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包杏干,酸酸甜甜的很好吃,苏袂接过来含在嘴里,“家属院的钥匙丢在里面了。”明天要给新来的□□。
赵恪道:“张警官那儿有一串备用钥匙,等会儿我找他拿了去街上配一套。”
苏袂:“还有原石……”
赵恪不说话,看着她,气势压人,半晌,他道:“边疆盛产原石,河沟里到处都是,要不要我让人拉一车回来给你?”
真拉一车回来,那就问题大了,这年头,谁不买粮食,买石头啊?
苏袂投降地摆摆手:“开玩笑呢,别当真!”
赵恪磨了磨牙,警告她道:“苏梅你记住,什么东西也没有你的命重要!”
这话就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在苏袂心头,让她一下子想到了前世。
苏袂抿了抿唇:“知道了。”
赵恪又看了她片刻,确定她真打消了再探秘室的主意,方才盖上井口,转身去锁了正房的门,“走吧,去刘家,跟伯父伯母他们说一声,我们明天回部队。”
“嗯。”
……
在去刘家之前,两人带着小瑜先去了警局,找张警官拿了备用钥匙,又问了自行车。
车子被陈美如的亲戚推走了,张警官跟两人保证,明天一定帮忙推回来。
从警局出来,两人在街上找了个配钥匙的,接着又回了趟医院,一是给小瑜量体温,另一个是拿食盒。
看到两人带着孩子过来,刘夫人忙热情地迎了上来:“小瑜,还认得刘奶奶不?”
这几天,刘夫人有空就会去医院看两人,小瑜对她多少有些熟悉,虽还不让抱,却能跟着说两句话。
“刘奶、奶。”
“真乖!”
“舅妈,你今天没课吗?”
刘夫人是高二的语文老师。
“今天就上午两节课,”刘夫人一边迎着两人往里走,一边道,“我想着明天小瑜出院,你们该回去了,今天肯定要过来一趟,就早早回来了。”
“您上午就在等我们了?!”苏袂有些嫌然,“早知道就让人给您捎个话,我们上午去家属院收拾东西去了。”
刘夫人:“那边要住人?”
“嗯,”苏袂道,“新上任的市委副书记要搬过来。”
“来了,”刘家晟听到动静从书房出来,“晚上在家用饭。”
“好!”苏袂在医院初初见他,就被他身上那种包容儒雅的气度折服了,再加上他态度随和,没有什么长辈架子,苏袂跟他说话就随意了些,“舅舅,上次在医院,听舅妈说,你收藏了很多画报,借我些呗。”
“想要画报呀,”刘家晟对她招了招手,“过来画一幅,让我看看你这么些年有没有进步。”
当年,刘家晟去陕北参加原主和林建业的婚礼,曾经教导过原主几天,对她的天赋赞赏有佳。
遂在他跟前,苏袂无须藏拙,稍微收敛点就行,当下把小瑜往赵恪怀里一送,走进书房,接过刘家晟递来的纸笔,坐在桌前,廖廖几笔勾了个小瑜追鸭图。
赵恪抱着小瑜站在她身旁,见她都不需要勾图,便下笔如神,不由惊讶地挑了挑眉:“学过?”
苏袂抬头看刘家晟,眼里带着顽皮的笑:“跟舅舅学过几天。”
说着,手里的笔一转,在画纸的另一边,又勾勒了个伏案看书的刘家晟来。
刘家晟笑了笑,转身拿了宣纸,颜料、调色盘过来。
苏袂起身,拿开手下的画,接过宣纸铺在桌上,端起杯子看了眼,是清水,倒了点水在调色盘里,在笔架上挑了支笔。
蘸了颜料,略一调和,然后起笔,飞速画了只活灵活现的大公鸡,然后又画了个抱鲤鱼的胖娃娃。
“用色、构图都没问题,就是格局太小。唉!”刘家晟不免有些失望,“当年叫你跟我回来,不听,看看,荒废了吧!”
画画不但要有灵性、技巧,还要有见识和眼界。
苏袂抿唇而笑,不说话。
要知道,原主就跟他学了几天,她要是真敢随手画出一幅大作来,那才叫吓人呢。
“好看!”小瑜看着胖娃娃,大公鸡,伸手想要。
赵恪忙把他抱高了些。
“对对,好看!还是我们小瑜儿有眼光,不像某个老头子,年纪大了,眼花了,看东西看不清,”刘夫人淘汰了丈夫几句,转身拿了叠画报摊在书桌一边,“小梅,我觉得你画的比这些画报上的都好看,要不,你画几张给报社寄去试试?”
