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23)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们没有分开,反而结伴去了国营饭店。

刘大银和儿子赶紧在后面跟上。

那群工人和国营饭店的服务员笑着打了招呼,其中一个还跟服务员开起了玩笑。

一看他们和服务员就很熟悉,要是不熟,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能和一个大姑娘随便开玩笑吗?

李留柱心里纳闷,娘不是舍不得进饭店吗,现在怎么又舍得了。

刘银进了饭店找了个紧挨着刺绣厂的工人的桌子,服务员对他们显然不如对那群年轻人热情,“你们要什么?”

刘大银不认识字,黑板上的菜名自然看不懂,她跟儿子说:“留柱,你看一下,什么最便宜。”

李留柱仔细看了看菜名,说道:“娘,面条最便宜。”

刘大银:“那咱们就要一碗面条。”

服务员再次确认:“你们两个人要一碗面条?”

刘大银点头道:“就要一碗。你们饭店有热水吗?”

服务员指了柜台:“那里。一碗面条三毛钱,二两细粮票。”

不用刘大银吩咐,李留柱就去倒了两杯水。

刘大银从蛇皮袋里拿出从家里带来的饼子放到桌上,等下服务员端上面条来,就能泡着吃了。

这是娘俩从昨天晚上到现在吃的第一顿热乎饭。

“娘,你不是舍不得进饭店吗?怎么又?”出了饭店的大门,李留柱按捺不住,把心里压了一中午的问题问了出来。

刘大银反问儿子:“留柱,刺绣厂的工人在你旁边叽叽喳喳的说了这么久,你听出什么来没有?”

李留柱挠挠头,很诚实地回答了刘大银的问题:“我光顾着吃饭了,什么也没听出来。”

刘大银给儿子分析:“你看这几个工人,穿的衣裳可都浆洗的干干净净,腋下领口这些磨损的厉害的地方特没有补过的痕迹,家里条件虽然不说太好,可也不会太差。”

“他们的脸和手也很赶紧,头上也没什么异味,在家里肯定经常洗脸洗头。”

“我在家里也天天洗脸,几天也洗一次头。”李留柱说道“你用碱面洗的头,”刘大银接着给儿子分析:“你看你的头发,干的像草,他们的头发抖特别好,一看就是用肥皂或者洗头膏洗的头。”

“肥皂和洗头膏肯定都有票吧,就连男人都能用这个洗头,厂子里发的票肯定不会太少。看来这刺绣厂是真的富裕啊!”

“那群年轻人谈话间,说每个月都来饭店吃饭,这说明他们的工资一定很好,要不不会舍得每月来饭店吃饭的。”

李留柱不知道要怎么说了,半晌才道:“娘,你真心细。”

“那是,总得对得起三毛钱和二两细粮票吧。这刺绣厂的工人是富裕,等过了十月一号,咱们就来这里摆摊卖烧鸡。”

“咱们的烧鸡肯定能卖好!”

第21章 年代文里的炮灰

李三顺看着面前花花绿绿,一大堆钞票,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

“这些……都是?”他有些结巴的问道。

李大银大手一挥,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都是。”

“咋这么多?”李三顺喃喃自语,“那十只烧鸡也都卖完了?”

刘大银点点头:“卖完了。”

李三顺眼睛发飘,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大银仔细的把钱一张张抚平理好,说道:“等晚上我把钱给人送去,总欠着不好。”

“你说的是公鸡钱?”李三顺连连点头:“是该送去,以后再买公鸡也好买。”

刘大银斜眼看他;“以后?”

