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74)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们先去的是打算租的那个房子,房子靠大街,平常人流也不少,这三间房子都有人住,看着还不错。

房子后面是一个小院子,还有两间北房,三间西房,也都有人住。

房子打算租出去的事靠大街的那三间,租金一个月二十元,刘大银看了有些不满意,这三间房子有些小了。

和房主谈了一会价格,刘大银表示要回去考虑一下,和房主约定三天后给他回复。

接下来要看的房子是房主打算卖的,和这个房子在一条大街上,离这里不远。

刘大银到的时候,房主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相比刚才的那个房子,这个房子就破多了。

房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还是以前老房子的样式,飞檐斗拱的。

屋檐上的瓦片脱落了许多,窗户也破破烂烂的,上面一块玻璃都没有了,墙面上的漆皮都脱落了,露出里面的青砖来。

刘大银一看就喜欢上了这个房子。

这房子虽然旧了些,但收拾好了绝对好看。

这房子有门面五间,北屋四间,西房四间,都破破烂烂的,院子里有两棵刘大银不认得的大树,此时都还光秃秃的。

房子这么破,房主也有些不好意思:“这房子以前被国家收走了,后来又还给了我们,这我们不在这边住,也没来打扫过。”

刘大银看过以后,像是随意问道:“你这房子,卖多少钱?”

语气里还有一丝丝嫌弃。

房主也觉得自己的房子实在是破了点,“这房子一万块钱。”

“一万,”刘大银拔高声音:“你怎么不去抢,这房子能值一万。”

房主底气有些不足:“我这房子虽然旧了点但是地段好啊,你在这里做买卖,人一定多。”

“你这房子虽然地段好,但是旧啊,”刘大银一条条跟他分析:“买你这房子的肯定都是做买卖的,可你这房子实在是太破了,要是买了得好好修补收拾,这又是一笔钱,还得搭进不少功夫。再说了,能拿出一万块钱的,肯定得有钱,要是有钱了还买你这房子干什么,买一个现在时兴的那种洋房子多好。现在的年轻人谁不喜欢去那种有大玻璃的洋房子里消费,谁愿意来这小窗户的老房子里来买东西。”

这刘大银说的是,现在省城时兴外国的那种楼房,像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房子,年轻人都是不屑一顾的。

这做买卖,一般都是年轻人舍得花钱,岁数大点的都拖家带口的,买一毛钱的东西都得算计来算计去,谁还舍得光买东西。

这房主心里明白,他这价钱是订的太高了,当初定这么高也是希望能遇上一个冤大头,这有好几个人来看了,都嫌弃房子破不愿意买。

有这钱,够在省城那个新建的商场买一两百平的地方了,不比这里强?那里的人可是一到星期天就挤得走不动了。

好不容易有一个看着有点意思的,房主可不想错过。

虽然刘大银嘴上嫌弃,可房主看的明明白白,这个中年妇女眼里是带着笑意的,八成是看上了这房子。

“大姐,你要是相中了这房子,咱们价钱好商量。”

这刘大银没走,和李三顺在省城住了下来。

李三顺洗完脚,问妻子:“你相中了那个一万块钱的房子。”

他用的是肯定的语气。

刘大银已经洗完脚坐在床上了,“你看出来了?”

“咱们一起过了那么多年了,你那小心思能瞒得过我,我一看就知道你相中了那个房子。”

刘大银:“我是相中了,你看,那三间靠大街的门面太小了,咱们又得卖烧鸡,又得住,咱们五口人住,地方是小了点。那个大房子虽然破了点,可收拾出来住人绝对没问题。这还有一层,我听说在省城有房子孩子就能在省城上学,这买了房子开元上学的事就能解决了。”

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江闻钟”那本书上说了,以后房子会涨价的厉害,这省城的一套带地皮的房子动辄就上千万甚至上亿元。

那得是多少钱啊!

