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回城真千金+番外(43)

作者:海沫西陆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这是陈雅自五年前下乡后过得最温暖、最踏实的一个年了,晚上在关家为她准备的新床上,伴随着时不时的一阵鞭炮响,睡了一个超级安稳的觉。

一夜无梦。

第二天早上,听着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陈雅早早就起床了。

看到陈雅出了门,堂屋里的关老爷子对她喊了一声,“快,小雅,快去院子里找你从军哥去!”

第39章 筹备开业

陈雅骤然想起昨晚因为她烫伤的沈从军, 莫不是从军哥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紧张地就往院子里跑,嘴里还大声喊道:“从军哥!从军哥!”

昨晚上后半夜下雪了,下的还挺厚, 一大早起来沈从军就被外公喊去扫雪了。

他把院子里的雪都堆在一边后, 正饶有兴致地堆雪人,想着小姑娘一定会喜欢, 突然间听到陈雅慌慌张张的喊声。

等他起身回过头后, 就见陈雅匆忙地冲他跑了过来, 一把拉起他的右手,焦急地询问:“从军哥,你的手怎么样了, 你没事吧?”

看到沈从军有些呆住的神情,陈雅才发现一切好像有点不对劲, 可刚刚关爷爷明明着急喊自己来院子里找从军哥的啊, 怎么貌似什么事都没发生呢?!

“咳咳咳~小雅,我没事,手也好了, 你看,都不红了, 那个冲完凉水再涂药膏效果挺好。”因为堆雪人,沈从军特意戴了一副军用手套,见到小雅担心自己, 就把右手从手套中抽了出来让她看。

“哦,哦,没事就好,呵呵,从军哥, 哎,昨晚居然下雪了!”陈雅后知后觉地发现院子里面厚厚的积雪,“从军哥,你在堆雪人呢?!”

这还真不能怪她过于惊讶,实在是沈从军这个人的性格和平时的表现,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这个情趣的人。

“咳,是,难得下一场这么大的雪,起来也没什么事,顺便就……”沈从军突然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那个,你喜欢吗?”

陈雅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关爷爷刚才喊自己,估计就是告诉她外面下雪了,让她过来一起堆雪人的,唉,是她想多了。

“嗯?堆雪人?喜欢,喜欢啊。”陈雅说着也蹲下了身子,准备帮着一起来,沈从军及时拦住了她,拢过她的双手,把自己的手套摘下来戴在她的手上,“这下好了,堆吧。”

陈雅的手被他牵住的时候,心跳突然加快了起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刚才过来跑得太快了,还是外面天气太冷,她的手都有些发麻了呢?

关老爷子自然乐得看到外面一对年轻男女多些交往,在堂屋坐了一会儿后就回自己书房去了,他该练字去了,至于堂屋,就留给他们吧。

在关老爷子的坚持下,直至过了初八,陈雅才回去自己的小院,当然,名义上为了安全着想,关老爷子把沈从军也“赶”去了老宅那边,弄得陈雅十分不好意思。

这段时间以来,在每次面对沈从军时,陈雅心中都有种异样的感觉,仿佛什么东西在他们之间发生了变化,跟以前不一样了。

不过也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她考虑这些,过了年,她买的那个院子,原先的人家已经搬走了。

初六那天,沈从军就陪着她去付了余下的房款,并办理了产权变更,借着这个时机,她正好拿着手中的介绍信,把自己的户口,从青石村彻底办回了城里。

幸好她考上了大学,在本地也有自己的房子,户口不用转回陈石根那里,要不然因为落户的事,还得跟陈家人打交道。

房子到手后,沈从军又帮着陈雅找了之前修建小院的那些人,把新买的房子好好收拾了一番。

估计房主原先是北边人,这处小院其实就是北边的那种四合院,只不过院子小了一些,房间却并不少。

大门边朝南向的就是个房子,面积还不小,这里临街,斜对面是百货大楼的后门,正好可以改造成门市房。

中间是个不大的院子,只有两棵枣树,再往里还有三间大瓦房,院子侧面东西各两间厢房,到时候分别作为生产车间和库房,就是人住在这边,也是足足够用了。

房子的年头有些久了,好在房主这两年应该是收拾过,屋顶墙面什么的都没有大碍。

陈雅主要收拾的是临街的门市房,她让工人把外墙上的窗户扩大,重新安装了玻璃,屋子里面除了承重墙,其他隔断都打开,做成一个大敞间,开放式那种,到时候不管是展示衣服,还是售货员看店,都会方便许多。

