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也问,郎君与我难堪、与如愿难堪,如愿离场,”独孤明夷丝毫不惧,坦然回视,“还要再让我难堪一回?”
“你……”林知争听出弦外之意,愤愤地一咬牙,“少拿她压我。她好歹是正三品家的嫡女,母家如此,自己又有官职,不说是锦衣玉食肥马轻裘,至少衣食无忧,先前在厅里,祖母问起家世行当,郎君支支吾吾,不知是要她将来吃苦,还是腆着脸由她……”
“住嘴!”林知由一声厉喝,受怀里一柄长剑所制,不能弯腰行礼,只有额上的冷汗滴在剑鞘上,“殿……”
独孤明夷依旧轻轻摇头止住林知由将要说的话,神色平静:“我确实身无长处,难怪郎君看轻。只是,纵然她将来发觉,不愿选我,”
他看向额上青筋隐隐爆起来的林知争,眉眼间远山烟云未散,他忽然微笑,抿出的弧度居然略有些讥诮的意思,“难道会选郎君吗?”
林知争更怒:“你……”
“如愿曾特意同我提起过郎君。”独孤明夷打断他,“提及她幼时因林夫人有孕,酷热难耐,元侍郎彼时又在尚书省内,分身乏术,不得已随林夫人前来府中。再是与外祖、舅父亲近,也难免有寄人篱下之感,那时郎君是如何待她的?此后数年,郎君又是如何待她的?”
林知争一怔:“我……”
“如愿恨极怒极,终究念着外祖与舅父的恩情,不愿发难,郎君可曾知道她心中想的究竟是什么?”独孤明夷继续说,“她为侍郎嫡女,本该如郎君所言锦衣玉食,却不曾坐享其成,也不曾以权势压人,反而自认为江湖人,学成文武艺自食其力,入嫏嬛局也不过是想以一己之力为天下女子开一条通路。锦衣玉食,非她所愿;攀龙附凤,亦非她所愿。郎君今日在此,妄言如愿看的是家世行当,是看轻她了!”
本想着和林知争讲道理,讲到这里真有些恼怒,独孤明夷干脆顺势而为,注视着眼前面色不虞的少年,字句如同金石相击,“我再问郎君,今日步步紧逼,使我难堪至此,究竟是真的爱重如愿,还是视她为囊中之物,见她似有旁路就恼羞成怒?!”
林知争当即想反驳,一张嘴却不知道该挑哪一句,千言万语梗在喉口,面色又白了一层。
独孤明夷料想他答不出来,闭了闭眼,浓长的睫毛微微一颤,再开口时语调柔缓下来:“既如此,不叨扰了。”
他转身就走,林知由来不及细想,直接把长剑往呆愣着的林知争怀里一塞,慌忙追上去,声音遥遥传来:“幼弟无状,是管教无方,看在祖父与父亲份上,还请殿下见谅。”
“无妨。”独孤明夷淡淡地答,“少年意气罢了。”
林知由犹不放心:“如愿也无状,冲撞殿下,到底留了伤,不如请府医过来看看?”
“我不怪她。”独孤明夷给了颗定心丸,“不必了,我等她回来。”
“好……”
声音愈行愈远,后边的再听不真切,林知争抱剑呆愣在原地,脸色越来越白。
本朝宗室子嗣不丰,年龄相差不大,有这样的气势,能让入朝为官的兄长这样好声好气陪同的“殿下”,纵观宗室,还能是哪个人?可笑他拿行当压独孤明夷,却不知道独孤明夷所做的是天下最要紧的行当。
握剑的手无意间越攥越紧,石鞘上的刻纹深深印入左手掌心,痛得林知争手腕发抖。但他仍然紧紧攥着,一手握鞘一手握柄,指节泛起森然的青白色。
“喀”。
林知争一惊,诧异地低头,只见剑从鞘中滑出一截,剑光宛然,剑鞘与剑柄咬合的位置顺滑得仅仅是紧攥在手中,就能因无意间的用力脱出。
第77章 坦诚 总该让你做一回王妃
“你好大的胆!”韦氏重重拍在扶手上, “给我坐下!”
如愿上前两步,没管侍女搬来的胡床,膝盖一弯, 直挺挺跪在了地砖上。
韦氏反倒一噎:“你……”
一时僵持, 暖阁内的侍女个个都识趣,一声不吭地屈膝行礼, 一声不吭地出去, 缀在末尾的那个顺手放下帘幕合上大门。
室内彻底安静下来, 一面是将人放到铁板上烤的私情,一面是膝盖实打实磕着地板的小外孙女,韦氏又怜又怒, 心乱如麻,摸着扶手:“我且问你, 你老实说,你阿娘当真不知道?”
