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59)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羊皮贩子姓许,叫许广义,给皮子染色的手艺是跟他爹学的,以前年景不好的时候,他爹就带着他去北边牧民那里收来羊皮,染好色后再偷偷摸摸的卖了也算是个进项。

刘大银跟许广义要了电报地址,又把自己的地址给了他,约定要是这次的羊皮质量好,以后的羊皮都从他家要。

这羊皮有了师傅有了,就等着省城张水生那边的消息了。

只要皮衣的样式图一出来,刘大银这边就立即开工做皮衣。

做皮衣的地方就安排在郭老汉家。刘大银和朱福贵,郭老汉说好了,他俩的工钱一天两元,他俩的儿子也会做皮活,就是手艺还不算熟,每天的工钱七毛钱,等手艺熟了,每天的工钱一块钱。

到时候朱福贵父子就住到郭老汉家里,刘大银每月给郭家二十元,用作伙食费。

李莲花的营业执照下来了,王成找了村里的老陈头看了日子,后天就是个不错的日子,“莲花美衣店”就在后天开业。

这商铺开业可是大事,李三顺一家都去给李莲花祝贺。

“莲花美衣店”是凉河县的第一家个体商店,一开张就在县城引起了轰动。

除了衣服,手绢,李三顺还做了烧鸡,放在女儿的店里卖。

每卖出一只,刘大银给女儿一块钱的辛苦费,一天就是只卖出一只,那一个月也有三十块钱的收入,比一般工人的工资还要高呢。

鞭炮放完,李莲花站在门口喊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乡亲们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都进来看看啊。”

李莲花喊得这话不伦不类的,好像不是卖衣服的,反而像是玩杂耍的。

围观的人本来就很多,李莲花说完,人群一哄而上,涌进了店里。

这店里的面积不大,货物也不多,几件白衬衫挂在墙上,一张破书桌充当柜台,上面放着一叠新手绢。

几个结伴看热闹的姑娘一眼就看到了柜台上的手绢,两步就围了上来:“大姐,你这手绢怎么卖?”

“这手绢真好看,比县里的供销社还好看。”

“大姐,我们可以拿来看看吗?”

李莲花笑着招呼客人:“当然能拿起来看,你们随便看。这手绢五毛钱一条,不要票。”

“真的不要票?”

“真的不要票。”

这手绢和供销社的价钱一样,好看又不要票,几个姑娘拿在手上看了一小会儿,立马就决定买一条。

“我要一条。”

“我也要一条。”

“我也要一条。”

这手绢卖的好极了,一上午就卖出了八条,一条赚三毛钱,就是两块四毛钱。

倒是的确良衬衫,只卖出去一件。

李莲花本来抱着极大的希望,这衬衫只要卖出去两件,就比手绢挣得多,谁知道一件也没卖出去。

刘大银见女儿脸色不好,赶紧开解女儿道:“今天是星期三,工人老师医生什么的都上班,等你这服装店的名声打出去了,还愁衬衫卖不出去。”

这个年代,工人老师医生这些吃“国家饭”的最有钱,他们上班,这衬衫自然不好卖。

“我看今天有好几个人问这衬衫的价格,都说没带够钱,等明天来买呢。这俗话说的好,万事开头难,这第一天上午就卖出了一件衬衫,八条手绢,卖的还少?你呀,就不要唉声叹气的了,打起精神,等会儿来了客人得露出笑脸,哭丧着脸可不行。”

刘大银一番开解,李莲花脸上顿时露出了笑容:“娘,还是你想的多,我这想左了。”

这开张的第一天,婆家娘家的人都在,当然得吃顿好的了。

李莲花到国营饭店买了三十个包子,刘大银撕了一只烧鸡,十几口人围在一起,就着暖壶里的热水吃了午饭。

短短几天的时间,“莲花美衣店”就在县里出了名,县城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都知道县城开了一家服装店,不仅卖白衬衫,卖手绢,还卖烧鸡。

