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82)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们已经出了工业大学的门口,公交车就停在不远处,可刘大银和张水生谁也没提上车的事,在这七月的太阳底下慢慢走着。

“行,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

“我在省城也认识好几个没工作的妇女,他们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也都有缝纫机,我去问问她们,愿不愿意在家里做活。”刘大银说道。

她以前租房子的时候,院里就有两个妇女,平日里找些零活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小张,你说咱们这做一件西服给多少工钱?”

张水生也犯了难,这工钱给少了人家不愿意干,给多了自己就赚的少了。

“刘姨,这到裁缝铺找人做一身衣裳是八毛钱,咱们外包的西装不用自己裁剪,不如就四毛钱一套,你说怎么样?”

刘大银在心里想了一下,这一台缝纫机一天怎么也能做四五件衣服吧,加上钉扣子的功夫,按四件算好了,四毛钱一件就是一块六毛钱,一个月也四十多块钱呢,价格不低了。

刘大银同意了这个价格,“行,就按你说的办。还有一样,这第一次给咱们做活的人,得收一点押金,这一次也不能拿太多。”

“行,刘姨,就按你说的办。”

两人又商量了一回雇人的工资,就分开了。

张水生要继续去找内衬,刘大银要去她以前的房东那里雇人。

房东的女儿曾经给刘大银发过传单,刘大银挺喜欢那个小姑娘的,落落大方,性格开朗。

刘大银想雇她检查做好的衣服,一个月给她三十块钱。

还有她的几个小姐妹,刘大银也想雇了来,这衣服裁剪好了得收拾归置起来吧,这要是有人来领活得有人放活吧,熨烫好了的衣服得叠好吧,这要的人可不少。

刚才她就跟张水生说好了,雇上几个工人。工钱先不说明白了,反正一个月二十多到三十块钱,一天上八个小时的班,要是加班,再另外给加班费。

等到开始干活,再把工资给定下来。

第74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张水生在省城找了一遭,房子倒是有合适的,可这保安门卫不好找。

这些布料什么的可不便宜,这保安门卫得是自己人,知根知底的。

最后两人一商量,干脆把干活的地方放在张水生家里。

他家院子不少,空房子也有两间,正好干活用。他又把自己的表哥找来,给他帮忙看门。

这房子定了下来,张水生继续忙着去找烫衣服的机子,刘大银借了一辆板车,和李三顺把自己家的布料拉到张水生家里。

等到家里腾出地方来,刘大银还要去第三纺织厂把剩下的布料运到家里来。

这三千块钱她已经攒够了,就等着家里腾地方了。

布料搬了一半,李三顺在前面骑着板车,问坐在后面的刘大银:“你说咱们费这么大的功夫把布料搬到小张家里,干嘛不直接把纺织厂剩下的布料运到这里?等到这些布料用完,咱们还得再运一趟。”

刘大银在后面一拍脑门,说道:“我怎么没想到?咱们付了钱,让纺织厂直接把布料送到小张家里多好,这咱们不是白做了那么多的工。”

“这布料都运了一半了,咱们还是运完吧。”

刘大银坐在板车上自己嘟囔:“真是明白人做懒工,白白耽误功夫了。”

三天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刘大银和张水生提着礼物再次去了郑老师家里。

这郑老师不仅设计出了西装样子,还自己做好了一身,穿在了心上。

这大热的天,扇着扇子人们还恨不得少穿两件衣服呢,这郑老师倒是好,穿着一身厚厚的西装,也不怕捂出痱子来。

这话刘大银也只在心里想了想,当然也不会问出口了。

郑老师看来很喜欢这套衣服,还在刘大银和张水生面前转了个圈,好让他们看个清楚,“这都多少年没在国内穿过西装了,我还以为这辈子再也穿不上西装了呢,没想到还有穿上的这一天。以后你们再弄来不一样的料子,只管来找我,我一定给你们设计出好看的衣服。”

