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伯,其实我很想念……小时候见到的那个你!”
三皇子这番话里,似乎有什么东西扎中了恭王内心的痛处。
叫他面色紧绷到几乎泛白,广袖之中拳头紧握,逃避地将脸转向别处。
“殿下,恭王早因犯事被皇上给处决了,过去那人已死!你不妨再猜一猜,我如今回来所谓何?”
闻言,李稷微微沉吟了片刻。
“我曾听父皇提过,皇爷爷原本是想将皇位传于皇伯您的,可您谦让于父皇。”
恭王却自嘲地笑笑:“是我自知能力不足,难当大任!”
大梁朝立国至今,少有夺嫡之事发生。
就从三皇子这一辈也能看得出,虽然皇帝到至今未立太子,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几位皇子的兄弟之情。
说起来是从先皇那一辈开始,就有了兄友弟恭的好传统。
虽说梁朝的规矩是立贤不立长,但是先皇还是十分顾及长子的颜面,早就向群臣放出话来,要立皇长子为太子。
不过恭王自知无法胜任,亲自去求的先皇,要将太子之位让给当今皇上。
此事传为佳话,先皇在位时,恭王也曾贤名远播。
既然他年轻的时候都不要皇位,人总不可能到了中老年才滋生出野心。
三皇子大胆猜测道:“皇伯您不是好争权夺位之人!”
可是不为权不为利,恭王做这么多又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因为怀恨在心,要报复父皇吗?
那个盗童案事发,恭王激起民怨罪不可恕,皇帝已经网开一面放了他条生路。
结果他借此杀回京城,耍这一切疯狂手段只是为了那点不足的恨意与报复心的话,似乎也说不过去。
恭王一看外边天色,觉得恐怕就是今日了。
按照他的安排,一切都该在今日结束!
“殿下,你至少有一项猜对了!我的确对争权夺利毫无兴趣。这大梁都即将亡国了,我要这皇位来有什么用?”
恭王不指望三皇子能猜中,毕竟连他的妻女都无法理解他。
到了如今这个时候,他也不妨跟三皇子多透露一些。
“您是说那个谣言……”
“那不是谣言!”
恭王打断了三皇子的话,纠正道:“那是若水大师的预言,他早在二十年前就算到大梁气数将尽。”
闻言,李稷无比诧异。
但是在震惊之余,又暗藏着些许猜想成真的惶恐:果然如此么?
早在之前,若水大师曾将他们几个孩子召集来坐在一起,听他讲了一个故事。
在故事当中,有位老和尚预言到了国家将要灭亡,他下山将预言告诉皇帝,而皇帝召集了几位能人准备救国的故事……
三皇子当时听到若水大师讲述,就感觉这不是个简单的故事。
但是他却不敢想,故事就发现在自己身边,而故事中国家气数已尽的预言会落在大梁头上。
直到最近‘亡国’谣言四起,加上恭王的亲口确认。
三皇子后退了一步,恭王似乎很关心他的反应,目光紧紧盯着他。
试图,从李稷的表现出看出他的害怕与软弱来。
“是不是感觉被人当头泼了凉水?”
“殿下,你是几位皇子之中最为聪慧能干的,皇上有很大可能定你为太子。可你能想象吗?即将交到你手中的皇位充满了荆棘,你坐上去只会被扎得浑身窟窿。而且这片山河很快会被动荡不安淹没,百姓流离朝不保夕,他们会辱骂朝廷无能,皇帝无德!”
“即使你想尽办法要挽回,但人注定胜不了天。你会沦为亡国之君,名字流传青史却受尽唾弃!是不是很可怕?”
“所以皇伯决定帮一帮你,替你将那皇位连同荆棘一起劈开!免于你将来被架于火上烹煮,生不如死!”
三皇子听出了恭王这话的意思,瞬间大骇。
“皇伯,你想将这个国家给毁了?”
“没错……”
反正早晚都要被毁掉的,不如由他亲自来。
恭王的神情,已经有点疯魔了。
他却试图让三皇子理解自己:“殿下,你见过先皇的死状吗?”