第67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这买房子可不是小事,得好好看看再说。

那套房子刘大银没说要,也没说不要,她又去那房子看了两次,同时托张水生找别的房子。

房主比她还要急,这儿子马上就要出国了,这房子卖不掉钱就凑不够。

房主主动说要降价,刘大银更心动了。

她和李三顺在省城呆了二十多天,总算把这事给办好了。刘大银用九千零八十八块钱买下了那个房子。

在京市的医院李留柱取了一万块钱,给开林看病花了六千多,还剩下三千多块钱,这次再取六千块钱就够了。

这买房子是大事,办完手续后,刘大银请原房主一家和张水生吃了一段饭。吃饭的地方选在了省城最好的饭店,一顿饭就花了六十多块钱。

在省城有了房子了,这以后干起买卖来才踏实啊。

张水生给刘大银介绍了几个人,他们以前都是维修那种古建筑的,手艺很不错。刘大银和他们谈好了,包工包料,一千五百块钱。

这张水生帮着跑前跑后的,刘大银想送他点东西,手里也没有拿得出去的。

李三顺在一旁道:“咱们做皮衣的时候,不是顺便缝了两条羊皮褥子,你送一条给小张。他不是有一个爷爷嘛,这人老了腿脚就不好,这羊皮褥子或铺或盖都好,比棉被防风保暖。”

刘大银一拍脑门,说道:“你这说的是,咱们送他一条羊皮褥子,也算是咱们的心了,等咱们在省城开了那个烧鸡店,再给小张送几只烧鸡。”

这房子还需要收拾,暂时没法住人,刘大银又另外租了两间房子,好暂时住下。

一个月的时间转眼就到了,要带开林去京市的医院检查了。

李家人商量了一番,决定这次刘大银不跟着了。

这从京市回来开林马上就要在省城开始治疗,刘大银还是在省城租下的房子里等着吧。

在省城的时候刘大银也没闲着,她带着开元在租来的房子周围转了转,看看周围有没有托儿所。

离这房子不远还真有一个托儿所,刘大银进去问了,人家那个托儿所是街道办的,只有在省城有户口的孩子才能上。

这孩子不能上托儿所,难道整天在家里玩?在老家的时候倒是没什么,反正整个村子的孩子都在家里玩,可这省城的孩子大部分都上托儿所,开元也不能在家里玩了。

这开元上学的事情只能暂时放一放了。

李三顺他们在京市呆了一天就回来了,脸色虽然疲惫但眼神是欣喜的。

“开林恢复的很好,医生说了,在省城治疗半年再去复查,要是没问题,那开林就全好了。”

“谢天谢地,这医生一这样说,我这心才完全放下来。阿弥陀佛,老天爷爷保佑啊。今年每个月的初一十五我都得烧香烧纸。”

李三顺笑道:“好了,今天先歇一天,明天咱们去医院,先给开林挂号。”

刘大银点了点头,说道:“三顺,以后留柱带着开林去医院治疗,我在家看着开元做家务做饭,你到咱们房子那里盯着,争取早日把房子收拾好了,咱们早日住进去。”

“那行,咱们那营业执照还得多长时间才能下来。”

“这还得有十多天吧。三顺,你抽空和留柱到这省城附近的乡下去一趟,看看这合适的公鸡多不多,要是不多的话,咱们还得想办法。”

李三顺:“先等忙完这一阵吧。”

这所有的事情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等稍微有点空,刘大银给大孙子换上了新衣裳,买了许多礼物,带着开元去了钱大夫家里。

去年做了皮衣,刘大银就没卖过烧鸡了,钱大夫来了两次电报,都是卖皮衣的时候顺便给钱大夫送来的。

开元上学的事情还没有着落,刘大银想来想去,这钱大夫的妻子是一个老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帮上忙。

刘大银选了星期六的下午,领着开元,带着礼物去了钱大夫家里。

路上刘大银仔细嘱咐了开元,等会儿见到钱大夫和钱太太一定要有礼貌,要是钱太太问起什么,一定要仔细回答,开元懂事地点头答应了。

开门的是一个年轻的媳妇,看到刘大银疑惑道:“你们找谁?”

刘大银带着笑问道:“钱大夫和钱太太在家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