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91)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别别别,”刘大银连连摇手,“我这事不急,老人家好不容易能听一场戏,别扰了老人家的兴。我下午再来。”

刘大银下午没去成张水生家里,因为张云生先来了她家。

张云生和刘大银寒暄两句,就问道:“刘姨,我听水生说你找我有事?”

“是啊,云生,你说学机械的,我想问一问,这要是做真空包装的食物,要用什么机械?”

“真空包装的机械?刘姨你要包装什么呢?”

刘大银把自己的打算和张云生一五一十的说了,她想把自己家的烧鸡用真空包装包装好,卖到更远的地方。

张云生听刘大银说完,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刘姨,你想要大点的机械还是小点的,是想维持一个作坊还是直接就开一个大厂子呢?日产量大约是多少?”

刘大银当初就想好了这个问题,,说道:“这前景还不知道怎么样呢,我想先维持一个作坊的规模,日产量,大约一二百就行。”

张水生听了,先是笑了一阵,接着说道:“刘姨,这小的真空包装机械一分钟也能包装一两个,一个小时就能包装好一百多件。”

“那云生,这小的真空包装机得要多少钱?”

张云生收敛笑容,脸色变得正经起来,“刘姨,这小型的真空包装机咱们国家没有,得进口。”

进口,那就是得从外国人手里买吧。

“这得进口,那得多少钱?”

“钱倒是其次,”张云生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说道:“这进口机械可不是小事情,尽管这真空包装机不是大机械,可也得有上面的批文才能进口。咱们省都是国营厂进口机械,还没有私人进口机械的先例呢。”

刘大银有短暂的失神,这普通人做个买卖咋就这样难呢。

她一个普通的妇女,到哪里找批文,怎么打破没有私人进口机械的先例?

张云生难得的从刘大银脸上看到挫败,这一直以来,不管是相处过程中,还是弟弟的口中,刘姨都是坚强果敢的。

她的身上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农村妇女,就敢自己上省城做买卖,敢拿着刀子架在疯狂的司机脖子上,从来不知道害怕是何物。

可是此时,刘大银脸上倒是有些茫然失措,无能为力的失败感。

第82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这不是刘大银的错,要是晚上几年,只要不是违法的东西,个人就能拿着钱找贸易公司谈进口事宜。

张云生不知道要怎么办了,只能说道:“刘姨,你也不要泄气,我帮你找一找,看有没有国营厂淘汰的设备。”

这话其实是安慰刘大银的,这国营厂的设备可是属于国家的,即使破了旧了坏了烂了,它也得在国营厂的仓库里,不可能卖给个人。

要真的卖给刘大银,那就是倒卖国家集体财产,要是被查出来,厂里的领导还不得吃不了兜着走。

刘大银颓废了一小会儿,很快就又打起精神来,脸上带着笑容说道:“咱们省没有私人进口机械的先例,那我就来开这个先例。以前国家不让做买卖,现在不是也让有个体经营户了吗?以前没有私人进口机械,总要有第一个人来开这个头,那我就来开这个头。”

刘大银说这话的时候脸上带着笑,眼里带着光,好像她觉得自己说的没什么大不了,就是一句普普通通的话。

就和早上遇到熟人问一句,你吃饭了吗,如此普通的话。

张云生生一时也有些被刘大银惊住了。

她知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一件打破常规的大事在她嘴里,怎么就如此没有重量呢!

