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佛塔之外打斗的痕迹,并没有清理完全。
若水大师看到了佛塔外的一滩血迹,就大概明白了,深深叹口气。
再加上登至佛塔顶层,恭王发旋他重金打造的那尊金佛,竟像活了一般,泣出血泪来。
目光像是惊中带怕:“大师,请问神明是否被触怒?将降罚于大梁,国家快要亡了!”
自从二十多年前,若水大师算出梁国气数已尽的预兆之后,恭王就断定这老和尚有预知未来的本事,他总是找机会想从若水大师的嘴里套话出来。
谁知道这老和尚从此以后,嘴紧的很!
面对恭王的着急询问,他只是摇了摇头:“王爷,神明自有慧眼,佛家云善恶因果,与冤有头债有主的道理相通。这预兆与梁国无关,乃是该报应在个人身上的。”
闻言,恭王拧紧了眉。
佛塔修建在他的府中,这不是说,报应将落在他身上吗?
紧接着若水大师告诉他,金光和血泪是佛主对恭王最后的善意提醒。
有预兆显示,所有的罪孽都会消亡于一场大火之中。
总之,恭王被唬得一愣一愣的。
沉默地送走了若水大师之后,恭王思索片刻,他做了一个替自己积德的决定。
将关在地牢里的二皇子和九公主放出来!
二皇子昨日从高塔之上跌下来,估计已经没什么可活了,但他会请大夫试试救治。
不管能不能救活,都不能算他没尽过心。
至于九公主……也是听若水大师的,据说对孩童作恶最为不可恕。
恭王做过太多恶,已经开始后怕自己将来死后下十八层地狱,想试试若水大师所提的放生行善。
地牢的门打开了——
有人进来的声音,且不止一人。
来人走到最末一间牢房前,是个长相凶神恶煞的嬷嬷。
她二话不说,就从瑶妃手里抢走了正发着低烧,在熟睡中的九公主。
九公主蜷成小小一团,脏兮兮的,皱了皱稚嫩的眉心,还没被吵醒。
瑶妃并未反抗,因为她知道昨夜的计谋奏效了。
自己女儿将被送出去,比与她一起继续被困在地牢之中要好得多。
至于孩子醒来之后找不到母妃会不会哭,或者中途有人起怀心思,不肯将九公主送到三皇子身边去怎么办?
她听到了隔壁监牢的动静,是有人准备将二皇子抬出去就医……
由此瑶妃便知道,她不必担心了!
会有人替她好好照顾九公主的!
唯有平阳公主一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的表情!
昨夜她见过瑶妃和新月郡主,还有俞则宁好像在商量着什么计划。
但是却不让自己听到。
今日见九公主被抓走,瑶妃居然毫无反应?
平阳公主越想越觉得奇怪,直到一切归于平静之后。
她撬开角落里被封上的小洞往隔壁看去,只看到了在墙角仿佛已经睡着的驸马。
二皇子被抬走了,而躺在地上穿着俞则宁衣裳的人,却不是俞则宁!
是一张完全不同的脸!
平阳公主吃惊:“瑶妃娘娘,俞则宁呢?你们想办法把他送出去了?”
没错,俞则宁已经离开了,就混在刚才抬走二皇子的那几人里。
没有人发现,其实俞则宁早就不在地牢之中,他打晕送饭的看守与其换了身衣裳,之后就以看守的身份在地牢中待着。
直到有手下接到恭王的命令进来,打算找几个人将重伤的二皇子抬出去。
用这种方式逃出去,是瑶妃昨夜就跟他商量好了的。
不过没有提前跟平阳公主说,是怕她会坏事。
平阳果然不满:“瑶妃娘娘,你有办法为什么要先救俞则宁啊?要出去也应该救大皇子啊……怎么能都不与我们商量一声,就偷偷把他放走了?要是恭王发现,谁来负责?”
她若是早知道,说什么都不会同意的。
这也证明了瑶妃不告诉她的打算,是正确的。
“大皇子都没有意见,难不成你有?还是说,你觉得你自己出去之后能有用?”