现在卷闸门并不好买,陈雅便让工人在窗户和门的外面都安装了一层木板作为防护,白天有人时拆下来,晚上闭店再加固并锁上,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至于房间里面,她跟沈从军一起淘弄来一些七八成新的家具,抛光后又刷了清漆,并重新组装出了一张大桌子,上面可以用来裁剪和熨烫,看着一点都不像用过的。

挂衣服的架子和用来展示的墙面,陈雅都仔细布置装饰好了,其中用了不少她做衣服剩下的布条,整体看来,颜色碰撞得还挺时髦。

其他的地方,该冲洗的冲洗,该粉刷的粉刷,修修补补的,不到一周,整个院子就焕然一新,惹得周围几家邻居没少过来打听。

虽说当前私人做点小生意还都是偷偷摸摸的,但这条街上可已经有不少铺子了,大家都没有挂招牌,但私底下稍微一打听,都知道各家是做什么。

当看到陈雅把临街的屋子改成那个样子,大家就都有猜测了,知道这家新主人也是要做买卖的,就是不知道具体做什么的,会不会跟自家抢生意。

不过这样想的人还是少数的,毕竟现在可是卖方市场,基本是有多少东西就都能卖出去,人们只会嫌少,基本没有做不成的买卖,除非东西太差劲了。

陈雅在搬过来之前就已经打听清楚了,这条街的铺子有卖包子油饼的,有卖豆腐的,还有卖自己打制的桌椅板凳的,就是没有卖布料和衣服的。

百货大楼前面那条街的胡同里,倒是有一家裁缝铺子,但那个老裁缝做的都是板板正正的老式衣服,比如中山装、工装西裤之类的,年轻人很少有找过去的。

因此她开的这个衣裳铺子,说起来还真抢不到人家的生意。

等知道她要开的店是卖衣服的,主要还是女装后,附近的邻居们都很热情,可能看到她只是个年纪不大的姑娘家,私下里没少嘱咐她开店的注意事项。

这让陈雅尤其感动,对比书中说的未来几十年后那个人情冷漠的新世纪,她觉得,现在的生活除了物质方面落后一些,其实都还是相当不错的。

赵南平想要辞职的念头果然并没有在家中引起多么大的风波,赵家父母都是比较明理的人,知道自家闺女不喜欢百货大楼的铁饭碗,他们只是稍微劝说了一下,了解了她的真实想法和对未来的打算后,就同意了。

当然,其中也少不了赵志强的努力。

赵志强本身在纺织厂工作,对布料、服装这方面的形势了解得比一般人多一些,他虽然是厂里的正式工,还挺受领导重视,但厂子里面存在的很多问题,他也只能干看着,没有什么办法。

他觉得照这个趋势下去,随着外面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像他们纺织厂这样的国营厂子,生产效率低下,人情往来严重,早晚得受到一波重大的冲击。

所以听到赵南平说要跟陈雅一起开个衣裳铺子,他是第一个表示赞同的。

如果他不是做机修的,也许他自己也想出去单干了。

不得不说,赵家这些人的想法,在当前这个时代是相当先进的了,别的人家还在挖空心思找铁饭碗呢,他们已经想着如何走出来了。

不过这并不包括赵父赵天兴,赵天兴原先就是陈石根的领导,部长级别,过了年后,又被提了一级,现在是副区长,主管本区的教育和经济建设等方面。

他作为从政多年的老人,对国家的政策走向看得还是挺明白的,所以对于闺女的想法,他并没有过多阻止,甚至隐隐还挺看好,觉得自家闺女有魄力。

陈雅这些天除了装修布置铺子外,还又做了很多衣服裤子、裙子,天气已经渐渐暖和了,春天穿的裙子她备上了好几款。

还有那些小物件,她也一并准备了,她的铺子主打女装,过来逛的群体主要是15-40岁女同志,这个年龄段的女同志,在这个时候,大多已经结婚,稍微大些的都生孩子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