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是门技术活+番外(56)

王氏在家,两人少不得要先去请个安。

言谈间,张溪提及张澜即将远赴嘉峪关之事,王氏顿时大惊,问:“边关已经这么紧急了?”

她只听黄伟叹息过几回朝堂上关于对高昌国是战是守吵得不可开交,原来边关情势竟然这么紧张,需要英国公府派人支援了吗?

张澜连忙笑答道:“倒也不至于。只是父亲和二哥驻边关,为人子、为人弟,我和三哥想去帮忙罢了。”

并不提克里木蠢蠢欲动之事,免得王氏悬心。

饶是如此,王氏还是对着张澜好一番叮嘱:“你们兄弟俩有孝心,这是好的。然而边疆苦寒、刀剑无眼,你们万要保重自己,也要帮着国公爷,把那群侵扰边关、劫掠边民的贼人都打回去,让他们再也不敢犯边!”

想起死于流寇之手的父母家人,王氏不由地红了眼圈。

“多谢夫人教诲,我都记下了。”张澜郑重施礼道谢。

王氏欣慰地点点头,道:“我这里还有事,就不留你们了。”

说罢,吩咐黄宜安:”喜姐儿,替我招待好张小姐和四少爷。”

张澜感激地深施一礼,同黄宜安和张溪出了正房,一路去了花厅。

“阿梅,你去厨房准备些点心来。”黄宜安吩咐阿梅。

张溪看了兰心一眼,吩咐:“你也去帮忙。”

兰心应诺,同阿梅一起出去了。

张溪起身,踱到门口站着。

张澜朝门外看了一眼,起身冲黄宜安拱手行礼,道:“此去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因此我特地请示了母亲,暂缓提亲,等我从边关归来,再正式请媒上门提亲。”

黄宜安还了一礼,难言忧色,低声问道:“边关情势如此紧急吗?”

前世克里木也曾在此时骚扰边境,不过朝廷并未派兵增援,只是命英国公率领三军将士紧守嘉峪关,严防克里木率兵侵入腹地。

双方交战数次,克里木见无法冲破英国公布置的防线,便转而南下。

西北边境才得以重获安宁。

张澜本想瞒着黄宜安,然而见她一脸认真忧切,敷衍的话便说不出口了。

黄小姐聪敏不凡,怎可与一般女子等同视之?

“眼下尚未见异动,不过父亲推测,克里木不会一击即退,只怕还有后手。”张澜说着,便将高昌国内的情势也简单跟黄宜安提了提。

黄宜安皱眉忧思。

前世此时她一心忙着选后之事,对于其他事情甚少留意。这之后不久,宫里便下诏立她为后,她就更没有心思再理会其他的事情了。

不过,既然前世边境最终重获安宁,英国公与诸子亦平安凯旋,想来今生也不会有什么大的变故。

“即便是如此,你也不必特地延缓提亲。”黄宜安踌躇片刻,终是垂首低声说道。

第71章 护送西行

在此之前,她只是想借这桩婚事躲避前世的命运,然而张澜在出征之际,特地来同她说明提亲之事暂缓,说半点感动都没有那是假的。

少年人的纯挚与诚恳,让她觉得愧疚却又安心。

或许从这一刻开始,她可以试着单纯考虑这门亲事,考虑张澜这个人,而不再只想着考虑避开前世之祸。

一直以来纷乱不宁的心绪,突然间就安定了下来。

黄宜安抬头看向张澜,等待他的决定。

张澜没有想到竟会等来黄宜安的这句话,错愕之后,旋即一脸狂喜,激动得不知所措,好半晌,才喃喃道:“你放心,我定会平安归来的!”

等他归来之时,便是聘娶她为妇之日。

黄宜安垂首点头,心里却轻轻叹了口气。

既然张澜有他的坚持,那她也不好让他为难。

“那你此去,一路上要注意安全,保护好自己。”黄宜安诚恳道。

“嗯!”张澜重重地点点头,先前的不安担忧,眼下都成了豪迈与无畏。

“对了,等我到了边关,正好可以帮你打听种棉花的事情,保证比章大人信上说的还要仔细!”张澜笑道,言语温柔,“等我回来,再细细地说给你听。”

黄宜安点点头,眉目舒扬。

……

乾清宫,祁钰地指着张池和张澜的奏章,皱眉问道:“英国公的两位公子想西赴嘉峪关与父兄助战,内阁为何驳回?”

