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启暗道宋勤不愧是昔日的肃陵侯,这一身的气度当真是常人不可比拟。
众人的目光落在元启的身上,这也是宋知勉和阿清最为关心的事情。
“实不相瞒,我是知黎的叔叔。”
等等······
知黎是世子殿下,元启是他的叔叔。
这么说——
饶是沉稳如宋勤,此时的眼眸中也是无法掩盖的惊讶,他看着如谪仙临世的元启半晌,最后站起了身。
既是今朝民,过往皆是如云烟,前朝覆灭,他自然只能是今朝民。
“草民叩见——”
元启飞快起身,眼疾手快上前一步,扶住了宋勤。
“宋老先生休要如此,今日元某只是为求娶心仪女子而来的儿郎,还请宋老先生不要拘于虚礼!”
宋勤眸光一亮,平易近人不断架子。
宋知勉神色复杂看着元启,后者将宋勤扶入座,只听宋勤道:“你与筱筱,如何相识?若是我没听错,你方才的言语中说的可是娶她为妻——”
“我与筱筱在去年正月初三相识,当时知黎与我走散,幸得阿舒救了知黎,而后我们二人便熟识起来。前些日子阿舒进宫,我与她坦白身份和心意。”
宋乐舒红着面颊,实在是太害臊了。
宋知勉盯着元启的身影看了半晌:“这么说来,让我去恭亲王府当差也是你的主意?”
“人尽其才罢了。”
宋勤忽地笑了一声:“你是帝王,我宋家着实高攀不起。”
元启心一凉,连忙争取道:“宋老先生!君无戏言,我今日在宫中已经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一定会纳宋乐舒为后,此生敬她爱她,不纳姬妾,直至我死!”
宋勤震惊,元启这份心意显然让他一时半会没有反应过来。
一生一世一双人,他的筱筱遇到了好人——
可他又实在怕眼前这个男人不过在花言巧语,哄骗他们同意。
可话又说回来,此人是帝王,若是强硬让筱筱入宫,他们也是没有任何拒绝的余地。毕竟宋家今非昔比,已经不是皇室都要忌惮三分的世家大族了。
但元启没有选择如此,而是登门拜访征得他们的同意,这般心意,着实可贵。
宋勤浑浊的眼珠看向宋乐舒,温和问着:“筱筱,几年前,是我问你做太子妃如何,你说你不要进宫委屈自己,父亲便帮你拒了皇家的婚事。”
元启听说过此事。
当时他们一众乱党人心惶惶,都想着如果肃陵侯嫁了女儿给太子,那对他们来说更是难办许多。
可不久之后,这门亲事没成。
宋勤继续道:“今日,父亲再问你一次,做皇后如何?”
宋乐舒看着自己的父亲,他征战半生,脸上沟壑的皱纹像是岁月予他的荣耀,斑白的鬓发叫她心痛阵阵。
父亲对儿女,始终是耐心又宠爱的。
她知道,如果自己此刻说出不愿的话,哪怕眼前的人是帝王,他也会拒绝,用命护着自己,只为遂自己的心意。
但今日——
宋乐舒坚定抬起头,冲父亲露出了个笑容,他又看了看宋知勉和阿清,最后徐徐开口。
第71章 在怀 佼人在怀,寸心大乱
宋乐舒沉了沉气, 徐徐道:“父亲,女儿本是不愿意入宫的,可是如果陪在我身边的那个人是元启, 那我愿意一试。”
烛火跳动, 窗外的烟花流火四溢,在夜空中开得正灿。
宋勤了然般点了点头, 宋知勉神色晦暗不明, 先是看了看宋乐舒, 复又看了看元启。
元启看破了宋知勉眼中的质疑,挺直脊背,保证道:“我之心意, 绝无转圜。”
“罢了,”宋勤看着茶盏中的倒影, 舒气笑了笑, “筱筱, 既是你的选择,日后万不要后悔。”
父亲······
父亲同意了!
