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重组家庭(117)

三哥寻了苏梅早前做东西剩下的竹片编鱼篓。

赵恪搬出了家属院带回来的收音机修理。

苏梅洗了山上采的零嘴分给大家食用,随之抱着小瑜儿坐在小黑蛋三人对面画画,她准备画两张漂亮的简笔水彩,寄到画报试试。

苏老娘找出几个孩子的棉衣,拆了准备明天洗洗,趁着在这儿的时间,短的给接接。

“小梅,”苏老娘拆开棉衣,拿手丈量了一下,“几个孩子身高差距有些大,我看谁也别穿谁的旧衣了,都裁了布接接吧。”

“好。”

“那就得买棉花了。”苏梅衣柜里的布料,苏老娘看了,有不少,就是棉花没有一两。

“我明天看有没有谁去附近村子里买东西,”苏梅道,“让人家帮忙捎点回来。”

收音机也就外头的木箱子碎得厉害,打开稍一修整就能听了。

赵恪装上电池,按下开关,歌曲《我的祖国》就从里面传了出来,一家人都稀奇地围了过去,挨个儿地试着搜了下台。

……

夜里小黑蛋、小瑜儿睡熟了,赵恪再次将两人抱到了床里,伸手拥住了苏梅。

“哈哈……”苏梅被他一碰,痒得一个没崩住笑出了声。

赵恪讪讪地松开手,摸了摸鼻子:“昨天我抱你时,你也是醒着的吧?”

苏梅脸一热,止了笑。

“小梅,”赵恪侧身,就着窗外的月光看着她,轻声道,“我听爹说,你前世上了大学,那学的是什么专业?”

“航空航天工程专业。”苏梅侧过身,跟他面对面道,“我自小就喜欢拆爸爸拍照用的无人机,上学后理科又特别好,长大后就往这方面发展了。”

赵恪霍然一惊,翻身坐了起来:“你说的无人机是41年珍珠港事件中,M国用无线电遥控的靶机?”

“对!这之后他们又制造出了3种喷气式无人机。”苏梅跟着坐了起来,“我国要到66年,无人靶机才首次试飞成功。”

“还要8年啊!”赵恪轻叹

第94章

“是啊,还要8年。”苏梅道,“我国最开始研制是以苏国不成熟的无人机拉—17为起点。60年,苏国援助取消、专家撤离,试验用的拉—17无人靶机缺失,咱们国家才下决心研制属于自己的无人靶机。”

“你说60年苏国援助取消、专家撤离?!”又是一道霹雳砸了下来,赵恪失控地双手握着苏梅的双肩道,“是只无人力方面的援助取消、专家撤离,还是泛及到了方方面面。”

“所有。”苏梅道,“我昨天跟爹说,三年灾荒,其实不只是因为公共食堂、虚报产量这么简单,你若是留意就会发现,从1月份开始我国有些地方就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这种干旱一直持续到62年。另一个因素是困难时期我国还在对外援助,如朝鲜、如蒙古、如阿尔巴尼亚等,以及还苏国的欠款。”

这一道道消息在赵恪脑中翻腾,直搅得他半宿没睡好。

因为他发现就算提前一步知道了近三年要发生的事,有些事他也无力去阻止,比如干旱,比如跟苏国的断交。

后面怕吵到苏梅和两个孩子,他穿衣起来直接进了后山。

天刚麻麻亮,苏老三开门去溪边取昨晚丢下去的小竹篓,结果一开门,就见他扛着只山猪,浑身狼狈地从屋后的竹林里绕过来。

“你!”苏老三哆嗦道,“你没事吧?”

身上的血,也不知道是山猪的,还是他自己的?

赵恪在他面前停下,摇了摇头:“没事。”

苏老三忙把山猪从他肩上接下来。

“在家杀吗?”

“送到农垦食堂,”赵恪道,“给司务长处理。”

苏老三瞅了眼猪的重量,得有一百五六十斤,“那我拿条绳子,捆了跟你一起抬过去。”

赵恪点点头,往王家的院墙上一依,摸出烟盒抽了一根点燃,望着天际的红霞出神。

苏梅也没睡好,赵恪走后,她就悄悄起床,拿了刘家舅舅给的画纸,削了铅笔,将低空靶机的结构图画了出来,还有动力装制、飞行控制系统、电器系统等没画。

听到门口的声响,她卷起画好的图纸锁进箱子,披衣出来,正瞅见苏老三从杂物房拿了麻绳、扁担出来。

“三哥,你这是?”

