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的病一天比一天重,她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最不放心的就是女儿。因此,皇帝希望尽快定下祝明月的亲事。
这时候,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有人告发李丞相谋反,他全家被捕入狱。
祝明月知道谋反是诛灭九族的大罪,她不相信李鼐父子会做这样的事。她向父亲求情,却没有用。
皇后已经卧床不起,药物已经无效。祝明月天天在旁边照料。
皇帝也无心朝政,天天守在妻子床边。祝明月端过熬好的药,皇帝接过去,打算亲自喂药。
“喝一点吧,喝了你的病就好啦,”皇帝像哄小孩一样,哄妻子吃药。
皇后摇摇头,她已经讲不出话,她知道吃药也没用,丈夫还会责怪开药的御医,干脆拒绝吃药。
祝明月的眼泪流了出来。她没想到,母亲一下子病得那么重。她不能失去母亲!而且,她已经打听到,李丞相已经被定了谋逆大罪,很快要被满门抄斩。母亲的情况,也求不了情。要怎么救李鼐?
皇后拉住祝明月的手,看向丈夫。皇帝知道她的意思,她是担心女儿的终生大事。
“你放心,”皇帝柔声道:“新科状元一表人才,我今天就赐婚。你赶快好起来,等着参加大婚庆典。”
“不,”祝明月连状元的脸都记不得,怎么愿意嫁给一个陌生人?但是,这是母亲最后的心愿,她也不愿意让母亲抱憾而去。
嫁张逢春,现在更不可能。
父母都看着她,她心一横说:“我要嫁给李鼐!”现在只有这个办法,可以救李鼐。情况紧急,只有先救人再说。
而且,也能完成母亲的心愿。
“不行!”皇帝惊道。但是,这个女儿的倔强,他也是知道的。
看着妻子担忧眼神,皇帝心软了,考虑了片刻,他同意了。
皇帝封李鼐为驸马都尉,赐一座京中大宅作为公主府,并赐了丰厚的嫁妆和数百奴仆。
几日后,公主大婚,十里红妆,全城同庆。
祝明月婚后不久,皇后就去世了。
皇帝自从皇后死后,极尽哀思,性情变得十分古怪。他经常发脾气,杀了不少功臣,大家都惧怕他。
公主府中。
李鼐在院子里,喝得醉醺醺的,桌上还放着几罐酒。
李家除了他,都被满门抄斩。他的将军职位也被撤除,只剩下驸马都尉的头衔。他虽然喜欢祝明月,却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终日酗酒度日。
祝明月走到他身边。
“全家人都去了,留下我一个,有什么意思?”他叹息道。祝明月心中也难过,试着鼓励他,但他不再说话,接着大口喝酒。
祝明月记得和张逢春的约定,她也相信他会遵守。可是,她嫁给了别人;而且,父亲也不会放她走。但她的心里,实在很想他。
他们会有重逢的一天吗?
第三十六章
这日,祝明月进宫。
母亲留给她一些首饰物事,她想去坤宁宫拿回来。皇帝没有立新后,坤宁宫失去主人,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几个宫人在打扫。
祝明月缓缓走进去,里面还是老样子,所有皇后的东西,都保留原样,一尘不染,仿佛主人不曾离开。
宫女把东西取出来,祝明月打开,慢慢翻看。想起母亲,她眼睛湿了。
屋里的宫女和太监忽然全部跪下,原来是皇帝来了。
祝明月吃惊地看着父亲,他神情哀伤,几日不见,竟然像老了十岁。
皇帝坐下来,看着女儿整理东西。最近,他常常一个人来这里,静坐良久。祝明月不知道要和他说什么,也保持沉默。
“那把梳子,还有那个簪子,都是你娘年轻时,最喜欢用的。这些东西,你要好好保存。”
祝明月听到父亲说话,看看手上母亲的遗物,点点头。
“你娘跟着我,吃了那么多苦,如今才过上好日子,她却走了!仔细想来,一切都毫无意义。”
祝明月没想到,不可一世的父亲,会说出这么丧气的话。那个叱喝风云的枭雄,到哪里去了?她一直以为,父亲纳了那么多妃子,对年老色衰的母亲,已经没有多少感情。看来,她错了。
皇帝看着女儿酷似妻子的眼睛,心有愧疚。这女儿,小时候跟随父母漂泊不定,还曾经流落在外。
祝明月整理好东西,问了一直想问的事。
“父皇,你为什么要杀李鼐的父亲?我不相信他会造反。“她一直不明白,父亲能善待百姓,可是,为什么对跟随他的功臣,那么残忍?
