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之女配逆袭记(117)

作者:薛定谔家里的猫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刘大银含糊道:“我和那个上课的老师有些过节,不想上他的课了。”

郑老师没再问,和刘大银说了两句话后就走了。

刘大银也没什么心情再逛下去了,找了个地方坐下,等待姓任的老师下课。

为了上课,刘大银专门戴上了家里的手表。

她和人在教室里聊天的时候就听说了,这节课是九点下课。

刘大银想等到下课就去问问,要是下节课还是任老师的课,她今天就不去了。

手表的时针刚一指向九点,刘大银就站起来,那个教室走去。

刘大银到了走廊,正好碰到姓任的从教室里出来。

刘大银不想和他说话,装作没看见他的样子走了过去。

可偏偏,姓任的不想让她这么安生。

“你站住,你是省大学的学生吗?就来这里上课?”

刘大银回头看了他一眼,扭头就继续往前走。

这可把任天行气个不轻,自从他留校当了大学老师,在学校还没有人敢不给他面子呢。

“我让你站住,你听到没有,刘大银。”

刘大银这才回了头,慢慢问道:“你刚才喊我啊,这走廊里这么多人,你不喊我的名不喊我的姓,我怎么知道你是在喊我啊,任老师。”

任天行被气个不轻,看着刘大银傲慢地说道:“以后你不要再来了,我的课我欢迎你。”

刘大银毫不客气:“你的课我也不想上,我要是上你的课,还不如去图书馆看书呢,起码图书馆看书不要钱吧。”

刘大银折返回来,离得任天行进一些:“我这人天不怕地不怕,最不怕的就是跟人吵架。任老师,你确定要在这里跟我吵,你能吵的过我?我这个泥腿子反正不在乎什么名声,任老师是个文化人,难道就不要名声了。”

任天行想起刘大银走的那天说的话,直到现在,他想起那些话还是气的不得了。

这个女人的嘴,他是领教过的,那完全就是一个泼妇,要是真的在这里吵起来,他还真的吵不过她。

刘大银在这里没什么认识的人,这些学生老师可是都认识他的,到时候丢脸的还不是他。

任天行狠狠地看了刘大银一眼,转身走了。

看就看呗,看一眼又不会少一块肉。

刘大银走到教室里,教室里还有一小半的同学在呢。

刘大银背着自己的布包,找了一个学生问道:“同学,我问一下,下节课还是刚才那个老师的课吗?”

那个学生正和几个同学说话呢,看到刘大银去而又返,又听了她的问题:“你还要接着旁听?”

刘大银点点头道:“当然要听了,只要不是任天行的课,我都要旁听。”

那个学生给了刘大银一个佩服的眼神,要是他被上课的老师这么说,恐怕就不会来听课了,可这个阿姨倒是厉害,就跟没事人似的该来还是来。

“任老师只在今天上午和星期四下午给我们上课,其他的时间是没有他的课的。”

“我知道了,谢谢同学了。”

刘大银刚想走,一个戴眼镜的学生就问道;“阿姨,你和任天行认识?”

“我们有一点小摩擦,”刘大银看着他们收拾自己的书,很是羡慕,要是她也能真正地上一回大学该多好啊。

“同学,我能不能借你们的书去印一下?”

几个学生都不说话了。

这也难怪,刘大银和他们根本就不认识,怎么可能把书借给干认识一面的陌生人。

书可是学生的宝贝,刘大银要是带着他们的书跑了怎么办?

再说了,这书要是复印一下,可是会留下很多墨点子的,影响他们的学习。

刘大银刚想说可以出钱,戴眼镜的男生就说道:“阿姨,这样吧,等到中午下了课,我跟你去后勤室复印。”

刘大银赶紧冲着戴眼镜的那个男生笑道:“那谢谢这个同学了。”

上课的时候刘大银还是坐在了最后一排,挨着她的还是那个男人。

“大姐,我以为你不会回来了呢?”

