓杨率领靖远军将夷国国土打下大半后,夷国当今的国主萨尔瓦只能率领剩下的部众一路逃到了屏海城,倚靠鼎江天险守城,本来亓杨也考虑过,要么干脆一鼓作气将整个夷国打下来,只是粮草已经不够用,外加长时间出征在外,不少将士都有些疲惫,难堪重负,最后衡量了一下,才下了决定率领大军回栗城。
本来打算来年开春,等兵马准备好便继续挥师南下的,只是没想到夷国国主却在这个时候给病榻上的永嘉帝来了一封信函,信中表示如今夷国残余的部众在屏海城遭到了北边戎国的威胁,戎国嫌弃夷国在之前的混战中拖了他们的后腿,心怀不满,加上在亓大石的打击下失去了部分领土,竟然惦记上了自己已经伤痕累累的邻居,准备吞并屏海城。夷国国主吓坏了,心想反正也是灭国,不如便降了大夏,只求能留下他一条命。
信函言辞恳切,理由充分,声声泣血,永嘉帝见状大喜过望,立刻传旨让自己的两员大将前往鼎江畔受降。其实本来受降这样的事无需如此兴师动众,可毕竟这是象征着整个夷国从此被夏国吞并,是一件颇长脸的大事,永嘉帝与有荣焉,自然想要借此机会给自己的两员心腹爱将抬一抬名声。
道理很简单,亓杨也都懂,只是没想到的是行至宝壶原,亓大石便要同他告辞,说要回北境去剿匪。
北境匪患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有其他将领稳妥处理,亓杨心知肚明,这是义父在捧他,免得分走他的功劳呢。
心中忍不住有一股暖流涌过。
将领之间的义父子关系实属常见,在不少人眼里,亓大石认他为义子都是一起政治投资,不过作为当事人,亓杨还是清晰地感觉到了来自亓大石将军无言的关爱与温暖。
大约人和人之间真的有眼缘这一说,亓杨总觉得第一眼看到亓大石便觉得他十分面善,没想到这一份眼缘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此刻听着亓大石的嘱咐,亓杨神色认真,丝毫没有不耐烦之色,连连点头道:“我知道了。”
亓大石颇有几分欣慰地看着亓杨乖乖的脸,忍不住伸出手去在亓杨的脑袋上揉了揉,他的手伸过来的瞬间,亓杨像是心有所感,脑袋一低,竟然准准地将自己的脑袋送到了亓大石的手掌下。
就好像……做过千百次一样的动作似的。
二人忍不住都愣在了原地。
片刻之后,亓杨微微一动,亓大石这才恍然大悟一般,收回手掌看了看,随即二人对视了一眼,忽然齐声大笑起来。
就在二人身后不远的地方,三娃忽然开口道:“咦,他俩这么看好像啊。”
“怎么可能。”朱大郎忍不住失笑:“咱们小亓将军可是西境有名的美男子,亓将军就长得……英武多了,他俩又不是亲父子,怎么会长得像呢?”
话是这么说没错,亓大石模样威严,气势逼人,的确很有派头,不过要是说长相的话,和他俊俏的义子比起来还是差得远,朱大郎的言辞已经十分委婉了。
只是三娃还是有些困惑地冲着二人盯了半天。
“奇怪。”他嘟哝道:“我怎么还是觉得有点像?”
亓大石和亓杨二人告别之后,便带领着一半兵马浩浩荡荡往北边驰骋而去。留下亓杨等人继续前行,很快,因为夏季水位上涨而波涛汹涌的鼎江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中。
“再往前大约十里,便是夷国国主的营帐了。”
斥候飞马来报,亓杨点点头,如今天色还早,完全足够大军走完这最后十里地。于是便冲着队伍一侧的旗手挥挥手示意继续前进,朗声道:“全军听令——”
“且……慢!且慢且慢!”
一个又尖又细的声音忽然响起,队伍左侧的数百名夏军训练有素,立刻一扭身便将手中火铳对准了声音传来的方向。
小太监看着面前黑洞洞的一排火铳,想起了传说中红将军能引天火的邪乎传说,一时间吓得舌头都打了结,险些从马背上摔下来。
“放下。”
亓杨眯眼一看,发现这小太监竟然颇为面熟,加上身边只跟着一架马车,心知这其中应当不会有诈,摆摆手示意前排火铳兵们放下手中武器,扬声道:“公公此番前来,所为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