张水生和刘大银对着郑老师好一顿感谢,又留下了三百块钱辛苦费。

郑老师是个能耐人,设计出的衣服都那么好看,这关系可得维护好了。

张水生和刘大银在路上就说好了,等到西服卖出去,他们还要再来感谢郑老师一回。

要是没有郑老师,他们的皮衣也不能卖的这么好,这次的西服,也一定能卖的很好。

这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好了,就等着裁缝师傅到位了。

这西服师傅还真的不怎么好找,毕竟这国家都这么多年不做西服了,真有那西服师傅,年纪一定都不小了。

刘大银和张水生一商量,反正郑老师的样子都出来了,干脆就找普通的裁剪师傅,只要能看得懂服装裁剪图就行。

张水生找了两个裁剪师傅,一个熨烫的工人,每天给他们三块钱,刘大银找了四个小姑娘,每天一块钱,无论是裁剪师傅还是小姑娘,每天上八个小时的班,干一天算一天的工钱。

一个简易的西装加工作坊就这样开始了。

就连鞭炮都没放一挂。

刘大银找好了外包的工人,都是她认识的,这做一件西服四毛钱,第一次只能拿五件,还要交两块钱的押金。

这工钱一次一算,押金要等到所有的西装都做完了才给退。

先来领活的只有五个人,除了刘大银找的三个人,剩下的都是那四个小姑娘的家属。

听到还要交押金,她们还有些犹豫。

刘大银赶紧说道:“你看咱们都这么熟了,按说不用交押金也行。可这买卖不是我一个人的,还有小张的一半。这干什么事都有一个章程,我俩商量好了,这来灵活的人必须得交押金,我也不好自己改了规矩。这做一套西服就四毛钱的加工费,就是手底下慢,两天就能挣出来了。”

几个妇女被刘大银说的心动,这一套西服的加工费是四毛钱,一天怎么也得做上三套吧,这就是一块两毛钱,两块钱的押金的确两天就出来了。

她们做别的零活,一天也就几毛钱的收入,还不到一毛钱呢。

这在家里做西服,晚上孩子们还能给帮忙钉钉扣子什么的,说不定还能多做一套两套的呢。

几个妇女一合计,这活儿还得领。

她们留下两个人领活,剩下的三个人回家拿钱了。

回去的是三个人,回来的时候变成六个人了。

“她们都是熟人,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活的,听说你这里放活,就来问问。她们家里都有缝纫机,手艺也不错,能拿活儿吗?”

刘大银笑道:“能,这熟人带来的,都能拿活。你们也帮我宣传宣传,这有亲戚朋友,街坊邻居,家里有缝纫机的,手艺好的,都能来拿活。”

几个妇女笑道:“那行,这事就包在我的身上,大姐你放心吧。”

刘大银基本的字都能写会认了,她把这几个妇女的姓名,家庭住址,拿了多少件活儿都仔细的记下了。

她坐在一旁记,房东家的小姑娘就站在一旁看,以后刘大银不在的时候,这记账的事就交给她了。

小姑娘叫张水玲,今年十九岁了,是个挺机灵的小姑娘。

这西服作坊刚刚开始,来领活的人不多,除了裁剪师傅,剩下的人都没什么活干。

熨烫工人姓赵,四十多岁了,大家都喊他老赵。张水玲的三个小姐妹分别叫周静,徐琴,陈文莲。裁剪师傅是一男一女,和老赵的岁数差不多,一个叫丁大海,一个叫王红英。

几个小姑娘很有眼色,虽然没什么事,可也不会闲着,帮忙打扫,整理裁剪好的衣服。

头天上午拿的五件活儿,第二天下午就有两个妇女来交了。

刘大银仔细检查了一边,确定没有什么瑕疵,把账本拿过来,当场就给算了账。

她们做的活不错,刘大银这次让他们拿了十件西服的活儿。

这也是张水生和刘大银商量好的,这一次或者拿五件,或者拿十件,不为别的,就因为好算账啊。

这没有几天,来领活的人就多了起来。

这一台缝纫机一天能出七八件的西装,加上钉扣子什么的,两天就能出十来件,一件四毛钱,十件就是四块钱,一个月就是六十块钱,这可比当工人赚的还要多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