“我来就是为了上课的,怎么会因为一个人说几句难听的话就放弃了呢。”

这可不是刘大银的性子。

老师讲的课刘大银基本听不懂,但这不妨碍刘大银记笔记,凡是老师写在黑板上的,让人记下来的,刘大银都工工整整地记在了本子上。

刘大银和那个戴眼镜的同学约好,中午十一点四十才十点在传达室碰头。

这节课下课才十点,还有一个半小时呢,刘大银上完课骑上自行车先回家了。

儿子不在家,刘大银也不在家,李三顺就没做烧鸡,守在店里。

刘大银回来了,李三顺笑道:“咱们家的大学生回来了。”

刘大银脸厚地应下了:“是啊,我这个大学生回来了,你还不赶紧站起来迎接。”

这话说完,李三顺和刘大银就一起哈哈大笑。

笑完了,刘大银说道:“三顺啊,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咱们俩没赶上好时候,那时候兵灾天灾闹个不停,学都没上过。三个孩子,老大老二老三都学习不好,四闺女考了个中专,毕竟那时候中专比大学吃香。现在国家恢复高考好几年了,大学比中专大专都要好,咱们的孙子得好好培养,争取让他们上大学。”

李三顺也憧憬着:“要是孙子考上了大学,那可是咱们祖坟上冒青烟了,那要是在过去,大学生就是状元啊。”

“不仅是孙子,就是外孙外孙女,也要让他们上学,”刘大银拍着手说道:“等有空了我就给三个闺女写信,一定要抓紧孩子的学习,要是学费不够咱们来拿。不管是孙子外孙子外孙女,我都一视同仁,只要考上大学我就有奖励。”

李三顺笑她:“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都会说成语了。你说孩子们考上大学有奖励,有什么奖励啊,说出来我听听。”

刘大银白他一眼:“好了,别没个正形了。至于是什么奖励,你到时候就知道了。”

家里的烧鸡店赚的钱不少,刘大银家在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富裕人家。

刘大银记得“江闻钟的书”上说了,以后房子会涨价的非常快,是普通甚至富裕人家衡量有没有钱的标准之一。

要是哪个孩子考上大学,刘大银就送孩子上学的那个城市一套房。

至于那个时候刘大银还会不会这么有钱,刘大银没考虑,她一定会有钱的。

她就是对自己这么有信心。

刘大银在家里呆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又骑上自行车去省大学了。

她到的时候,才十一点多一点,刘大银来到和那个学生约好的地方,等他下课。

十一点三十六,那个同学从楼里出来了。

“阿姨,你等了好一会儿了吧?”

“我也才到,同学,你叫什么名字,我这也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你。”

“阿姨,我叫戴永,你叫我小戴就行了。”

“我姓刘,你叫我刘姨就行。小戴,你们学校的后勤室在哪里啊?”

小戴指了个方向:“刘姨,这边走。”

第106章 创业路

刘大银最近可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省里的人专门到她家,给她送来了一个好消息,从德国进口的真空包装机已经定下来了,等一段时间就能到了。

这次这么快,多亏了简省长,他知道刘大银想再进口一台包装机,立马就跟在德国的考察团打了电话,那边就帮着刘大银把机器定下来,和国营大厂的设备一起回国。

包装机有了着落,刘大银找了好几个人,把新买的那处院子收拾出来,重新粉刷一遍,以后做烧鸡就在那个院子了。

招人的事也得搞起来,这多了一台机器,要得工人肯定得多啊。

还有公鸡,养殖场也要多进一批,做卤蛋的鸡蛋也要找到门路,要不零散着收根本就供应不上。

丈夫和儿子做活能行,可操心不行,这一切都得刘大银安排好了,他们才能去做。

除了这些事,刘大银还要上课,晚上还得一遍一遍的复习,根本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

偏偏这个时候,张水生又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南方有地要卖。

这可是刘大银要办的头等大事,她当即放下手头的一切工作,和张水生一起到了海市。

张水生对刘大银的要求很不解:“刘姨,你要是买地盖工厂,不如去特区,那边的人更多发展也更好,海市虽然是老牌城市,但特区现在才是改革开放的前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