瑶妃并不是偏心于谁,只是救了处境最危险的几人。
是她想出办法救了濒死的二皇子,她也有资格决定谁逃出去最有可能帮得上忙。
大皇子对此是赞同的!
可平阳公主还在抱怨:“你根本就没考虑过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应该怎么办?”
“你若是有办法自己出去,也不用管我们的死活。”
“……”
瑶妃一句话,就把平阳公主给噎住了。
她问心无愧!
就算是皇帝在这里,都不会对她的决定有异议。
更何况一个平阳公主?
第148章
按照恭王原来的计划,三日后就要将相府余孽在菜市口斩首。
就算俞则宁已经逃走,但是到了这一天,依然有个与他相似的身影被押到了菜市口。
京城的百姓,一大早就围在此处看热闹。
他们所期待的大型砍头场面没见着,被押出来的就这么一个少年。少年身形高挑,浑身血污,头发散下来几乎完全遮住了脸,被押上行刑台跪下,简直是一棵让霜打了,毫无生气的白菜。
围观的百姓都对他指指点点:“不是说相府都被抄了吗?就抄来这么一个人?”
“据说这是俞相的二儿子,而俞相本人带着小妾和女儿跑了。还有皇上在北漠失踪,这事就是俞相给策划的。”
向来只当男儿才是一姓之根,所以百姓大多重男轻女。
怎么会有人放着儿子不管,却带着女儿跑的?
这种说法,众人一听就不靠谱!
“我倒是听过另一个说法,早在抄家之前相府的财产就被转移了。想那俞相在朝中当蛀虫多年,已经捞够了油水,打算收手不干了!”
“像俞相那样贪的人,若不是捞无可捞,他会轻易收山?难不成‘梁国要亡’那个消息也是真的?若是连奸臣都走空了,那说明咱们的朝廷已经岌岌可危了!”
“真的?那我们这些百姓可怎么办?”
“谁知道呢?如果皇上带着俞相回京,我就觉得谣言不可信。如果皇上和俞相都不回京,那传言就是真。如果只有皇上回来,俞相不回,那我信一半!”
有人作出了总结!
俞相在这些百姓嘴里,原本是奸臣是蛀虫。
谁能想到如今,他倒成了验证谣言的风向标了!
总之风往哪边吹,就看俞相回不回京!
说着,众人又将目光转向了行刑台上。
除了看热闹以外,也有人可怜俞则宁。
“这当爹的犯了事,却让儿子来代替他被砍头,也是作孽啊!”
“奸相之子,出身就代表罪孽!你们同情他,谁来同情无辜百姓?”
“话不能这样说,我曾经见过俞二少在大街上为一个受欺负的姑娘打抱不平。那气度还挺正直的,被砍了头也是可惜!”
七嘴八舌不止在围观看热闹的百姓之中,就连不远处的酒楼茶肆,人们也正热议此事。
一女子的身影一直坐在阁楼之上——
她头戴帷帽,面上罩白纱,既未点菜也未喝茶。仿佛端坐只是为了占据那临街的位置,能看清楚下方情况。
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离午时还差一刻,女子放下两个铜板算付了她没喝的茶水钱,手拿佩剑起身便走。
路过之处皆有一股冷厉的寒气,叫人不敢直视。
但如此毫不掩饰杀气,却让人忍不住频频投去好奇打探的目光。
兰沁无视众人,径直走到观看行刑的地方,目光却注意着周边守卫。
她在心中暗计,自己出手劫法场有多少胜算。
今日的监斩官,是京兆尹叶大人。
然而在行刑之前,却有另外一人带着手下赶来,正是施世恩施大人。
施大人一到,百姓立刻爆发欢迎之声。
如今在京中论名声,没人比得过他,也不少百姓受过施大人恩惠。
只要施大人出现,必定是为冤案伸张!
看见那被捆绑着跪在地上,等待行刑的‘俞二公子’,施大人下马上前去询问:“叶大人,这俞则宁之前被关押在何处?为什么天牢里面没有?下官本来还想提审他,看能不能问出俞相的下落。”
看他一本正经那样,叶大人就不禁悄悄冷哼。
心想,这事能告诉你吗?若告诉了,施世恩准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