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资助了个皇上(54)

“前朝余孽。”

元启点点头,没有多说什么,侍卫知趣退下去处理尸体。一边的住持闭目,声音听不出悲喜,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善哉——”

元启面色带了几分诚恳:“打搅了,我迫不得已出手,如果不然只怕会牵连贵寺。”

元启本不用和他这老和尚解释什么,但他这人偏偏装不住那帝王高深莫测的模样。在朝堂上玩心计摆脸色还可以,出了宫就没有必要了。

一向悲喜不外露的住持生了几分诚惶诚恐,他连忙退了几步就差将不敢二字脱口而出。

就算再怎么超然物外,他现在肉身也在凡尘,眼前之人是帝王,如果真发生了什么意外,他佛寺上上下下只怕不能幸免。

元启收了笑容,也不准备继续和这住持探讨佛法。如果说兵法治国他还能谈上一二,但谈论佛法可就饶了他吧。

只怕最后闹下去,他倒真的要落个不敬神佛的昏君名声。

住持折返脚步,伴着若隐若现的木鱼声走远,元启立在雨中看着雨滴落在叶子上,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雨连绵不断下了小半天,过了午时雨势才稍稍小了一些,看着经雨更加苍翠的树木,元启也生了几分宁静,宛如心也被涤荡过。

宋乐舒在佛面里逛了约一个时辰,现在才缓缓出现在他眼前。

她不可避免地淋了一些雨,这会虽然雨小了,但却刮起了斜风,伞面挡不住那斜吹而来的雨丝,丝丝凉意有些还入了脖颈。

“喝杯茶暖暖身子。”元启招呼道。

宋乐舒垂眸应了一声,两个人面对面坐着,却是谁也没有再继续刚才那个话题,就像是成了二人心中的秘密,没有人去主动触碰。

饶是杨同,也察觉出了气氛有些不对。

他上前问道:“先生,眼下雨势小了一些,要不要此刻下山?”

元启瞥了他一眼,而后用询问的目光看向了宋乐舒:“你以为如何?”

宋乐舒看着窗外确实小了的雨势,点了点头。祈了福上了香听了经,这半日过得很是充实愉快,除了元启和她的那件事——

就算这福明寺再怎么好,她也不是斩断红尘的人,不能在这里隐世。

方才她撑着的那把伞不知被谁拿了去,宋乐舒犯了难,她刚问杨同几句,便被元启抢先道:“已经没有多余的伞了。”

她似嗔似怒的瞥了元启一眼,后者靠近她,依旧是将大半个伞面都让给了宋乐舒。

沿着来时的台阶下去,宋乐舒瞧着台阶上有几处的水洼泛着淡淡红色,空气中弥漫着的那股潮气隐隐带着一丝不安。

元启似乎是注意到了她的目光,连忙抢在她说话之前开口,转移注意力道:“宋乐舒。”

耳畔熟悉的声音唤着自己的名字,宋乐舒转过头。

“再见面时,我会比今天更坦然。”

那眼眸中的真诚一如从前,看着元启的目光,宋乐舒心中的逃避和不快隐隐消散。不管眼前之人是谁,相处时的点点滴滴不曾变过。

她轻笑一声:“我信你,你可千万不要辜负我。”

“世人千千万万,我元启绝不会负你,从各种意义上。”元启双眼肃穆,认真道。

第48章 前行 前方至少也要有元启的身影

雨后的长安四处散发着略带潮湿但又清新的空气。

石板路上的水洼清晰可见人, 宋乐舒走进学堂,院子里树叶被雨打落了不少,看着有些稀疏的槐树, 宋乐舒这才察觉到快到秋天了。

元启跟着她的脚步走进学堂, 学堂内只有宣纸沙沙的写字声。

厨房整齐的切菜声响在院子里,许是下雨天湿了柴, 那里还飘出了一阵阵的黑烟, 不过多时阿清便被熏得跑了出来, 站在院子里咳嗽。

前仰后合的他余光看到了门口的两个人,顿时身影一怔。

这两个人竟然这么快回来了。

“宋姐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阿清问道。

宋乐舒绕过水洼走近, 一边掩着口鼻:“刚回来,元启说要来学堂看看, 我就带他过来了。”

阿清敏锐地注意到了宋乐舒称呼的变化, 他目光在元启身上流连一阵, 随后点点头:“可是不巧,这柴淋了雨,没法烧了。”话落, 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厨房里烟气缭绕,做饭的李婆也终于受不住这呛人的黑烟,几乎是小跑着出来, 骂道:“老娘就活该受这气, 你小子不收柴,看吧, 非熏死咱娘俩!”