冯永亭对此早有准备,不疾不徐地解释道:“眼下朝中为战还是守吵得不可开交,陛下此时同意两位公子西赴嘉峪关,只怕朝臣会误以为陛下要对高昌国用兵,震动不安,因此张大人才予以驳回。”

祁钰拿着奏章的手不由地握紧,道:“这不是正好。让他们以为朕有了决断,也省得日日上朝都吵成一锅粥,每每都要元辅费心调停了!”

冯永亭躬身笑道:“陛下所虑甚是。然兵戈无小事,首辅大人以为此时对高昌用兵,非但无益,反而会引得朝堂动荡、百姓不安,因此予以驳回。”

祁钰压了又压,才勉强将满肚子里的怒气压了回去,然而面色终是难言阴沉。

冯永亭看在眼中,却松了口气。

皇帝喜怒形于色,他才好揣摩圣意嘛。

……

请战的奏折被驳回,英国公府上下都吃了一惊。

“看来,朝廷是不准备对高昌国用兵了。”张潭皱眉叹道。

敌人肆意挑衅、劫掠边民,朝廷却固守不出、一味退避,这难道就是大国风范吗?

想当年,太祖皇帝横刀纵马、驰骋天下,让四方之国臣服的威势,何等威猛无敌!

如今竟连个小小的高昌国都奈何不得了吗?

英国公夫人沉思片刻,肃然道:“既然朝廷不打算出兵,那池哥儿和澜哥儿明日再上道折子,只说是担忧父兄,请旨前去探望,半个字都不要提与高昌国作战之事。”

张池和张澜应诺。

……

乾清宫内,祁钰看着再次被内阁票拟驳回的奏章,气得差点直接把奏章摔到地上。

看了一眼垂首侍立的冯永亭,祁钰将奏章搁到一旁,继续往下看。

稍晚些时候,李太后照例端了羹汤进来。

冯永亭便退了出去。

祁钰如往常一样,连忙起身接了过来,又恭敬地请李太后坐下,笑道:“这些小事,交给宫女内侍做就行了,母后何必事事亲劳?”

李太后笑道:“哀家搬到乾清宫,就是为了方便照顾陛下的。若是事事都交给下面的人去做,那哀家不如搬回慈宁去好了。”

“那母后还是留在乾清宫吧。有您在这里,孩儿觉得踏实、安心。”祁钰笑道,端着羹汤细细品味起来,不时赞赏几句。

李太后见了,笑容愈发深了。

母慈子孝,有些话才好开口。

吃到一半,祁钰搁下汤匙,叹息一声,道:“孩儿安坐宫中,尚有母后悉心照料,英国公为国负伤,身边却仅有张小将军,且还时时将其派出防戍。孩儿每念及此处,就深觉愧对功臣,寝食难安……”

李太后脸上的笑容逐渐淡去,过了片刻,才问道:“陛下可还是想对高昌用兵?”

语气清冷严肃,已不复先前的慈爱温和。

祁钰摇摇头,叹道:“元辅谋虑深远,力主固防,孩儿不敢违背。”

李太后闻言,脸色微霁。

“只是,英国公的两位公子今日再上奏本,非是为了请战,只因家中老少甚是悬忧英国公的伤势,他们兄弟二人不忍见英国公夫人日日垂泪,这才再次上奏,请求前往边关探望的英国公的。

“还请母后怜惜他们一片孝敬赤诚之心,且允准他们的奏请吧。”

祁钰哀声道,说着,将张池和张澜的奏本奉上。

眼下他尚没有能力否决元辅的票拟,因此唯有求助母后。

李太后作为辅子上位的寡母,对于英国公夫人的悬忧之情自然是深有体会,听罢祁钰这段话,已是略微动容。

等看罢张池和张澜言语质朴、情意恳切的奏本,更是心生怜悯。

祁钰见状,遂趁势劝道:“再说了,父亲有恙,为人子者千里探望,这本就是人之常情。张家两位公子如此郑重地接连上奏恳请,说到底,还是敬畏皇权,谨守为人臣者的本分。

“母后不看别的,就单冲他们这份敬意恭谨,也该赏给英国公府这份体面。”

李太后沉吟片刻,道:“若只是如此,那陛下便准了他们的奏请吧。只是,不许拨给他们兵马。”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