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站在一旁,和李妈妈拥着,看着他们这一幕,皆是动情的很。
庆春回头对着李妈妈一笑:“李妈妈。”又行了一礼:“多谢您照顾着我母亲他们,辛苦您了。”
李妈妈赶忙避开,和竹枝去搀着庆春:“小姐这可万万使不得呀,照顾夫人他们,都是老奴的本分,您这样,可要折煞老奴了,再说了,竹枝这毛躁丫头,跟在您身边,老奴还要多谢小姐你呢。”
庆春便笑道:“我和竹枝情同姐妹,在一起自是好的,李妈妈也无须担心。”
又对竹枝说:“你也去和李妈妈叙叙旧吧。”
竹枝也知道,如果真是进了京城,跟着庆春进了宫,怕就是和家人分开了,自是要紧着时间说说话的。
一听庆春的话,忙红着眼睛点头:“那好,小姐,奴婢就在外面,您有什么吩咐,叫奴婢便是。”
庆春点点头,竹枝便和李妈妈出去了。
她这才回身,拉着庆李氏和弟弟妹妹说话。
“娘,您怎么来了?”现在她是不知道,自然得要问问。
庆李氏便笑:“这得感谢太子殿下,今儿一大清早的,便使了人来接我们,说是与你见面。”
庆春立即笑道:“原来如此,那真的感谢太子殿下了。”
庆李氏又问:“春儿呀,你给娘说,在路上,我听那个公公说,太子殿下是要带你回京,是不是呢?”
庆春点点头,腼腆道:“太子是这么说的。”
庆李氏不由叹了口气,随后摇摇头,道:“春儿呀,如果可以的话,娘是不希望你入京的,宫中的那些人,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在里面枉死,你这般性子……娘是……”说着忍不住摇摇头,抹了抹眼泪。
庆春听的心酸,她何尝不知道庆李氏的顾忌,她是在担心她。
她握住庆李氏的手,安慰道:“娘,您放心,女儿一定会过的好好儿的,等日后,把你们都接到京中去。”
庆李氏知道庆春是在安慰她,不由笑笑:“到不到京中生活倒是无所谓,娘只希望,你能过的好好儿的,便心满意足了,那宫中不比我们这些地方,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可切记,要谨言慎行呀,还记得当年那傅员外家的闺女儿不?去了不到一个月就没了,娘这是担心呀。”
她说的,是如今的天元帝在太子位时的事。
当年采选的秀女,江南郡有一个傅员外,家中有一个美貌如花,才艺双绝的女儿被送进了宫中。
本以为是平步青云,哪儿曾想,那女子进宫不过一月,便传来了死讯,至今连尸首都未曾有一个。
江南郡的人便经常以这个典故来说事,当然,那些前尘往事,到底是真是假,庆春不知道,反正宫中说起来,也是差不多了。
她点点头,垂下眸子:“娘,您放心,女儿会好好儿的保护自己的。”
谨言慎行,在前世教训下,这是她最拿手的。
这一世,她不会锋芒毕露,但是要她如前世一般,最终认命,草草了事,她是绝不会的了。
既然进了宫,那就只有一拼,不然的话,那便在如前世一般,重滔覆辙。
和庆李氏等人见了一面之后,没两天,太子便带着庆春和另外两个娇娇儿一起踏上了回京的路程。
……
……
☆、第 3 章
因为是在江南郡,那自然便是走水路更加的便捷,一行人在百姓夹道相送的欢呼声中,踏上了一艘装修豪华的大船上了。
庆春还是如前世般,被分配的房间,在船厢的二楼隔间儿。
太子的房间则在一楼,其他的两个人,在另一面,隔着庆春,庆春也看不见。
他们在船上行了两日的时候,庆春下了楼,到了前面的一个小次间儿里,坐下喝茶。
竹枝给庆春理了下领口的衣襟,笑着说道:“姑娘,这几日可是闷得慌了?”
