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54)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姨,我说不过你。来,咱们来喝茶。”

“娘,这省城的供销社可真气派。”李莲花还是第一次来省城的供销社,看着眼前的三层建筑,她不由地说道。

刘大银点头赞同女儿的话:“这可是省城,供销社当然得大了。走,咱们进去,你要买什么,娘带着钱呢。”

李莲花进了省城的供销社就跟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似的,那可真是看花了眼。

这年刚过去,供销社里的人可是比平常多得多,尤其是卖吃食的柜台前,围了一大圈人。

逛着逛着,他们就到了卖衣服的柜台前。

李留柱眼尖,一下子就看到了最高处挂着的皮衣。

“娘,那件皮衣和咱们做的羊皮夹克好像啊。”李留柱低声跟刘大银说道。

刘大银也看到了那件皮衣,的确和刘大银卖出去的羊皮夹克很像。

“把那件皮衣拿下来,我们看看。”

售货员边拿皮衣边报价:“306元,一张特殊成衣票。”

李莲花在一旁咂舌:“这么贵。”

306元,对一个普通家庭的农民家庭来说,的确是贵的不得了了。

刘大银上手仔细摸了摸,这皮子的质量和自己卖的皮衣差不多,就是这做工要好上一些,这针脚看上去更细一些。

刘大银看了一会儿,闻售货员:“这皮衣卖的怎么样?”

售货员忙着给别的顾客拿衣服,倒是也没冷落刘大银,回道:“卖的还行,大多数都是小年轻买。大姐,你要不要,不要我再挂上。”

刘大银赶紧道:“你先挂上吧,我们再去看看。”

离那个柜台远了,李留柱才道:“这皮衣这么贵,那咱们以后做了自己卖,比卖给张水生要贵上不少呢。”

刘大银道:“这一件两件的倒是好卖,可我打算开皮坊,做的多了,在大街上卖,什么时候能卖出去?还不如卖给张水生,一件是赚的少,可走的量大。你看以前那些自己开大作坊,大厂子的,谁自己去卖货,都会给货商,再由货商贩到全国各地的。”

刘大银一番话说完,李留柱挠挠脑袋:“娘,是我想岔了。”

“你这脑袋瓜子随你爹,别人吩咐了干就行,自己拿不了主意。”

李留柱拍他娘的马屁:“咱们家里有娘你拿主意就行了呗。”

刘大银不想理儿子了,问女儿:“莲花,你想好了没有,打算做什么买卖。”

李莲花:“娘,我想好了,打算卖衣服。这衣食住行,衣在最前面,我想卖衣服。”

“那你打算怎么卖?进货的话,可以找小张,进了货你打算在哪里卖?”

“娘,那小张说了,有便宜的衣服,我打算进了便宜的衣服,赶集卖。”

刘大银点点头,又给女儿出主意:“除了赶集,莲花,你还可以在县城租一间房子,办一个营业执照,专门卖衣服。”

“营业执照?”李莲花倒是没想到这一层,她停住脚步,脸上带着欣喜:“娘,你说我可以办营业执照?”

第49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能办?为啥不能办?办一个营业执照在县城开一间铺子,不比你赶大集卖的好?”

李莲花不好意思地笑:“这不是我一开始没想到嘛。既然能办营业执照,那我回去就办。”

刘大银笑道:“我回去也办一个营业执照,办做皮衣的营业执照。”

回家刘大银就和李三顺商量办一个皮坊,再到县里办一个营业执照。

李三顺手里编着笤帚,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大银啊,我记得你说过,这办了营业执照后,自家人一起做生意没事,要是雇了人做,那就是违法。你要办皮坊,咱们家里人谁都不会做皮子活,得雇人吧?那不就违反政策了。”

“这我还真没想到,”刘大银说:“你这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小张的确说过,政策里好像是有这么一条,自家人一起做可以,要是雇人就是资本主义了。”

这皮坊不能办,刘大银闷闷不乐了半天。

李三顺开导她:“咱们不能办皮坊,但能做皮贩子啊。郭老汉和朱福贵都会做皮衣,咱们可以请他们做了,再往外销啊。”

刘大银情绪已经好多了:“我就是想着皮坊不能办起来了,心里不怎么得劲。就好像一大笔钱在眼前飞过去,就是抓不住它。”