苏袂翻了几张,仔细看了看人家的画,很朴实的画风,简单易画,不费什么功夫,遂来了兴趣:“有钱拿吗?”
“有,”刘家晟有朋友就在报社上班,对这个比较清楚,“一张画稿,给个五块十块的,你又不缺钱,惦记这个干嘛?有那时间,不如过来住两天,跟我上几堂课,好好提升一下眼界。”
“我还要上班呢。”苏袂摇了摇头。
刘家晟眼神一暗,失落立马挂在了脸上。
苏袂噎了噎,说好的儒雅呢,老爷子,您崩人设,您知道吗?
第45章
“别理他,”刘夫人拍拍丈夫的肩,让他适可而止,“工作要紧。”
“下月吧,”苏袂道,“这个月请假有些多。”何止是多呀,根本就没上几天班。
“下月我带念营、念辉来看您和舅妈。”
刘家晟这才缓了脸色,拿箱子给苏袂装了画报、画册、颜料、宣纸、各式毛笔和一些简单易懂的书籍,另有字贴一本,“回去,把字也练练,字、画向来不分家。”
“是!”苏袂恭敬接过,出去放在自行车旁,走时好带。
刘夫人看了看时间,便去了厨房,她上午在学校跟人借票,找人买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青鱼、小母鸡、嫩豆腐。
苏袂放好箱子,过来帮忙,刘夫人温婉笑道:“想吃什么菜式?舅妈给你做。”
苏袂见小母鸡在她手里挣扎得厉害,忙上前接住,另一只抚过它的肚子,下意识摸了下,“舅妈,它还下蛋呢。”
“别杀了。”说罢,不等刘夫人反应过来,在厨房寻了个盛菜的竹筐,将里面的几把小青菜拿出来,拎着出了厨房,倒扣着要母鸡罩在了下面。
“舅妈,有碎米吗,给它撒一把。”
刘夫人有些失笑:“专门买来给你和小瑜补身子的。”
“心疾不用补,”苏袂自个儿在厨房寻了把碎米,撒进竹筐,“小瑜人小,也吃不了几口,倒不如留着下蛋,您煮给舅舅吃,我看他才需要多补补呢。”
“行,知道你孝顺。”刘夫人笑了笑,转身又寻了块腊肉添上。
这边两人说说笑笑忙和着,另一边书房,刘家晟爱惜地收起苏袂画的两幅小画,拿了个木雕猴儿给小瑜玩,弯腰去抱小泥炉。
赵恪放下小瑜,小家伙这几天在医院没少练习,已经能走几步了,只是踉踉跄跄的不稳。
“我来,”赵恪接过小泥炉,拎起精致的炭篓,“放哪?”
刘家晟一指院里玉兰树下的石桌石凳,“那。”
说罢,拿了乌龙茶,牵起小瑜儿的手跟着出了书房。
小泥炉放在石桌上点燃,坐上水,赵恪又去书房拿了茶盘茶具。
水沸,赵恪在刘家晟的指点下,泡了壶茶,两人一边喝茶,一边逗着小瑜儿聊上几句,说着就说起了今天在家属院打包,寄东西给苏家。
刘家晟跟苏家人相处过几日,谈到苏老爹,熟络里带了丝尊敬:“苏老哥为人大气,又有几分直脾气,当年建业跟小梅成婚,林成良工作忙没伸头,陈美如给寄了身红衣裳,还不是小梅的尺码,他就觉这对亲家不行,怕闺女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受了气,便留了小梅在身边。”
说到这,刘家晟看着对面的赵恪,不免就有几分担心:“小赵,感情不是两个人的事,你家那边……”
赵恪那天求娶,决定很是仓促,至今还没来得及跟父母那边通气,如今被刘家晟陡然问起,一时有些哑然,不过倒也反应极快:“我会跟我父母好好沟通的。刘伯不用担心,我父母不是林成良、陈美如,他们从不插手我们小家庭的事,再加上距离远,几年不见一面的,便是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合,也不会说容不下,胡乱挑刺。还有,您要相信,小梅为人处事的能力。”
“嗯,这次见,小梅是长大了,”刘家晟笑道,“刚见时,还是一团孩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