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135)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直到他们都进了屋,也没什么事发生。

刘大银和李三顺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这事是真的过去了,他们一家子不是刑侦文里的炮灰了。

刘大银几乎要哭出来了。

李三顺把手里的东西放下,说了一句;“大银,孩子们都在呢。”

李留柱带着儿子去整理他们的房间了,幸好他们都没看到,要不得更加疑惑了。

刘大银赶紧抹了抹眼泪,说道:“咱们也去收拾自己的屋子吧。”

收拾好屋子,刘大银清理了一下家里的存货,把机器擦了一遍。

初八那天,刘大银和李三顺去了养鸡场,人过年鸡可不过年,养鸡场的四个工人就是那个村子的,他们就在养鸡场过得年。

刘大银给工人们包了一个大大的红包,感谢他们。

这个养鸡场只养公鸡,刘大银又租了一块地养母鸡,地租好了,石灰水泥砖头都订好了,就等天气暖和了开始盖养鸡场。

回家的时候,闺女说让刘大银留心着点,留柱离婚好几年了也该再找一个了。

刘大银找了个机会,问了问儿子:“留柱,你都离婚好几年了,还想不想再找一个,咱们家的条件还行,爹和娘也支持你再找一个。”

李留柱低头做活:“娘,这哪能说找就找了,得有合适的啊。”

听儿子话里的意思,他也是愿意再找一个的。

她和三顺年纪大了,开元开林以后也要有自己的家,有自己的生活,最后能陪着儿子的,还是另一半啊。

以前是儿子不愿意找,刘大银拗不过儿子的意思,加上他和江安妮离婚的时候闹得很难看,虽然她很想儿子能再找一个,可她也不敢逼儿子太紧了。

现在儿子有这个意思,刘大银当然高兴了。

“留柱,你想找一个什么样的,跟娘说说。”

李留柱手里的活不停,轻轻说道:“只要人好,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行。”

刘大银点头道:“是啊,踏踏实实过日子比什么都强。留柱,我这就找人去说。”

刘大银顾不上自己的活计,一阵风似的出去了,她要找王婆婆给留柱说媒。

王婆婆年轻的时候就热爱做媒,现在年纪大了,空闲时间多了,更喜欢做媒了。

留柱一个单身男人带着两个孩子,王婆婆跟刘大银说了两回,有几个姑娘正好合适,那时候李留柱还不想再找,刘大银就婉言谢绝了。

现在儿子有了再找的心,刘大银当然得赶紧找人说了。

王婆婆听刘大银说明来意,问道:“留柱想再找一个?”

刘大银帮着王婆婆缠穗子,说道:“是啊,他年纪也不小了,总是一个人,我和他爹都不放心。虽然饿不着冻不着他,可有些事,他跟我们也说不了,还是有个人才能知心啊。”

王婆婆点点头道:“是啊,这能走一辈子的还是那两个人。咱们做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得走在他们前边,做孩子的,大了就飞了,也有了自己的家,还是两个人你守着我,我守着你,走完这一辈子。”

“我和三顺也是这样想的,留柱老是自己一个人,我和三顺走了也不放心。”

王婆婆把缠好的棉花穗子放到笸箩里,盘腿坐在炕上,问道:“那留柱想找个什么样的?”

“这我问了,只要人好,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就行。”

王婆婆把笸箩放下,“那带孩子的,你们介意吗?”

“不介意不介意,”刘大银摆手道:“留柱就带着两个孩子,我们不介意带孩子的。”

王婆婆说道:“你们要是不介意带孩子的,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她丈夫死了,现在在娘家住,女儿六岁了,娘家都是老实人,人长得也不错,还是纺织厂的工人。你们要是愿意,我就去跟女方那边说一说,看看人家有没有这个意思。”

刘大银笑道:“那我先谢谢您了,要是这事真的成了,少不了您的谢媒礼。”

“好,那我就等着你们家的谢媒礼了。”

