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叔在一旁问道:“三顺,我听说你办了什么执照,是真的?”
李三顺:“是食品营业执照,我爹不是以前做烧鸡吗,我就想着把这门手艺再拾起来。我家的情况表叔你也知道,开林手术借了不少钱,等两年还得再动一次大手术,不赶紧想法子赚钱不行啊。”
表叔:“这上边让做买卖吗?不打击投机倒把了?”
李三顺摸摸脑袋:“这个到底怎么样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自己家里做的东西就不算投机倒把,要是陶腾了太多的东西,那就是投机倒把。”
表叔背着手想了一想:“意思就是小买卖不算投机倒把,大买卖就是呗。”
李三顺:“就是这个意思。”
四个人在岔路口分道扬镳,天色不早了,表姑父要他们到家里过一夜再走,表叔和李三顺都表示家里还有事,就不住下了。
等和表姑父也在岔路口分开,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整条路上,只有刘大银和李三顺夫妻两个。
半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月光不暗也不亮,照在路旁光哑哑的树枝上。
远处村子的灯火亮起来。
现在的天气不冷但也不暖,他们忙着赶路,出了一身汗。
刘大银:“三顺,你说这皮衣会不会好卖?”
妻子又喊了自己的名字,听这语气,她的心里也是不确定的吧。
李三顺脸上露出笑容:“我觉得一定得好卖。”
刘大银转脸看他:“啊?你觉得一定得好卖?”
李三顺给她分析:“你看,表姑父的一件皮坎肩就看的跟宝贝似的,家里除非有事,一般舍不得拿出来穿上。省城有钱的人多,只要咱们的皮衣好看,一定好卖。”
李三顺说的头头是道,刘大银本来六分的信心变成八分了。
就连一点经济头脑没有的丈夫都觉得这皮衣会好卖,那它一定会好卖。
夫妻两个到家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多了。
李留柱和两个孩子都没睡,都在屋里坐着等他们俩呢。
刘大银刚一进门,小孙子就扑到了她怀里,喊道:“奶奶回来了,奶奶回来了。”
李大银爱怜地摸了摸小孙子的脸颊,一路的疲倦都不见了。
李开元把弟弟从奶奶身上扒下来,板着一张小脸:“奶奶刚回来,你别闹奶奶了,快让奶奶歇一会儿,爷爷奶奶还没吃饭呢。”
李开元说话的功夫,李留柱已经把饭给端来了:“爹,娘,饭我一直在锅里温着呢,你们快吃吧。”
午饭他们是在表姑家里吃的,吃饭时也就中午十一点,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这都快过去十二个小时了。
刘大银已经饿过头了,现在反而不饿了。
尽管不饿,刘大银还是喝了两碗稀饭。
要是不吃,家里人就该担心了。
第二天,刘大银早早就起来了,今天还得去表姑家里呢。
昨天带了点心,烧鸡,今天去也不好空着手,前天买的鸡蛋一个还没动呢,刘大银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给表姑带去。
刘大银数出一百块钱,当做定金。
她又拿了几块钱的毛票,准备给表姑家的孩子。
睡了一夜,腿脚更酸了。
一想想今天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刘大银就觉得头疼。
困难再大,也得坚持,想想挣钱以后的好日子,刘大银头不疼了,腿不酸了,浑身都有劲了。
刘大银做饭的时候,了三顺出去了一趟。
回来的时候推着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是借的同村的,用三个鸡蛋借的。
“知道你昨天累了,今天让留柱骑着车子带你去。”李三顺说道。
刘大银:“那你呢?”
