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桑:……
娘俩从十点半排上队开始磨,到下午四点多才磨完,为了让大伙吃好点,王桂芬还特意多磨了一遍,这次磨出来的面比往常吃的都要精细一些。
当然,多磨一遍就要多出一份力,回去的时候叶桑没敢再让王桂芬推车,怕把人再累出个好歹来。
他们推着面回去的时候,正好赶上队员们从地里散工回家。
临近麦收,田里需要人干的活不多,最近几天队里散工比往常都早。
王桂芬边往回走,边跟人打招呼,叶桑只负责喊人,外加在别人夸她的时候扯一个矜持的笑出来。
来这半年多,这种事叶桑经历过很多次,最后总结出了“跟着王桂芬同志出门只需要用微笑来保持人设”这个经验。
娘俩到家的时候,家里只有六岁的叶大宝在,散工的爷几个都还没回来。
一回家,叶桑就钻进了灶房。
晚饭是叶桑做的,做的是王桂芬许给孙子孙女的韭菜鸡蛋饼,同时也为了让大伙吃顿好的,后天开镰好有劲干活。
散工回来的叶平湖蹲在灶房门口,吃着韭菜饼跟还在灶房忙活的娘俩搭茬:“娘,这饼的馅是桑桑调的吧?真香,等过年咱吃的饺子馅也让她来调呗。”
王桂芬想起小闺女调馅时用掉的两大勺猪油,黑了脸:“快闭嘴吧,吃都堵不住你的嘴。”
自从叶桑把从山上滚下来摔断胳膊的伤养好,并且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想下地的意愿后,叶家老两口权衡再三,顶着压力,给叶桑安排了最轻省的活,洗衣做饭打猪草,外加干点杂活。
第2章
晚饭一吃完,以小家为单位,都由女人们带着出门的出门,回屋的回了屋,留下叶桑跟叶平湖俩孤家寡人,坐在堂屋里开始闲聊,聊到最后,兄妹俩觉得今儿感情沟通已到位,最后默契的一同起身,各自拍拍屁股回了各自的屋。
叶桑摸黑脱掉衣服,躺下刚闭眼,就“看”到自己头顶上“叶桑的一生”几个大字在闪,糟心的是后面还有三行小字。
第一行写着:继承祖传手艺—奖励未知。
第二行写着:放弃祖传手艺—惩罚随机。
第三行写着:距离任务过期还有九天,任务过期则脑死亡。
这个东西,是半个月前,她脑袋在挨了侄子叶大宝飞来的一棍后,才有的。
当时挨完那一棍子她脑袋只是短暂的晕了晕,就跟贫血一样。
到了晚上她躺床上闭眼后才发现,白天那一棍子不是没有后遗症,只不过睁眼时发现不了,要闭眼集中精神才能“看”到。
明晃晃的“叶桑的一生”五个大字,让她这个就算亲身经历过不科学事物,也还算坚定的唯物主义者,都开始怀疑起了自己的三观。
半个月前的任务显示还不是关于祖传手艺的,最开始显示的是让她跟人订婚。
当时那个任务被她放弃的很果断,后来的惩罚也立竿见影,直接把她安排到了后天的农忙大军中去,还是反抗也无效的那种。
这次显示的继承祖传手艺这个任务,是昨天才刚有的。
但是就叶桑所知,他们家好像没什么手艺是能被她继承的。
叶桑想着脑袋顶上那行任务过期则脑死亡的字,直到思想涣散成功睡过去,也还是没做好决定。
第二天一早叶桑就醒了,自从她接手家里掌勺大权,一天三顿饭,除了农闲都是她来。就算意识还模糊,她也摸索着穿好衣服,半闭着眼出了屋。
出来见叶长胜在院子里磨镰刀,还打了招呼:“爹,起这么早。”
叶长胜抬头一看小闺女这幅迷糊模样,沉默了一下:“恩,饭你娘做着呢,没睡醒就再回去躺会。”
才刚过五点,家里除了老两口都还没起。
叶桑摆摆手:“不了,我去洗把脸醒醒神,您接着磨吧。”
叶长胜看着叶桑晃晃悠悠的走进灶房,低头时想起昨晚临睡前,老伴跟他念叨的话,觉得她想太多。
当时王桂芬是皱着眉说的:“你闺女自打糟过灾,性子看着不如以前瓷实不说,前让她干点活,就算干不好也能咬着牙撑下去,现在你看,试都不试就往外推,地里的活是一点不会,往后说人家也不知能说个啥样的。”
闺女被老伴这么一说,就算是事实,叶长胜也不太高兴,闷着嗓子给辩解:“桑桑才十六,急啥,而且她脑子好使,学一学总能学会,爹以前不是也说桑桑聪明,再说,桑桑做饭不是挺好吃的?”
