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谈好了,刘大银站起身来:“那咱们说好了,明天早上七点半在烧鸡店门口碰面。有些检查需要空腹,一祥早上就不要吃早饭了。”
王一祥先是点点头,又比划道:“我知道了,谢谢李大娘。”
王家人一直把刘大银送出门口,等到刘大银进了她家的烧鸡店才回来。
在院子里干活的妇女问道:“王大爷,那李家嫂子找你们什么事啊?”
王爷爷笑着道:“没什么事。”
这干活的事还没订下来呢,还是先不要往外说了。
回家关上门,王奶奶就迫不及待地问:“他爷爷,你看这事是不是真的,那李家人会不会是来骗咱们的。这个工资在省城很容易招到人,不是我不瞧不起咱们家孙子,实在是……唉!”
王爷爷坐在椅子上,想都没想问道:“你看李家烧鸡店的生意怎么样?”
王奶奶道:“生意好得很,有人说他们一家一年能赚好几千块甚至上万块呢。”
“那不就得了,”王爷爷道:“他们一家子一年能赚这么多的钱,干嘛没事跑来骗咱们家?咱们家有什么可骗的。要是他们家真的骗了咱们,她家的店还能开得起来,他们放着好好的钱不赚,闲的没事了来骗咱们啊。”
王爷爷说的有道理,王奶奶心里也明白过来了,这李家生意那么好,除非疯了,要不会放着好好的店不开,跑来骗自己家。
李家嫂子是真的想给自己家孙子一个工作。
王奶奶想开了,问自己的孙子:“一祥,你跟这李家人以前有没有过交集?”
王一祥想了一想,开始“说”道:“那是早了,李大娘的自行车在路上坏了,我正好路过,就帮忙修好了。她要给我钱,我没要。”
王爷爷:“兴许李家嫂子就是看中了咱们一祥了呢。好了,老伴你去准备准备,咱们晚上吃点好的,要是明天一祥的检查结果没问题,能顺利地到李家干活,一祥上班的第一天咱们就包白菜猪肉馅的饺子吃。”
刘大银回到家里,喝了一碗水,就赶快去干活了。
现在是下午,孙子不用到医院治疗,留柱忙着做烧鸡,丈夫守着店,她得抓紧时间做真空包装鸡。
王一祥的体检结果很健康,没有什么传染病,刘大银和他约好,明天就来上班。
王爷爷和王一祥乐滋滋地回了家,王奶奶守着自行车摊子,看到老伴和孙子一脸喜悦的表情,就知道这事成了。
“奶奶,奶奶,我明天能去上班了。”王一祥比划道。
王奶奶笑的满脸褶子,像一朵花似的:“好,好,好,我家一祥以后也是有工作的人了,等攒两年钱,就能给一祥娶媳妇了。”
王一祥羞红了脸,跑到一边去了。
王奶奶和老伴商量:“明天一祥第一天上班,要不你跟着去看看?”
王爷爷摇头道:“这样不好,就跟不信任人家李家人似的。这李家烧鸡店又不远,让一祥自己去就行。”
王奶奶怅然若失道:“这孩子上班是好事,只是我这心里怎么有些空落落的呢!”
