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的功夫,刘大银出去转了一圈。
县城不大,步行的话,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把县城的两条大街转上一遍。
李三顺昨晚一夜没睡,坐在医院的走廊上打了一个盹。
等他睁眼,刘大银就不见了。
“留柱啊,你娘去哪里了?”李三顺揉着眼睛问道。
李留柱靠着墙根坐着,双腿盘起来,“我娘说出去转转,等一会儿就回来。”
刘大银在街上溜达一圈,在心里选了几个地方。
要是县里不让卖的话,就去大集上卖,反正在大集上卖东西不用执照。
检查结果出来,李家三口人都健健康康的,没有什么传染病。
可以办营业执照了。
李三顺把结果小心翼翼地叠好放进兜里:“大银,咱们先回家去。今儿是十月一,等明天咱们来县城找杨秘书,让他帮着咱们办执照。”
刘大银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
只有一辆自行车,李三顺骑着自行车带着刘大银,李留柱在后面小跑着跟着。
到了家,大门敞开着,原来是三个女儿都来了,这个时候正帮着收拾院子呢。
李开元最先看到他们回来了,跑着栽进了刘大银的怀里:“奶奶,你们回来了。”
所有的孩子都围了上来,女儿女婿听到动静,也从屋里出来了。
“爹,你回来了。”
“爹,娘,你们快进屋,屋里就快收拾好了。”
“爹,娘。”
李三顺和刘大银连连点头,在一大群小萝卜头的簇拥下,进了屋子。
李三顺和刘大银养育了三个女儿一个儿子。
大女儿李荷花,嫁到了周庄,女婿叫周三林,他们生育了四个儿女,周有利,周有德,周春燕,周春芽。
两个外甥都去学校了,今天来的只有春燕和春芽。
二女儿李莲花,嫁到了枣林,女婿叫王成,如今有一儿一女,叫王一爱,王全,两个孩子都来了。
小女儿李藕花前年结的婚,女婿叫姜玉来,夫妻两个在临近乡的完小教书,还没有孩子。
刘大银问二女儿:“莲花,我那个黑色的小包呢?”
李莲花回道:“在炕上呢。”
她把包拿过来,递给刘大银。
刘大银从包里拿出一个牛皮纸包着的东西,一层层打开,里面原来是块糖。
是刘大银在省城买回来的。
几个孩子都被糖果吸引住了目光,不错眼的看着刘大银手上的糖果。
刘大银抓了一把,一个孩子分了一块。
“昨天兵荒马乱的,把这个也忘了,这不刚想起来,”刘大银坐在椅子上,先吩咐儿子:“留柱,你去把家里的公鸡宰两只,中午咱们炖鸡吃。”
李荷花:“娘,这又不是年节,又没有外人,宰鸡干什么,随便吃点就行了。”
刘大银:“我今儿个高兴,留柱,还不快去。”
李留柱答应一声,出去干活了。
大女婿和二女婿也出去帮忙了,三女婿胆子小,杀鸡宰鱼他不敢,就在屋里没出去。
刘大银脸上的神情,是遮掩不住的高兴,姜玉来扶了扶眼镜,问道:“娘,你在省城真的碰到了省长,他还承诺帮忙办营业执照?”
第28章 种马文里的炮灰
刘大银笑了,张大嘴巴,笑的声音响亮。
“是啊,碰到省长了。”
刘大银把她遇到省长的经过又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屋里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三顺叔,你真的回来了?”村长有些惊奇地问道。
村长本来在家里写报告呢,江母到他家里告状去了,“村长,李家人擅自把他家门口的封条撕下来了,你管不管?”
村长放下笔,先打发了江母:“你先回去吧,我先去看看。”
村长决定先去看看,这撕封条的事情可大可小,要是真的撕下来了,那就重新贴上,总比惊动警察好。
谁知道一进门,村长就看到本来应该在公安局的李三顺,蹲在院子里看孩子呢。
“县里的领导说已经没事了,就让我回来了。”李三顺朝屋里喊道:“他娘,村长来了。”李三顺朝屋里喊道。
刘大银带着女儿女婿们迎出屋来,“村长,你来啦。”
村长站在院子里,板起脸,“三顺叔,门口的封条是谁撕的?那可是公安局贴的封条,要是被人举报了,可是要抓起来的。我这先来看看,你们赶紧再贴上去。”
刘大银笑道:“村长,我这正要找你去呢,快,屋里坐。”
村长一头雾水,三顺婶子是个聪明的,怎么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她还是不着急呢?