李三顺继续道;“你不能这样想,得这样想,这天底下的钱啊,咱们是赚不尽的,能赚到多少老天爷早就安排好了,多一分也不行。咱家的这日子啊,已经比村里绝大部分人过得好了。”

“还是你会说话,你这样一说,我这心里好受多了。”刘大银和他商量:“老二打算在县里租一间房子卖衣服,她这刚开始做买卖,手里钱肯定不够,咱们给她添点本钱。”

李三顺点头表示同意:“这事你看着办就行。莲花做买卖我支持,只是她和公婆还没分家,这做买卖可得说好了,是他们夫妻自己的买卖,不算一大家子的。”

刘大银:“你放心,这事我已经嘱咐莲花了。莲花那性子,吃什么都不吃亏,你就放心吧。”

李莲花的性子最像刘大银,她回家跟公婆说了要做买卖的事,公婆一致赞同。

李莲花话音一转,说道:“爹娘都支持,我和王成就放心了。”

李莲花公公王二牛问道:“老大家的,你想做什么买卖?”

李莲花把在省城的见闻说了一番,“我想在县城租一间房子卖衣服。”

她婆婆赵枣儿笑道:“那感情好,到时候让老二家的和英子给你去帮忙,你们兄弟一起干,肯定能挣钱。”

“娘,我正要跟你说呢,”李莲花坐直了身体:“这买卖算是我跟王成的,不算老伙里的。”

“老伙”是对没分家时一大家子的称呼,李莲花这意思,就是买卖是他们小夫妻的,不算一大家子的。

王二牛还没反对,赵枣儿倒是差点跳起来:“不行。咱们家还没分家,你们不管干什么,都算是咱们家的。你做这买卖,也得算是咱们一家子的,咋能是你和成子两个人的。”

李莲花的婆婆嘴巴厉害,可李莲花嘴巴更厉害:“娘,既然算是咱们一家子的,那好,本钱你和爹出。这租房子,收拾屋子,进货等等都加起来,也得几百块钱吧。你们什么时候把钱给我?我好去省城进货,这耽搁一天,那就少挣一天的钱啊。”

王家的日子和这个时代大部分普通人的日子一样,过得紧紧巴巴的,一年到头,除了吃喝,根本就攒不下什么钱。

前年小儿子刚结婚,这欠下的账还没还清呢,哪里有钱给李莲花做买卖。

李莲花对家里的情况是一清二楚,她又说道:“娘,我也没钱,打算跟我娘家借些钱来做买卖。我娘带我去省城找货源,给我出本钱,给我出钱出力的,这最后,买卖还是咱们一大家子的。娘,你说,有这样的道理吗?”

这娘家人出钱出力,的确不好算在“老伙”里。

王二牛道:“那这买卖算你们自己的。咱们家里还欠着账,咱们今年勒紧裤腰带干一年,争取把账还上。”

李莲花赶紧笑着说道:“爹,你说的是,咱们一大家子一起使劲,争取把外面的账还上。”

既然老大媳妇都说要帮着还账了,王二牛和赵枣儿也就答应大儿子儿媳自己做买卖了。

公婆答应了,李莲花和丈夫商量:“等咱们做买卖赚了钱,每月都买些粮食肉菜给家里。”

王成想了想,说道:“媳妇,不如咱们直接给钱。你看,咱们要是去做买卖了,肯定没办法挣工分了,地里的活做不了,咱们回来还得照常吃饭,老二两口子肯定得有意见。咱们不如每月拿出几块钱来给家里。”

李莲花问他:“钱到了你娘手里,她能舍得拿出来,老二家的到时候还不是一样的抱怨。倒不如买成吃的,大家一起吃,谁也不吃亏。其实这要是分家才好呢,谁也不占谁的便宜,就是你爹娘不肯答应。”

“咱们爹娘还那么年轻,哪能分家呢?”王成嘴里嘟囔道:“以后,你可别再说分家的话了。”

李莲花道:“树大分叉,儿大分家,这分家又不是什么丢脸的事,干嘛不能说。”

“既然分家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那你爹娘怎么不跟你弟弟分家?”

“我娘家和咱们家的情况能一样吗?”李莲花道:“我家只有我弟弟一个,你家里除了你,还有你弟弟呢。”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