“你呀,就跟那要看着小鸟飞出巢的老鸟似的,心里放不下啊。这孩子年纪大了,总得自己飞,咱们岁数这么大了,还能陪一祥多久。他有了工作,咱们才好给他说媳妇啊。有了媳妇一祥也就算是成了家,咱们就是走了也不挂念他了。”
“你快别说了,你这一说,我更想哭了。”
“你可别哭,一祥一会儿就过来了。你该高兴,一祥有了活干,咱们得使劲高兴。”
真空包装鸡就在做烧鸡的屋子隔壁,包装机还没到的时候,刘大银就收拾的干干净净的。
有了工人,刘大银总算能喘口气了。
现在真空烧鸡卖的很好,陈建国一个人一天就能卖二十多只不到三十只,还有两个人是慕名来的,一次就拿一百多只烧鸡,刘大银家里已经没有多少库存了。
卤蛋卖的也很快,鸡蛋进价是三分多不到四分钱,刘大银卖五分钱一个,陈建国的妻子在火车站支了个摊子,专门卖卤蛋,听说卖六分钱一个,卖的也很不错,一天能卖一百多个,好的时候能卖不到两百个呢。
陈建国的妻子说了,买卤蛋的大部分是出差或者出远门的。这卤蛋保质期长还好携带,出门带上它,既能当主食又能当菜吃,好卖的很。
这三样里,就是鸡爪子卖的最不好了。
虽然卖的不好,可一天也能卖出几斤,刘大银决定一天只生产三个小时的鸡爪子,别的时间都用来生产烧鸡和卤蛋。
第103章 创业路
真空烧鸡的销量稳定上升,这要是到了年底,肯定还会卖的更快。
只有王一祥一个工人生产就快跟不上了,刘大银决定再找一个工人。
正好小姑子的两个儿子来省城玩,刘大银就把他俩留下了,给刘大银干活。
管吃管住,每个月比王一祥的工资高五块钱,毕竟他俩要熬夜。
王一祥下了班以后,他们两个人一个人干上半个夜,一个人干下半个夜。
刘大银给小姑子打了电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第三天就收到了小姑子发来的电报,表示愿意让他们干,他们要是干的不好,刘大银不用客气,抽他们就行。
果不其然,到了年底真空烧鸡的销量蹭蹭蹭地往上涨,一天能卖出两三百只。
买的人都说这烧鸡好保存,正好过年以后走亲戚用。
真空包装机一刻也不停歇,生产这烧鸡,卤蛋和鸡爪子。
幸亏家里有自己的养鸡场,刘大银提前准备了许多公鸡,要不然现在到哪里去找烧鸡,都是一个难题。
这个年过完以后,李家烧鸡店的名气更大了,有些人看到商机,就来刘大银这里批发真空烧鸡和卤蛋,带到别的地方卖。
刘大银心里想了好几回,终于下定决心,再买一台真空包装机。
要是只做烧鸡,一台包装机是没有问题的,可再加上卤蛋和鸡爪,一台机器就不够用了。
尤其是卤蛋和鸡爪体积小,一分钟加工三十个根本就没有多少重量。
这进口机器的事,还得找省里。
刘大银穿上自己最好的衣裳,再次去了省委有关部门。
接待她的还是一个熟人,就是第一次到刘大银家里考察的人中的其中一个。
那人看了刘大银一番,问道:“同志,你是不是李家烧鸡店的那个店主啊?”
“是我,我姓刘,同志您喊我刘同志就行,”刘大银手里攥着自己的包,说道:“同志,我这次来,还想请你再帮一个忙,我还想再进口一台真空包装机。”
“你还要再进口一台真空包装机?”接待她的同志有些惊讶地问:“你那台包装机不是才收到没多久吗?”
刘大银解释道:“同志,是这样的,我的烧鸡卖的很好,一台包装机就有些不够用了,所以我想再进口一台,两台机子一起干,就能为国家创造更大的利润了。”
接待刘大银的那个同志在心里咋舌:这一台机器就一万多元,这才多久啊,这个女同志就又要再进口一台了。
两台就是两万大几千元,他们整个办公室的同事都拿不出这么多钱啊。
心里不管在想些什么,接待刘大银的工作人员脸上都带着职业性的笑容:“刘同志的要求我做不了主,要给上级汇报以后才能给你回复,刘同志后天再来吧。”
刘大银赶紧道谢:“那谢谢同志你了,我后天再来。”
从省委出来,刘大银碰到一个熟人,江安妮。
她满脸是泪的从省委出来,两个人都看到了对方,又同时别开了眼睛。
刘大银就当没看见江安妮,骑上自行车就要走。
“你等一等。”江安妮喊住刘大银,像是有话说。
刘大银一条腿都上去了,只能再下来,面无表情道;“你喊我有什么事?”
江安妮脸上的泪已经擦干了,低着头问道:“开林的病什么样了?开元去年上了小学吧,他的成绩怎么样?在学校受没受到欺负?”
刘大银很想冷笑一番,这省城就这么大的地方,她要是真的想知道两个孩子怎么样,不会自己去看吗?
不过刘大银最终还是没笑,维持着扑克脸:“开林的身体好的差不多了,再做几个月的治疗就能完全康复了,开元的学习很好,在学校交了很多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