李三顺:“我在家里看孩子。反正我也不会说话,主意都是你拿,我跟留柱谁跟着你去没什么差别。”
李三顺这话说的倒是也对,他和儿子都不是能说会道,能拿主意的人,他和儿子谁跟着刘大银去,还真的没什么差别。
有了自行车,那比昨天步行要轻松多了。
他们到的时候,郭老汉和儿子儿媳比他们到的还早,已经等着了。
刘大银把带来的鸡蛋放下,和表姑一家寒暄一回,开始说正事。
刘大银把钱从贴身的兜里掏出来,放在桌上,“这是一百块的定金,大爷你点点。”
十张大团结被放在了桌上,郭老汉眼睛飞快地看了一眼,嘴里道:“不用那么多,有一半定金就行。”
刘大银笑着道:“大爷,早给也是给,晚给也是给,现在把钱给了您,我这心里才踏实。”
郭老汉把钱点了点,放在兜里:“你放心,这活儿我一定给你干漂亮,二十八那天去我家拿衣裳。”
“您的手艺,我信得过,要是这皮衣卖得好,咱们以后还有的搭伙计呢。”
给了钱,刘大银母子就要走,表姑和表姑父盛情挽留,刘大银说家里有事,实在脱不开身,表姑也只好作罢了。
从表姑家出来,刘大银来不及进家门,让儿子骑着自行车带她到县城。
烧鸡一般人还是买得起的,这皮衣,恐怕得要有家底的人才能买得起。
刘大银早就想好了,先给省城的小张发一个电报,看看他要不要皮衣。
小张大名张水生,从小就在省城长大,认识的三教九流多得很。
刘大银给张水生去了电报,说这个月的二十九去省城,还要跟他进几件衣服,同时也会带着好东西去省城,让小张掌掌眼。
烧鸡的营业执照办下来了,刘大银磨刀霍霍的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事不如人意,烧鸡在当地卖的并不好。
不是烧鸡不好吃,是它太贵。
七块钱一只的烧鸡,买肉都能买好几斤了,谁舍得光吃它。
李三顺天天到县城卖烧鸡,好的时候一天买两只,不好的时候,一天一只都卖不了。
这让李三顺有些灰心。
好不容易营业执照办下来了,能正大光明的卖烧鸡了,偏偏烧鸡又卖不动了,能不让人生气嘛。
李三顺在家里见天的唉声叹气,刘大银看不过去,拉着他一起跟儿子学识字。
李三顺不愿意:“我这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还学认字干嘛?半辈子都过来了,不识字也不妨碍吃喝啊。”
刘大银:“以后咱也是做买卖的人了,大字不识一个,被人骗了怎么办?你学不学?”
刘大银一瞪眼,李三顺就变成了“妻管严”,“学学学,我学还不成吗?”
张水生的电报过了好几天才来到,他在电报上说,他从特区刚回来,等见了面再详谈。
电报上还约定了一个见面地址,就是他们第一次见面的刺绣厂门口。
第31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第三中文网
排行
最新
求书
首页书库玄幻仙侠都市军史网游科幻灵异言情其他全本临时书架第三中文网 > 言情小说 > 八零之恶毒女配逆袭记 > 31、种马文里的炮灰
未通过审核
本文网址:./波ok/285/285961/81423140ml,手机用户请浏览:m./285_285961/81423140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八零之恶毒女配逆袭记》的最新章节《31、种马文里的炮灰》内容由网友收集上传维护,转载到第三中文网只为宣传《八零之恶毒女配逆袭记》让更多书友知晓。
免责声明:本站所收录作品、社区话题、书库评论及本站所做之广告均属其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6 第三中文网(.) All Rights Re色rved.
第32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刘大银先不答话,拿起一件呢子大衣细细查看。
这是一件蓝色的大衣,中长款,刘大银在身上比量了一下,快到膝盖的位置了。
张水生道:“这是南边最新的款式,从港岛那边传过来的,我好不容易才抢到这几件。”
刘大银放下大衣,又把裤子拿起来,摩挲了一阵,问道:“这是个啥布料,怎么这么硬?还有这裤腿,这么跟个口袋似的,那么肥?”
“这是牛仔裤,”张水生拿起一条牛仔裤,在自己身上比划展示,“这个在南边可时兴了,港岛的电影杂质上明星穿的都是这个。有这么一条裤子,走在街上,一条大街上的人都会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