这私自撕了封条,可不是小事情,趁着还没多少人发现,赶紧再去贴上啊。
村长在屋里坐下,李莲花给村长倒了水。
刘大银也不说废话,把自己在省城卖烧鸡遇到省长,今天又去县里见到县长,还去医院体检的事一五一十地给村长适配了一遍。
村长站起身在屋里走了两圈,末了停在刘大银面前,瞪大眼睛问道:“是真的?”
刘大银脸上带笑:“村长,我还能骗你不成,你要是不相信,明天跟我一起去县城,见到杨秘书,你就知道我没骗你了。”
“村长,杨秘书说,要你开个证明,才能办营业执照呢。”
村长又在板凳上坐下,抽着旱烟问:“要办什么证明啊?”
刘大银想了又想,也没想起来:“就是证明,这个,到底是什么证明,我也忘了。”
“那我明天一起跟你去县城,要什么证明,我当场给你开。”村长道。
刘大银乐呵呵:“那当然好。”
送走村长,刘大银和女儿又和面剁白菜准备包饺子。
十月一得给祖宗包饺子上坟,这是规矩。
刘大银一家一大早就起来,仔细收拾一番,换上最好的衣裳,带着两个孙子,一起到村口等村长。
李开元和李开林见了父亲和爷爷奶奶,说什么也不跟着姑姑走了,刘大银无法,只好带着他俩一起去县城。
自行车已经被二女儿骑走了,别人家里的东西,老在自己家不好。
今天倒是不用步行了,村长赶着生产队的马拉车去县城。
上了拉车,刘大银问村长:“村长,你带公章没有?”
村长一拍衣兜,“带什么公章,公章那是公家的东西,不能出屋的。”
刘大银赶紧问:“不带公章,那到了县城,见到杨秘书,你怎么给我们开信。”
村长扬了一下鞭子,拉车骨碌骨碌地响起来:“信都开好了,等见到杨秘书,我就给你。”
刘大银总算把心放下来:“那就好。”
刘大银从村里出发的很早,可还有人比她更早。
杨秘书已经在县委门口等着了。
刘大银从车上下来,先问杨秘书好,又把证明从村长手里接过来,递给杨秘书。
办营业执照需要的东西,杨秘书昨天就跟刘大银说了,今天刘大银把所有的东西都呆了来。
杨秘书把刘大银准备的材料翻检一番,说道:“材料都齐全了,咱们走吧。”
办营业执照,要去工商局。
工商局离这里不远,他们走路过去就行了。
材料都准备好了,加上有杨秘书这个县长秘书在,办营业执照的过程很顺利。
一切都办好了,还不到中午。
杨秘书道:“等七天后来这里去执照就行了。”
刘大银一家人连连感谢杨秘书,杨秘书摆摆手道:“这是我的本职工作。大姐,等执照办下来,你可要好好干啊,你可是咱们凉河县第一个个体工商户啊。”
刘大银赶紧点头:“杨秘书,你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郭嘉,简省长,陈县长和杨秘书的期望和栽培,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把我家的烧鸡做大做好。”
营业执照就快下来了,刘大银心里的石头放下来一多半。
接下来,就要撸起袖子加油干,带着全家奔小康。
十月初五就是镇上的集日,刘大银起了个大早,吃完早饭就去集市上占地方去了。
她得把家里的的确良衬衫卖出去啊。
这镇上的集市,刘大银都不知道来了多少回了,哪里最热闹,她闭着眼睛都能摸过来。
刘大银占的位置就在两棵梧桐树中间,是集市最中心。
现在时间还早,赶集的人基本还没来呢。
为了方便展示自己的衬衫,刘大银从家里带了一根竹竿,绑在了两棵梧桐树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