宋乐舒怔怔看着父亲半晌,他浑浊的双目浮现出点点喜悦, 眼底深处的凝重与嘱托包围着她与元启,他肯定地点点头:“怪不得从前有道士算卦,说我的筱筱是天生皇后命。”
闻言,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一旁的元启悄悄握住了宋乐舒的手,许是想起宋乐舒险些成了前朝的皇后, 心里多少有些在意。
最终只能自我化解情绪,道:“看来那道长所言不假。”
宋勤爽朗笑了两声,念道:“所言不假, 所言不假——”
宋知勉主动起身要去煮饺子,宋乐舒笑着将活抢了下来,元启要去帮忙,一众人将他拦了下来。
虽然元启平易近人,但到底还是金贵之躯,若是烫了伤了,恐怕他们一家不够赔的。从前不知道身份让他进了厨房也就罢了,现在可不能马虎大意。
“我去煮饺子就好了。”宋乐舒摇头,示意元启不要动。
元启到底是有些舍不得,生怕她被沸水烫到。阿清及时站起身:“宋姐姐,我们两个一起去!”
宋乐舒点头应下,二人披上衣服出了门。
院子里的孩子们互相丢着雪,门打开的一瞬间,不知道是哪个调皮的将雪向他们这个方向丢来,阿清和宋乐舒被雪打中了衣襟。
几个孩子齐齐噤声,一副闯祸的模样。
换做往日,阿清恐怕会教训他们一下,可他今日却有些心不在焉的模样,雪打中身上半天才回过神来。
“阿清哥哥,对不起······”
阿清凝眸看着他们,一张张冻得发红的小脸满是歉疚,却听阿清失笑:“进屋洗手,一会准备吃饺子。”
孩子们齐齐一笑,前前后后拥簇着知黎跑进了屋子里。
杨同路过宋乐舒身边时,脸上露出了恭敬:“属下来帮忙。”
宋姑娘眼角眉梢都是喜色,显然宋家人已经答应了陛下和宋姑娘的婚事。宋姑娘日后便是中宫,自己自然应该尊之敬之。
“算了,你可不要把厨房拆了,大年三十我们可不要喝西北风。”宋乐舒调侃道。
杨同脸色涨红,抿唇挠了挠头:“那······属下进去了。”
阿清先是将外边的饺子拿到了屋子里,而后又抱了干柴蹲在那生火,锅中的水还没沸,宋乐舒坐在矮凳上扇着扇子。
阿清本是个活泼的人,可今日却沉默得出奇,宋乐舒小心问道:“阿清,你可是身体不舒服?”
暖光下,宋乐舒的面庞更加柔和,恰似故人。
阿清摇摇头,脸上露出了一个真心的喜悦:“日后我的宋姐姐就是皇后了。”
宋乐舒托腮看着他,道:“日后有事一定要说出来,只要你不杀人放火,宋姐姐一定帮你。”
原本只是她一句无心的话,听者却是一怔,他的目光凝视着跳跃的火光,双瞳缥缈无神:“倒还真有一件。”
宋乐舒怔然,表情一肃,已然察觉到了阿清情绪上的变化,正欲等待着他细细说下去。
阿清不语地添着柴火,宋乐舒轻轻唤了一下他的名字:“阿清?”
阿清回神,释然笑了笑:“今天新年,下次见到宋姐姐再说这些。”
察觉到他话中的回避,宋乐舒心颤了颤。
到底是什么事?能让阿清如此难过,竟一而再再而三的避而不谈。
圆滚滚的饺子下了锅,不过多时便浮了上来,宋乐舒和阿清将饺子盛进盘子中,端回了屋子里。
杨同差人去酒楼点了些饭菜,满桌的珍馐美食令人食指大动,红彤彤的灯笼装点着一片热闹祥和的气氛。
“新年快乐。”
举杯共祝,众人的杯子里装着元启带来的酒,醇香的气息飘荡在屋内的每一个角落。
屋内烧着炭,暖烘烘的极为舒适。宋乐舒小口品着饺子,眼前一切的一起都像是梦一般。
去年的新年她一家还在为生计而发愁,新年时满屋愁云惨淡,就差相拥而泣。这一年来磨难倒是经历了不少,可好在他们都一一过来了。
父亲的身体在好转,哥哥成了知黎的护卫,自己成了女官。
未来还会有元启与自己执手相伴一生。
她今年十七岁。
拨云见日的十七岁。
辞旧迎新,万事大吉。
**
南都使节于正月初二折返。
在此之前,两国签订协议,两国结为秦晋之好,互通有无。
元启封了元家一个宗室出女为和亲公主,又备了许多嫁妆,浩浩荡荡送往南都去了。
南都使节走后,朝内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们还没缓和多久,便又将眼睛盯在了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