李婆年长些许,按年龄来算确实是能当阿清的娘了。

她骂骂咧咧的话语声刚歇,眼前暗赤色锦履清晰地出现, 李婆怔了怔,倒是未来得及去看锦履的绣样,便先去瞧鞋子的主人。

“先······先生!”李婆身子登时一抖,就差跪下。

她倒是没有失去理智,忙行了个礼后便息了声,和平日里活泼的样子判若两人。

李婆到底是元启送来的厨娘,对原先的主人心存敬畏很是正常。周围的人都没多想,只道是元启身份尊贵,治家有方叫仆人无法忘记。

宋乐舒却是微微拧了下眉,显然还想着元启身份一事。

“柴湿了就别烧了,”元启招招手,杨同上前,“去酒楼多买些菜,偶尔也给孩子们换些花样。”

杨同得令,立马叫了两个人去办。

学室里的学生早就听见了院子里的动静,今日下了一天的雨他们一直心不在焉,现在看到院子里乌泱立着一帮人,整颗心全都被拽了去。

老先生愠怒些许,呵斥他们做学问不专心,要罚抄写。

怒到此处,已经无法转圜,学生们不敢像对宋乐舒撒娇那般求这夫子,面面相觑之下认了这罚,现在不认,一会恐怕有他们好看的。

到了时辰便下学,一群学生鱼贯而出,全都围着宋乐舒去,一个两个都叫着思念,先生去了哪里云云。

宋乐舒被这群孩子包围起来,一脸无奈挂上了平日里的温柔,耐心解释了一番,孩子们七嘴八舌叫个没完,院子里瞬间吵闹起来。

元启还被一边晾着。

宋乐舒不由得板着脸咳了几声,打断了孩子们的兴奋,见孩子们稍稍冷静了下来,她这才对他们介绍道。

“孩子们,这位是元先生,快问好。”

“元先生好——”

元启对孩子倒是喜欢得紧,脸上露出宠溺的笑,顺手摸了摸最近的那个男孩的头:“你们也好。”

“这就是我常念的那个元先生,你们可要尊敬先生些,没有他,宋先生也要去和你们喝西北风。”宋乐舒笑笑。

听起这位元先生的大名,孩子们纷纷侧过脸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目光看着元启。

元启今日来此有两个目的,一个是看看这些孩子们,另一个件事则有些说头。他本想找机会和宋乐舒说,可看这些孩子们的热情模样,倒是让他一时分不出神。

七嘴八舌的问什么的都有,元启蹲下身被孩子们团团围起来,全部精力都用来回答孩子们的问题。

他这模样倒是认真,毫无敷衍。

“你们的问题太多了,让元先生喘口气,去。”宋乐舒出面解围。

李婆见状,立马上前救主子于水火之中。阿清在一旁看足了热闹,见宋乐舒急得额头渗出薄汗后,才不情不愿上前帮忙。

阿清平日和孩子们相处最多,他说的话孩子们是最愿意听的。

将孩子们哄去一边玩,一行人才去会客厅坐下。

李婆将最好的茶拿了出来,而后小心翼翼泡好端到了元启面前。阿清在一边看着一切,视线中难掩打量。

“这些孩子们平时就是这样,粘人得很。”宋乐舒解释道。

元启目光中没有半分不耐:“我倒是喜欢孩子,赤诚稚嫩,在他们眼中几乎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

宋乐舒被他感染的一笑,见元启捧起热茶啜饮一口,她一颗心瞬间安了安,学堂被打理至此,看来元启很满意。

他们一众人也算是没有辜负元启的期待。

“我今日其实正是为学堂一事来的。”元启放下杯盏,看着宋乐舒道。

宋乐舒见他目光中的严肃,自然不敢怠慢,忙道:“愿闻其详。”

“宋乐舒,我准备以你的名义办个义学。”

宋乐舒和阿清齐齐惊骇,义学可不是说办就能办起来的,既需要官家的许可,又需要旁人的资助。虽之前有卢家相助,可若是办起义学,那资助也是不够看的。

上一篇:小娇娇下一篇:县令夫人不好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