这几日在船上,差不多都是在自己的房间里,了不起下来走走,也没个人说说话。
庆春以前的性子是个焦躁活泼的,竹枝看着庆春这么憋着,也为她感到憋屈,只能想着法儿的逗着她笑,陪着她说话。
却不知,如今的庆春,虽还是那个人,不过心境比之以前,可不能同日而语了。
前世的后宫生活,把庆春的爪牙和心高气傲,打磨的一干二净,如今的她,心态更加的平和,于她现在而言,这般的日子,反倒觉得舒坦。
不过,她是知道竹枝是为了她好的,心里感动,面上却是笑着嗔道:“你也不用嫌了,没事的时候,看看这两岸风景,何尝不是一件乐事?放宽了心,日后到了上京,有你热闹的。”
竹枝一听这话,不由微微一愣。
这般的话,放在以前的庆春,是万万不可能会说的,可如今她说出了这种的话,竹枝虽然觉得有些奇怪,可心里却是高兴的。
庆春的性子她清楚,当日她娘也悄悄儿的给她说了,姑娘的性子高,万万不可让小姐发了毛躁。
上京不比江南郡这地方,那寸土寸金的地儿,一个个的都是贵人,一个说话做事不小心,就小心得罪了谁。
说不定,掉脑袋都是好的了,自己要照顾着点儿小姐。
于是这几日这样闷着,竹枝都有些烦了,可她更怕的是小姐一个不好的发了飙,到时候可就不好了。
可是没想到,小姐竟然比她看的还通透。
竹枝觉得,这样的小姐,和以前相比,虽然没什么大的变化,可是好像,让人看在眼里,更加的明亮了。
就是那种,你举目看去,就算她在沉默,你也能一下就认出他来的样子。
这样的情况,竹枝自是高兴的。
她笑着‘嗳’了声,说知道了:“姑娘,你过会儿,要不要出去走走?”
这几日,庆春除了喝喝茶看看书之外,就是喜欢在船外面走走,说是舒服,虽然她觉得那风吹的有点儿冷,可只要姑娘喜欢,她还是不会说什么的。
庆春闻言顿了顿,随后不知道想到了什么,脸色微微变了变,随即轻轻的摇头:“今天就算了吧,早点儿上去休息,看今天这样子,怕是有雨。”
竹枝也没再劝,今儿外面的天色,的确是不好,便点了点头。
庆春在心里默默的算着,不一会儿便突然站起来:“好了,我们上去吧。”
竹枝有些莫名其妙,可姑娘这么说,她也只得点点头:“好的。”赶忙过去扶着庆春准备上去。
可,还是迟了一步。
一只白玉葱般的手,掀开了次间儿的门帘子,接着一个身量娇小玲珑的女子在丫鬟的搀扶下走了进来。
她微微转了转眼,一下就看见了正要离开的庆春,脸上立即带着甜美娇艳的笑容,轻声道:“这位想必就是春儿姐姐了吧?怎的这般巧?春儿姐姐也是在这儿歇息的?”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庆春这是要离开了,可这女子偏要说庆春在这儿歇息。
庆春无奈,只得收回脚,转身便又走到一张梨木小几旁,对着女子微微的笑了笑:“我也不过是刚来而已,没想到正好碰见了妹妹,不过妹妹是……”
其实庆春是认得她的,这个人是太子带回来的三个女子之一,姓杨名唤如柳,杨如柳。
杨如柳,庆春在嘴里轻轻儿的咀嚼这这个名字,思绪不由微微有点儿晃神儿。
杨如柳,名如其人。
她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生就是娇小玲珑,一副柳叶弯弯眉,低眉浅笑间,格外的惹人垂怜。
闻听庆春此言,掩袖轻笑,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更是令人我见尤怜:“妹妹是江南河岸南,杨家的嫡次女,名唤如柳,姐姐怕是第一次见着妹妹吧。”
河岸南杨家,世代传承,杏林世家,可是江南郡的一大名门望族。
庆春面上的笑微微绽开,是啊,第一次……
杨如柳又笑道:“正巧了,今日咱们三姐妹,可算是好好儿的聚上一聚了。”
一听此言,庆春一怔,三姐妹?
难道……
还没等庆春反应过来,便见杨如柳掀开了帘子,对着外面道:“蓉姐姐,你也进来坐坐吧?春儿姐姐也在这儿呢。”
没一会儿,便见有人掀开了帘子,一个身量高挑,模样俏丽的女子进来了。
来人杏红色的绯色里衣,浅绿色的丝带高高的竖起她不盈一握的腰肢儿,披着锦帛丝织的外衣,清逸飘渺,整个人如同四月轻柔的微风一般而来,又带着种格外的凌然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