李三顺很有精神:“你不是听省里的警察说了吗,文件上说十月一号就能做小买卖了,咱们就卖烧鸡。”

“你不反对了?”刘大银问。

“不反对不反对。”李三顺连连摇头。

既然要做烧鸡,刘大银决定自己买鸡养鸡。

镇上的集市上有卖鸡的,刘大银转悠一番,一下子买了五只鸡。

不是她不想多买,市集上根本就没有多少。

现在是八月,再过几个月就要过年了,要不是着急用钱,谁也不会这个时候把家里的公鸡拿到集市上卖。

谁都知道,年底公鸡的价格一定会高上几毛钱。

这些鸡刘大银没放到自己家里,全部放到李常有家里的,让他们代喂。

刘大银和他们说好,鸡长一斤,就给他们五毛钱。

李常有夫妻盘算一下,赶紧答应下来。

这些鸡还是远远不够,因为刘大银买了那么多的鸡,村里已经开始有风言风语了,要是再从村里买鸡,村干部和警察就该上门了。

刘大银思考一番,决定到附近的村里订鸡。

先和喂鸡的农户家里商量好,让他们的鸡都给刘大银留着,到买鸡的时候,刘大银按照市场价多给他们五毛钱。

说干就干,刘大银先去自己的小姑子家里。

小姑子家在大根子村,那个村子离自家村子不远,是周围村子最富裕的一个。

大根子村的支书对村民们养家禽家畜从来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他们村里的鸡要比别的村多不少。

刘大银是带着孙子去的,丈夫好儿子要下地,家里没人,不好把孩子留在家里。

刘大银是下午去的,要是上午去,还得让人家留饭,太麻烦人家了。

走的时候大门是上了锁的,回来的时候大门大敞着。

刘大银心里疑惑,家里来人了?

丈夫和儿子这时候还没下工啊?

刘大银心里有些疑惑,快步进了家。

家里可不是来人了吗?村长和两个穿着警服的男人正坐在他家里呢。

“娘,你回来了。”李留柱和他爹在墙角蹲着,看见刘大银就像看见救星似的。

刘大银暂时没理会儿子,反而问村长:“村长,这是咋了?两位同志,你们来我家是有啥事?”

村长直接了当的说明情况:“有人举报你们家投机倒把,这两位同志是来调查情况的。”

李三顺冲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自己和儿子什么都没说。

刘大银心里有了数,干嚎一声:“两位同志,村长,这可是冤枉我们了,我们可是遵纪守法,根正苗红的好同志,怎么会干投机倒把这样的事呢!”

“是哪个杀千刀的,竟然把屎盆子往我头上扣。警察同志,你们尽管调查,我们李家绝对配合。”

刘大银嗓门本来就大,这么一嚎,屋顶都快要被她掀翻了。

“我们收到举报,说你买了许多公鸡,做成烧鸡去卖,是真的吗?”一个警察问道。

“我是收了公鸡,做成了烧鸡,怎么做烧鸡还犯法?那要这样说的话,做吃食犯法,那咱们不都得饿死。”

“你做那么多烧鸡,吃又吃不完。不是卖那是干什么?”

刘大银自己找了一个板凳坐下:“同志,我小孙子身体不好,从省城的医院做的手术。我在医院的时候,听人说的,”

刘大银像是不好意思:“听人说只要在省城每一个寺庙道观的佛祖菩萨祖师爷前上供,那孩子的病就一定能好。这次开林去检查,恢复的不算太好,我就想着去求一求,保佑我的小孙子健健康康,顺顺利利的,这才买了公鸡做了烧鸡,去省城上供。”

警察明显不相信:“你有什么证据,证明你去了省城?”

不用李大银吩咐,李三顺就进里屋把两张火车票拿出来了。

刘大银接过递给两个警察:“同志啊,这是火车票,你们看看。我们一家子在省城一个亲戚都没有,人生地不熟的,要是真的去卖烧鸡,总不能当天就回来吧。那么多的烧鸡,我们得偷偷摸摸的卖,能卖完?”

刘大银说的有道理,全国都在打击投机倒把,李大银母子两个这么短的时间里卖完这么多的烧鸡,是不太可能。

“我们要在你家搜一搜,你没意见吧?”其中一个警察问道。

刘大银带着笑容,说道:“捉贼拿脏,捉奸拿双,同志,你们尽管搜。要是真的搜出什么,我接受政府的处罚。”

家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做烧鸡的卤水已经被李三顺趁着天黑送到常有叔家里藏起来了。

两个警察在李家转悠了一圈,除了做烧鸡拔下来的鸡毛,什么都没找到。

就像刘大银说的,捉贼拿脏,捉奸拿双,证据都没有,还怎么给李家人定罪。

送走村长和警察,李家人都松了一口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