“不知道,阿耶也不知道。”如愿跪得腰板挺直,只垂着眉眼, “就是怕阿耶阿娘乱想,或是不答应, 才先带来让外祖见见的。”
“你外祖朝堂上还没见够吗!”看样子如愿自己是知晓身份的,韦氏稍松了口气,“那陛下、宗室那边呢,你可知道他们怎么说?”
“不知道。”如愿如实说, “我不认识什么宗室, 也见不着陛下。郎君也没同我提起过,他和宗室并不亲近,我猜他们还不知道。”
“那你真是好大的胆子!”火气直窜上来, 韦氏又是重重一拍扶手,“你阿耶阿娘不知,宗室那边也不知,你们这叫什么?叫私情!”
如愿张嘴想反驳,韦氏又说,“少年人重情,我活到这个岁数,半个身子进土,长安城里风风雨雨,因情一字闹出的笑话见得多了。外祖母不是怨你与人生情,平心而论,确实是好郎君,莫说阿争,就是阿由,也是比不上的。”
“但凡他今日换个身份,哪怕不是世家子弟,是个江湖人,外祖母也认了,愿为你去同你阿娘说,只要你喜欢就好。”老夫人的声音软下来,看着犹跪在地上的女孩,不觉间视线有了几分模糊。韦氏用尾指点去眼尾那点沁出的水光,“可是如愿,你且想想,宗室妇是那么好做的吗?你外祖、舅舅手里有兵权,受了多少猜忌且不论,只为你阿耶想想,往后他在礼部,日子有多难熬?更何况陛下年岁渐长,早晚……”后边的话不能多言,韦氏乍然收声,只等着如愿回复。
如愿不语,垂眼看着袅袅透出一缕缕热气的砖缝,看着铺开的裙摆上精细的绣纹,放在膝上的手渐渐攥紧,扰乱了裙上的缠枝莲花。
半晌,她轻声开口:“外祖母这么说,到底还是觉得,若是我嫁给他,会招来陛下的猜忌,给林家埋下祸患吗?”
韦氏听得眉头紧皱,心道这小娘子不知道其中利害,正要解释,手背上却压上来一只手。
那只手宽厚而粗大,掌心里全是粗硬的茧,正是林老将军的。
“是。”须发花白的老人应声,“你怎么答?”
如愿再沉默片刻,缓缓抬头:“那就错了。他之前就答应我,愿意和我一同去江南、安西或是随便哪里,总之是远离长安城的地方。”
韦氏一怔,转头看向林老将军,两人都满眼诧异。
对视一眼,林老将军开口:“……他真这么想?”
“我知道外祖在怀疑什么,无非是不信他,觉得这是缓兵之计,又或者是暂时昏头,三年五年后又要后悔。但我敢说,不会的。”和刚才的紧绷截然不同,如愿显得轻松而平静,“他和我说过,驭龙使凤,非他所愿,我信他。何况如果真那么放不下,趁着陛下还未长成的那几年,想做什么是他不能做的呢,何苦再等到三五年后去后悔。说来说去,他想要的哪里是这些,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于他而言不过腐鼠,若是觉得他要紧抓着这些东西,”
她坦然地对上外祖父犹然敏锐的视线,忽而绽开笑容,“是看轻他了啊。”
林老将军没有回应,如愿也不急,娓娓地说下去,“离开长安城之前,我会辞官。外祖熟悉我,知道我从不干讨好攀附的事情,在嫏嬛局也谈不上有什么势力,辞官后就和官场毫无关联,此去恐怕也不会再回来,还请舅舅和外祖放心,就算将来陛下仍要猜忌,真要赴死,也是只我一人陪……”
“不许说!”韦氏匆忙下座,不顾衣衫繁复和总犯风湿的那条腿,直接像如愿那样跪坐下去,一把将女孩搂进怀里,“傻孩子,到现在竟还是不懂么!猜忌如何,怨怼又如何,你舅舅、外祖什么没见过,怕的是你将来如何啊,在长安城内多少人盯着王妃的名头,在外边又要吃什么苦?你说要走,安西是什么地方,飞沙风雪,你怎么过日子?就算是江南,扬州杭州听着风光,听闻春夏里雨下得没完没了,一摸壁角地板上全是水,你怎么过得惯?”韦氏竟涟涟地落下泪来,“你让外祖母如何放心看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