手绢是卖的最快的东西,几天的功夫,两百天手绢就卖了一大半。

“莲花美衣店”不仅生意好,还接待了县里的领导,被树立成了凉河县改革开放的典型。

李莲花和县委书记握手的相片,被挂在了“莲花美衣店”最显眼的地方。

李莲花的店生意好,暗地里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有羡慕嫉妒的,有暗地里观察的,还有打算搞破坏的,甚至就连县城的小混混们也盯着李莲花的店。

到时候只要上门威胁恐吓一番,就能收些保护费,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谁能想到,县里的领导竟然去了那么小的一家店铺,亲口说王成和李莲花“是典型,是带头人”,这样一来,谁还敢找“莲花美衣店”的麻烦。

小混混们也不傻,哪些人能动哪些人不能动他们心里都门清,要是连这个都搞不清楚,他们早就进了监狱了,还能在外面晃荡。

张水生那里终于来了电报,说大学老师给设计的衣服样子出来了。

刘大银没敢耽搁,收到电报的当天就坐上了去省城的火车。

这次和她一起去的是二女儿李莲花。

店里的生意好,当然要多进些衣服了。

刘大银带了两张羊皮,两条整兔皮的褥子,这是给郑老师的谢礼。

张水生把装订好的几张纸给了刘大银:“刘姨,这是郑老师设计的衣服,你看看。”

刘大银打开粗粗扫了一眼,整张纸都是衣服和尺寸之类的。

她也看不懂,就把几张纸叠起来放进兜里,笑道:“我也看不懂。那个老师要的羊皮我带了两张,兔皮褥子我也带了两条。”

张水生笑道:“这个交给我,等我从这里回去就带给郑老师。刘姨,郑老师说了,这衣服是男女两个款式,每个款式三个尺码,衣服的尺寸什么的他都标注好了,到时候按照图纸来做就行。”

张水生说一句,刘大银就点一下头,等张水生说完,刘大银用力点头道:“你说的这些我都记住了,小张,你就把心放在肚子里,等皮衣做出来,咱们一起赚钱。”

张水生笑道:“刘姨说的对,咱们一起赚钱。”

等张水生和刘大银把皮衣的话说完,李莲花才在一旁问道:“小张啊,上次从你这里进的手绢,你还有货吗?”

“没有了,”张水生一脸诧异道:“李姐,那些手绢你都卖完了?”

“虽然没卖完,但也卖的不少,那小张,你知道哪里能进到手绢吗?”

张水生低头想了想,说道:“李姐,这手绢我倒是能帮你找到批发的人,只是价格恐怕没这么便宜了,两百条起码得七十多块钱。”

“那么贵?这比你卖给我的要贵上一多半啊。”

“李姐,我卖给你的手绢不仅没赚钱,要是算下来,那还赔钱呢。”张水生平静地说出自己赔钱的事:“我跟刘姨那么熟了,那些手绢我也不打算摆摊卖了,才便宜给你的。”

这两百条手绢七十多块钱,卖五毛钱一条的话就是一百块钱,刨除火车票钱,也就能赚十多块钱,就有些不太划算了。

“李姐,我倒是知道有一个人的衣服卖的便宜,样式也时兴,你要不要去看看?”张水生突然说道。

“真的,你带我去看看。”李莲花说道。

刘大银拍了一下女儿的肩膀,说道:“咱们这刚坐下没多久,小张杯里的茶还没喝完呢。”

李莲花的性子有些咋咋呼呼,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小张,我不急,你先喝完茶再说。”

张水生没喝茶,而是稍微低了一下头,声音也低了下来:“刘姨,李姐,你们不是外人,我跟你们说个消息。”

“什么消息?”刘大银和李莲花齐齐问道。

“咱们用的布票,可能用不了多久了。”

第54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刘大银根本就没反应过来,张水生说的是什么意思:“你说什么,布票用不了多久了?”

这布票,粮票,这可是比钱还难搞的东西,怎么会说不用就不用了呢。

“刘姨,这省城里的纺织厂的仓库里积压了大量的产品,根本就卖不出去,有的厂子现在连工人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这不厂里的几个领导一商量,决定不要布票卖布。我说的那个朋友就是从纺织厂低价买了布料,找老师傅裁剪,再找家里有缝纫机的妇女缝好,做好后把裤子批发出去,可挣钱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