张云生有些被刘大银感染了,他总算知道,弟弟为什么那么崇拜刘大银了。

是的,崇拜。

自己那个眼高于顶的弟弟,每次说起刘大银总是一副崇拜的语气,就像小朋友崇拜老师似的。

现在张云生也有些敬佩刘大银了,她敢想敢干,身上有一股子冲劲的同时,还有被岁月洗礼的成熟稳重。

他这个大学生都不敢想个体者进口机械的事,这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却想到了。

“刘姨,你等我回去好好研究一下,找出最合适你的真空包装机。”张云生说道。

“那就麻烦你了,云生。”

刘大银的养鸡场雇了一对夫妻守着,每月给他们五十块钱,夫妻两个是当地人,把刘大银家的鸡照顾的很好。

刘大银每个月都要进一批一年左右的公鸡,月份不同的鸡都用丝网隔开。

张云生很快就给了刘大银答复,找出了最适合刘大银的一款真空包装机械。

是德国产的一个小型真空机,每两分钟可以包装一次。

刘大银找专门管这个的部门问了,就像张云生说的,这进口机械只能是国营厂,不仅如此,国营厂要报上去等审批,审批下来以后才能进口机械呢。

左思右想,刘大银决定给简爱华省长写一封信。

在信里,她说了自己遇到的困难,希望简爱华省长能帮她一下。现在国家已经改革开放了,个体经营者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他们举步维艰,走的艰难无比,希望国家能够多出台一些对于个体经济的优惠政策,让他们更有信心。

信写了出去,刘大银其实没报多大的希望。毕竟省长这么忙,能不能看到她的信还两说呢。

简爱华看到了刘大银的信。

所有写给简爱华的信其实是由秘书代为拆开的,秘书会去掉那些无用的信件,把有价值的信件交给简爱华。

绝大部分的信件会由相关部门回信,只有极少数的一部分会由简爱华亲自回信。

看到刘大银的信,简爱华陷入了沉思。

他是支持改革开放的,在党和政府里,还有不少人是反对改革开放的,那些人认为改革开放是走资本主义的老路子,是对无产阶级的背叛。

现在反对改革开放的声音越来越大,因为个体工商户已经威胁到了一部分国营企业了。

这个刘大银这个时候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不知道是好是坏呢。

久久等不到回信,刘大银也不急,马上就要过年了,她忙着收拾东西回家过年呢。

烧鸡店腊月二十八关的门,要到初八才开门呢。

这么长时间不回家,家里冷锅冷灶的,也不知道能不能住人。

大闺女来省城送货的时候,刘大银跟她说了,要她帮忙把家里收拾一下,要不回去根本就没法睡觉。

这次只有刘大银和李三顺带着大孙子回去,李留柱带着开林留在省城,开林的治疗每两天一次,可不能停。

刘大银坐了将近十个小时的火车,又走路从县城回来,终于到家了。

到家的时候是晚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炕竟然是热的,被子也晒好了一点也不潮,柴房里堆满了干燥的柴火,水缸里也添满水了。

这肯定是闺女做的。

刘大银烧了热水,把暖壶灌满,剩下的用来洗脚,这么冷的天走了这么远的路,用热水泡脚最解乏了。

家里没有粮食,刘大银带了麦乳精饼干什么的,算是解决了早饭。

今天就是腊月二十九了,明天就要过年了,得赶紧准备过年用的东西。

刘大银和李三顺带着李开元,去赶这一年的最后一个集。

需要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刘大银和李三顺在集市来回走了好多趟,才把东西买了个差不多。

这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没法带回家,幸好刚进集市的时候他们就碰到了村里人,赶着村里的牛车也来赶集了。

这东西就能放在拉车上了。

赶车的李石头笑道:“三顺哥,你买了这么多的东西?这车上得有一多半东西是你的。”

刘大银笑道:“能不买这么多吗?我们昨天才从省城回来,家里要米没米,要面没面,只有快饿死的老鼠。就这么多东西还没买够呢,你们来了几个集了?那东西加起来肯定得比我的多得多。”

“三顺婶子,那省城啥样啊?”一个年轻的后生问。

“啥样?我说也说不清楚,你要是有空就来省城看看,就住在三顺婶子家里。”刘大银笑眯眯道。

“那好,到时候婶子你不要嫌我烦。”

“这在外地见到老乡只有高兴的份,哪能嫌你烦呢。”

刘大银到了家里,家里的大门是开着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