“小妹你也没睡吗?”苏老三方才起来,就看到东厢亮着灯,不过当时没多想,只以为两个孩子谁起夜呢。

“刚起。”苏梅随口回了句,嗅着空气中的血腥味,精神力往外一扫,惊了下,赵恪上山了。

赵恪瞬间有一种被盯上的感觉,浑身的寒毛都炸了。

苏梅忙收起精神力,先苏老三一步奔出门外,扯着他的衣袖将人上下查看了一番,“没受伤吧?”

“没有,”赵恪掐了烟,手在衣服上蹭了下,擦去上面的脏污,给她拢了拢衣服,“方才是你吗?”

“嗯,”苏梅点了下头,低声道,“精神力,现在弱的很,只能查看方圆三百米的距离。”

“不错了。”赵恪为她顺了顺颊边散落的头发,“回去再睡会儿,我跟三哥把猪抬到食堂。”

说罢,接过苏老三带来的绳子,两人开始捆绑了起来。

“白送吗?”苏梅在旁边问道。

赵恪笑道:“咱可以多要点肉。”

进山一趟,他已经想明白了,干旱他无力阻止、与苏国的断交他也无务阻止,可公共食堂的成立,还有粮食产量的虚报,让父亲找找人活动一番跟上面递个话还是可以的,至于结果如何嘛,只能听天由命了。

苏梅:“那多要点排骨。”山猪肉柴,单纯吃肉倒不如弄点骨头啃。

“好,”赵恪应着,跟苏老三一起抬起猪往下走道,“赶紧回去再睡会儿。”

孟子衡闻声起来,看着抬猪的两人叫道,“好家伙!赵恪,为了欢迎军嫂和孩子们过来,你这也够下功夫的!”

赵恪冲他招了招手:“来帮个忙。”

“要我帮你抬去食堂吗?”孟子衡寻问间走到了两人近前。

“嗯,”赵恪把扁担交给他,“我回去睡一会儿,麻烦你了。”

“三哥,”赵恪走出去几步,回头交待道,“司务长要是不在,你就跟大胖说,咱家要块后腿肉,再要几斤排骨。”

“好。”

赵恪进屋拿衣服洗澡,苏梅刚脱鞋上床,“来,给你看样东西。”

苏梅说着打开箱子,拿了图纸给他:“这是低空靶机的结构图,还有动力装制、飞行控制系统等没画。”

赵恪大学时旁修过一段时间的机械课,一看图纸就知道苏梅对无人机的造诣不低,这结构图画得跟印上去的一样,每个尺寸数据都标得清清楚楚,照着做组装起来不难。

搬了把椅子在床边坐下,赵恪沉吟了一下:“小梅,你要不要再去读几年大学,或者出国深造一下,给外界一个说法,然后专攻这方面?”

“不要,”苏梅摇了摇头,“我觉得现在的生活挺好的。而且66年以后,国内会掀起一场大运动,很多学者、留学生都受到了冲击,不是工作受阻,就是被下放到农村参加劳动改造。大批的知识青年,也被动员到了乡下务农。”

赵恪:“……”

“还有什么?”赵恪按了按眉心,“你接着说。”

“66年至76年,高考取消,大学停办,很多老师被下放至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赵恪呼吸一窒,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太明白高考取消意味着什么了?

意味着长达十年,各个领域都没有新的人才输入。

“不过,70年至76年,一小部分大学科系又恢复了招生,他们是由各单位、公社推荐出来的,所以又叫工农兵大学生。”苏梅道,“就是入学文化程度差别有些大,分别有高中生、初中生和小学毕业生。”

赵恪的眉头越皱越紧,小学毕业生上大学,确定不是儿戏?

“赵恪,你二哥不是在军工大吗,图纸交给他怎么样?”

“他在海军工程系,跟这个不挨边。”

“那怎么办?”苏梅道,“我还想用这份图纸推着你父兄往上走一步,争取几分话语权,等到66年来了,帮我护住刘舅舅他们呢?”

“主意不错!”赵恪道,“你先慢慢地画着,我这几天好好地想想交给谁,怎么交。”

“嗯。”苏梅收起图纸,“那你赶紧去洗洗,回来睡一会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