儿子的事情要能解决了,也算了结了刘大银的一桩心事。

王婆婆速度很快,第二天就去女方家里问了。

她把李留柱的情况一说,女方母亲想了想,拒绝了李留柱。

听王婆婆的意思,李家虽然现在有钱,可改革开放没搞多久,谁知道以后的政策是什么样呢。

要是再割资本主义的尾巴,李家这种出头鸟肯定第一个被打下去。

既然人家不愿意,王婆婆也就不再提了,有合适的再跟李家人提吧。

女方不愿意,刘大银也就把这件事忘在脑后了。

焦文茵睁开眼睛,迷茫了好一会儿,在自己身上又掐又拧的,觉得痛了她没有哭,反而高兴的大笑起来。

笑够了,她没有穿鞋就下了床,翻开书桌上的日历。

看到日历,她慢慢回想起来这一年发生的事。

在这一年,发生了一件事,虽然不大,但深刻影响了她的后半生。

就在两个多月前,有人来给母亲说媒,姥姥嫌人家出身不好,不是工人是个泥腿子,没有问过母亲的意见,就给媒人推了。

可姥姥怎么会知道,那个男人的母亲,未来可是一省首富啊。

第122章 重生文里的炮灰

焦文茵的母亲叫刘红梅,女儿三岁的时候,丈夫就去世了。

婆婆有好几个孙子,不稀罕焦文茵,结婚时的房子是婆家的,丈夫一去世,刘红梅母女就被赶了出来。

幸好刘红梅是纺织厂的一名正式工人,靠工资还能养活自己和女儿。

刘红梅长得不错,丈夫去世以后,倒是也有人给她说媒,只是条件好的看不上她,条件差的她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

焦文茵六岁那年,西街的王婆婆给焦文茵说了一个对象,家里是开烧鸡店的,和前妻离婚好几年了,有两个儿子,想再找一个。

焦文茵的姥姥听了对方的情况,很是不高兴,她女儿虽然带着个女儿,可长得好,又是国营厂的正式职工,对方家里虽然有钱,可连省城户口都没有,以后还不知道什么样呢。

她闺女可是拿国家工资的工人,干嘛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去冒这个险呢。

再说了,李留柱已经有两个儿子了,李家就是再有钱,以后能分给自己女儿多少,现在国家正在搞计划生育,不让生那么多的孩子,女儿和他没有孩子,以后的日子能过到一块去。

李家又不是省城户口,这买卖万一做的不好了,还得回老家去,要是女儿真的嫁给了那个李留柱,难道就跟着他回老家。

她姥姥看不上李家的儿子,还当笑话在饭桌上说了。

这也没啥,介绍对象就是这样,看得上就处,看不上就当不认识。可谁想到,就在几年以后,刘红梅上班的厂子破产了。

那个时候她已经再婚了,再婚对象是区里的一个小领导,对方带着一个儿子。

刘红梅下岗以后,没什么收入来源了,全家四口人都指望着继父的工资生活,继父虽然不说什么,可她家的生活水平是直线下降。

后来焦文茵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谈了恋爱又被劈腿了,她喝醉之后,就重生到了六岁的时候。

她还没重生的时候,李家烧鸡店的老板娘,在他们省城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刘大银五十岁才开始创业,从背着烧鸡在省城叫卖开始,到成为一省首富,在省城的商界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她也是上大学的时候才知道,有人曾经把刘大银的儿子说给自己的母亲,就因为姥姥看不起李家没户口,当场就拒绝了媒人。

喝醉的时候,焦文茵还在想,要是母亲当年嫁给了刘大银的儿子,她现在的生活又该是什么样呢?

肯定不是像现在这样吧,连一套自己的房子都没有,过着拼死拼活的社畜生活。

刘大银只有一个儿子,母亲要是嫁了他,生活绝对过得很好,不用像前世一样,买菜都要跑到集贸市场,为了一块钱能跟菜贩子讨价还价好久。

自己要是李家的继女,还用受这么多的苦吗,刘大银手指头缝里漏出来的都能让自己过上人上人的生活了。

重生一世,自己一定要让母亲嫁给刘大银的儿子,再也不要受前世的那些罪了。

焦文茵是个成年人,她旁敲侧击地问了姥姥,才知道距离媒人给李家来说媒,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