“……”
“我见过!并且我敢保证历朝历代的皇帝中,就没有过像他那么惨的。”
先皇到了晚年,瘦到几乎连龙袍都穿不上了。
看看历朝皇帝画像,哪个不是十分富态安逸?
只有先皇的画像,像是被地主压榨吃不上饭的农家老头。
就那还是让画师美化过的!
先皇是过劳而死,他死时身边还堆着比人高的折奏,身子就只剩下皮包着骨头了。
明明先皇年轻至中年还是有名的英俊美男,都是因为那个预言,把自己给累得脱了像。
要知道先皇时代,大梁的处境比如今还要艰难,可想能有如今是先辈经过多大的努力。
国家到了末年,连天道都在一味刻薄他们,无尽的天灾,一刻也不叫百姓与君王安乐。
还有即将燃起的战火……
因此,恭王并不认为自己在作恶。
他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善事,他要帮所有人寻求解脱!
人是斗不过天的!
何必去苦苦硬撑呢
三皇子明白了恭王想做什么,越发觉得他是个疯子:“你不会得逞的!”
李稷十分肯定!
恭王却仍然在笑:“是吗?我知道,你的父皇快要回来了!不过我挺好奇的,他准备带多少人回来对付我呢?”
其实,这里有恭王给皇帝埋下的一个坑。
就像三皇子说的那样,如今这皇宫已经被围得像铁桶一般。
恭王提早准备,他肯定设有埋伏。
这埋伏里有针对俞相,也有针对皇帝的。
若是俞相不来,那皇帝恐怕更加没有胜算,赵将军带去那支队伍在对付北漠人时至少消耗过半。
除非……他调兵回京城支援。
可是这样一来,边关的布防变动,就给了虎视眈眈的图兰人机会!
他们会借此一举攻梁!
那么,赵将军和皇帝究竟会不会选择从边关调兵呢?
这个问题更直接一点,恭王是想看皇帝在危机时刻,究竟是选择保国家安危,还是保他自己的命?
***
逃出地牢后,俞则宁带上九公主出了京城!
九公主发着低烧,小小的团子一路跟着他连饭都吃不上,肚子饿扁了,却十分坚强。
睡醒起来不见了母妃也一声不哭,抹了抹眼睛,就跟在他身后走。
幸好他们的运气不错,俞则宁根据瑶妃所说的联络方式,与正要回京的皇帝和赵将军会合上了。
皇帝准备兵分两路,一队随他回宫,另一队去救瑶妃大皇子等人。
俞则宁便自告奋勇,他想去救人。
皇帝看着他莫名想到年轻时候的俞相,声气柔和道:“俞二公子,太医说你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
“没事的,我救完人会好好休息。”
虽然这一路走来俞则宁饿得眼冒金星,身上的伤都裂开了,但他只要一想到二皇子的惨状,便觉得自己还能抗!
他总要做点什么,才对得起大家费尽了心思想救他!
因此只简单让大夫替自己包扎了一下伤口,俞则宁就请求让他去救人,也没人比他更清楚如何去关押瑶妃等人的地牢。
“好,不愧是我大梁的好男儿!”皇帝欣赏地看着他,“朕就让你与赵南一同前去!”
“不过,朕如今能派给你们的人手不多!”
皇帝并未同意从边关调兵,也是防着图兰和北漠在此时作乱。
用他自己的话说:“朕身死何惧?不可使国危矣!”
赵将军及其部下都为皇帝的气概所折服,随他回来的同时,也都带上了‘壮士一去不返’的觉悟。
皇帝同样对着俞则宁和赵南再次展现了一下决心,将两个少年的热血都给烧得沸腾冒泡了。
然后雄赳赳气昂昂,准备带着皇帝给他们的一小队人马去救人!
这回刚进了京城,就听说有人劫法场?
赵南本来要直奔恭王府,俞则宁却道:“我们打法场那个方向过,去看看!”
俞则宁猜测,劫法场的人八成可能是他娘花钱雇来的。
但是到了那里之后,他被那个场面给惊着了。
没想到会在此见着七姨娘和大夫人……
说实话,恭王与叶大人也没想到啊!
如果说,原本只有七姨娘加上二姨娘买通的杀手,还是恭王的安排占了上风的话,等大夫人带的人一到,局面就立刻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