当爹的看闺女,是哪哪都好,选择性瞎眼。
叶桑进灶房的时候,王桂芬正在和面。
自从天一热,吃的放不住了以后,饭菜就得每顿都现做了。
菜还好说,就算到了冬日也每天至少炒一次。最麻烦的还是主食,天凉快的时候,叶桑或王桂芬只要空闲就会一次蒸上好几锅,足够一家人吃上两三天。
可自从天热以后,吃食就不能再过夜了,每天早上叶桑都得特意早起蒸上一锅窝头或杂面馍馍。
“你看你这迷糊样,昨晚不是回屋挺早?”王桂芬一见闺女就开始念叨。
从她的睡眠时间到饭量太少,哥嫂侄子说到烧火做饭。
直到吃上早饭,王桂芬才意犹未尽的打住。
吃着早饭一家子说起了明天开镰的事。
“桑桑,明天下地记得把自己裹严实点,被麦芒扎到可挺痒的。”因为小姑子一直没咋下过地,当大嫂的周爱华特意嘱咐了一遍,怕小姑娘没经验,裹不严实自己。
林兰也跟着点头附和:“对对对,桑桑记得把自己裹严实点,要是晒黑了,咱这大半年就白养了。”
王桂芬一听就脸黑了,觉得二儿媳这是在不满他们老两口安排小闺女在家做饭,不让她下地的事。
叶平河余光扫到他娘不怎么好看的脸色,用筷子敲了敲媳妇的碗:“多吃点饭。”
见林兰乖乖埋头吃起饭,叶平河抬头冲他娘讨好的笑了笑,跟大嫂比,自己这个媳妇压根是一点心眼都没有,说她缺根筋都算轻的。
早饭一吃完,男人们就都离了桌,王桂芬有事也走了,剩下周爱华跟林兰帮着叶桑收拾起碗筷。
叶大宝见他爷他爹都走了,嘴一抹也颠颠的跑了。
剩下叶二宝被她娘指使的团团转,一会让她把筷子拿去灶房,一会又喊她把院子里的扫帚拿屋里。
当娘的指使闺女外人不好插嘴,不过最后在周爱华指使闺女去刷碗时,被叶桑打断了:“碗放着我来就行,叶二宝,你去你奶屋看看你奶过会要去干嘛,问她能不能带上我们俩。”
等小侄女被打发走叶桑才开口:“大嫂,跟你商量件事。”说到这她缓了缓:“你要有啥事脱不开手叫我一声就行,别老让二宝来,虽说二宝是你跟我大哥的头一个,但咱娘还在,没太有必要把她往长女上培养。而且我们既然不让大宝干,那也没有让二宝干的道理。”
周爱华张了张嘴,想说大宝一个男娃哪能跟二宝一样,转念又想到小姑子跟他们长得不一样的脑子,没开口。
叶桑掂量着说完,见她大嫂脸色没变太难看,就走了。
长女这俩字听着好听,里面的心酸估计只有当过的人才知道。
就叶桑所知,他们家隔壁东邻居家的长女,四岁多就带上了弟妹,到五岁踩着板凳学会了做饭,后来能洗衣裳以后,一家五口人的衣裳都成了她的活。
现在那个女孩十一岁,搁前世还是个啥都不会的小学生,就因为生错了年代,她不止不能上学,还得天天在家洗衣裳做饭带孩子。
到了晚上,临睡前,周爱华跟叶平江说起了白天叶桑说过的话。
“桑桑说往后让我少支使二宝干活,你说二宝长大要是啥都不会,咱不得愁死。”
在今天以前,周爱华从没觉得支使孩子干活有问题,尤其她家二宝还是个闺女,在她观念里吗,闺女不都是从小学着干活。像她家小姑子这种只会灶上做饭,地里活半点都不会干的才是个另类。
叶平江闷声道:“愁啥?我看你就是瞎操心,再说二宝本就不大,你让她干她能干多少,有那功夫支使她,你自己顺手也能把活干完。”
“你以为我支使她是因为我懒得干?我支使她还不是为了让她学着干,要是啥都不会以后咋说个好婆家。”话说到一半周爱华突然想起婆家情况,觉得跟丈夫说不通,无趣的摆了摆手道:“算了,跟你说不通,你赶紧睡吧,明儿还得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