皇帝听了这话,表情复杂。李丞相居功自傲,结党营私是真的;谋反倒是不至于。但是,李丞相权利太大,几个儿子又是武将,手上有兵权,他实在是放心不下。
“朕是为了太子,”皇帝说。他怕太子将来登基,驾驭不了这些厉害的开国功臣。只有除掉,才能安心。
祝明月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一时哑然。
“你以后没事,多到宫里来走走,长乐宫还给你留着。晚了,可以宿在宫中。”临走,皇帝对祝明月说。他希望常常看到女儿。
祝明月看到父亲这样,觉得他有些可怜,从此以后,有时也会到宫中来,陪陪父亲。或听他追忆往昔,或陪他用膳。
众人都道,长乐公主是今上最宠爱的女儿。可惜,嫁了罪臣之子。
公主府里,李鼐依然终日不语,以酒浇愁,仿佛变了一个人。祝明月知道,他们不像正常的夫妻,也有委屈。
但是,她现在不能离开李鼐。她了解父亲的性子,如果不是有这个婚姻,父亲早就杀了李鼐。
几年后,皇帝驾崩,新皇继位。
祝明月十分伤心,她原以为她讨厌父亲,却原来不是这样。她的父亲,不但驱除鞑虏,为家族带来荣光;也为天下百姓带来一个繁华盛世。她以父亲为傲。
她听说,陈丽贞已经离开洛阳,带着旧部远走苗疆。
李鼐和祝明月也打算离开京城,送李鼐父亲的灵柩回家乡安葬,并打算在故乡定居。
在途中,两人居然遇到了英儿。
她已经成了一个农夫的妻子。那农夫说,自己几年前外出,在庆阳城外看到一个昏迷的女孩,就把她救醒。但这姑娘不记得自己是谁,为什么昏倒。他只能把她带回家。后来两人就成亲了。
李鼐并没有和妹妹相认,他不想让英儿回忆起悲惨的经历。她现在过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安排。
两人回到故乡。
李鼐精神好了一些,不太喝酒了,他喜欢到附近寺庙里听经。
有一天,他郑重地告诉祝明月,他打算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祝明月惊讶地说不出话。
他又说:“月妹,我知道你心有所属,和我成婚,只是为了救我。”他递过一页纸,“现在,你是自由之身,可以去找那人。”
祝明月看看那纸,是和离的文书,一时呆住了。
不久,李鼐在城外的归元寺剃度出家,法号了空。
尾声
一个月后,杭州城。
正是江南最美的季节,草长莺飞。一列马车驶入城中,在街边停下,出来一个身着红衣的女子。
她走在街道上,看着繁华的大街和行人。
街边有个求签算命的摊子,围了不少人。
红衣女子算了一卦,这里的签词很特别,都是诗句。她抽了一支签,上面写的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女子很惊奇,签词上居然有自己的名字。算命先生说,这是上签,预示团圆。她脸上露出笑容。
她付了卦金,继续往前走。忽然,她注意到这条大街上,好几个店铺都挂着“张记”的标示。
杭州张家的店铺重开了。过了这么多年,仿佛一切又回到了从前。
她走近张记珠宝店。
里面一个掌柜模样的俏丽女子,正在招呼客人。客人走了,一个男子贴心地端着一杯茶,送到她面前。
“绿萝,讲那么久,渴了吧?快喝点茶。”
女掌柜却撇嘴道:“林长生,你又忘了,我喜欢喝的茶,不是这种!”虽是责备,却颇有些撒娇的味道。
男子一拍脑袋,“娘子,我马上去重新泡!”说完,两人携手,走近内室。
张家老宅。
红衣女子走进院子,似乎很期待,又有些紧张。
花园里,茶花开得正艳,姹紫嫣红。张逢春坐在一只藤椅上,正在品茶。他还是老样子,一身白衣,脸上挂着满不在乎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