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大大地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到了英国公府和李府,他们才惊讶地发现,这两府竟然平静得跟没事人似的,好酒好茶地招待他们,完全不见半点着急不安。
可是英国公府和李府的人沉得住气,他们可沉不住气,谁让他们没有对方那么雄厚的实力,可以泰然自若、安居不动呢?
寒暄过后,他们便立刻道明了来意。
然而让他们惊愕又无奈的是,无论是英国公和李总兵,均对此事表示绝对的服从与支持,并言明若是自己军中存在这样渎职贪婪、辜负圣恩之事,别说是张圭了,他们自己都不会放过那些罪人的,定要严惩不贷!
那些前来寻求抱团的人,本来身份就不如英国公和李总兵,又比不得他二人威名赫赫、极得圣眷,此次前来就是为了抱大腿求带一把的,见状哪里还敢痴缠,只得怏怏离去。
大齐幅员辽阔,卫所设置亦多,利益牵涉广泛,张圭此举自然引起朝堂动荡不息、每日吵嚷。
然而在张圭的绝对权力和铁腕政策之下,虽然各处流血冲突时有发生,但是清查一事依旧坚定地推行了下去。
英国公听得清查之事进行得不顺利时,叹息一声,遥望西北,低声叹道:“这次多亏了皇后娘娘提前示警,否则咱们这会儿也该手忙脚乱的了。”
他自认治军严明,但是手底下兵多将广,难免有贪婪无度之辈,虚报兵丁、屯田、战功之类的事情虽没有闹大的,但要真被张圭的人查出来,再被有心人以此胁迫,还真不好办。
别的不说,张圭可是一直想要找机会收服他为己用呢。这回要是真被张圭抓住了痛脚,只怕就不好脱身独立了。
对于做了几代忠君爱国的纯臣的英国公府来说,此时被迫投靠权臣张圭,未来还真是晦暗不明啊……
英国公夫人闻言,亦点头感叹道:“对啊,这次多亏了皇后娘娘了。”
佛家讲求因果,英国公夫人现在无比庆幸自己和张溪当初与黄宜安和黄家种下了善因,这才结出了如今的善果。
张溪闻言笑道:“自然是要好好谢谢安妹妹的。不过,我看陛下那意思,即便是安妹妹没有提前示警,他也会暗示咱们的。要不然,陛下也不会提前与李子桢商议此事了。”
李子桢是执掌辽东军的李总兵的嫡子,皇帝拿此事咨询李子桢的意见,除了表达信任、倚重之意,分明就是要借李子桢之口让辽东军早做准备。
而她是李子桢的妻子,也是英国公唯一的嫡女,李子桢知道了此事,又怎么会不提前知会岳家一声呢?
英国公闻言颇为感动,冲着皇宫的方向遥遥一拜,道:“老臣多谢陛下信赖!”
英国公夫人和张溪亦施礼拜谢。
……
清查卫所之事,艰难而又坚定地推行了下去。
从九月下旬,一直到腊月初,才终于借着查清才发粮饷的机会,基本结束了清查工作。
根据上报,各处卫所,包括西北军和辽东军均有大小不等的虚报、瞒报等渎职事件——这也是英国公和李总兵的精明之处——兵多将广的西北军和辽东郡若是干净得揪不出一点错处来,岂不是更加惹人生疑吗?
不过,能被查出来都是些小事,处理几个人、抄没一些私财,便能了结了,动不了西北军和辽东军的根本。
英国公得闻奏报,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私下里跟英国公夫人赞道:“经此一事,就可看出澜哥儿是个可造之材。这当镇守一方的大将,可不是光会打仗就行了。”
英国公夫人亦点头笑道:“我没有你想得那么远。只是经过此事,看到澜哥儿没有消沉懈怠、一蹶不振,我就放心了!这孩子,果然是长大了,也懂事沉稳了!”
然而英国公夫人这话说完还没有两天,张澜就闹出一件十分不懂事的事情来,气得英国公夫人差点晕了过去。
那天正是腊八,前头来人传话说是有内侍来了,英国公府众人以为是照例赏赐腊八粥的,连忙都起身整理好衣冠,说笑着去前头迎接天使和赏赐。
然而让他们意外的是,来人竟然是田义,带来的也不是腊八粥,而是祁钰的一道口谕。
“国公爷,陛下请您立刻去御书房,有要事相商。”
第242章 要帮他吗
已经进行了一轮辩驳。田义神色严肃,把英国公府众人吓了一跳。
英国公连忙将田义请到一旁,低声请问道:“敢问田公公可知陛下召见所为何事?”
田义本就没打算瞒着,见英国公问,立刻低声答道:“是贵府的四公子上了封奏折,请求根据实际情况,重新量定被俘的叛降官员的罪行,不要一律处斩。
“张首辅对此大加驳斥,暗指四公子为叛降之人求情,别有居心。陛下因此特命我来通传国公爷入宫答话。”
英国公立刻就明白了田义话里的深意,连忙冲皇宫的方向郑重施礼谢道:“多谢陛下回护之意。”
祁钰如果不是有心偏袒英国公府,根本就不会派田义召他去答话,直接按照张圭的弹劾,查证张澜的“罪过”就行了。
这是要给他一个自辩以证清白的机会。
英国公说罢,又回头冲田义拱手道谢:“多谢田公公告知。还请田公公稍待片刻,容我换身衣服,再随您一起入宫拜见陛下。”
虽说田义告知实情,肯定是受了祁钰的指示,然而这份人情英国公府还是要记着的。
田公公立刻还礼谦逊道:“国公爷请便。”
英国公便迈步回房。
英国公夫人连忙跟上前去,服侍英国公整理衣冠。
英国公世子上前,亲自塞给田义一个厚厚的红封。
方才他虽然没有听到田义都说了什么,但是从英国公的表现便知田义对自家多有提点,这谢金肯定是要奉上的。
田义推脱了一下,便接受了。
这都是惯例常情,他也不好太孤介高洁了。
英国公很快便出来了。
英国公府众人一路将英国公和田义送出府去。
待人一走远,众人立刻回了书房,关闭门窗,屏退下人。
“母亲,出了什么事情?陛下为何突然派田公公来传召父亲入宫?”英国公世子张瀚急忙问道。
先前父亲佯称整理衣冠,肯定是要借机告知母亲个中详情,让家中早做安排的。
果然,英国公夫人沉声道:“澜哥儿闯祸了。他上书请求不要将被俘的大齐叛降官员将士等一律处死,要依据实情,重新量定他们的罪责。
“张首辅对此十分不满,言谈之间暗示澜哥儿包庇叛徒、居心不良,想要借机打压英国公府……”
“什么?!”
众人惊讶又愤怒。
“母亲,澜弟忠正纯善,怎会有不臣之心?!”张潮愤怒道。
世子张瀚则想得更远些,沉思片刻,道:“只怕是这次清查中,张首辅没有抓住西北军的把柄,所以才要趁机诬陷澜弟,给英国公府罗织罪名,借以减轻在军中推行新政的压力。”
毕竟,西北军和辽东军是大齐最赫赫有名的两支军队了,要想推行新政,这二者肯定是首当其冲的。同样的,只要吃定了这两支军队,其他的自然更不在话下了。
“或许还不止呢!”英国公夫人叹道,“你们父亲的意思是,张圭一直想拉拢他,以提升自己在军中的威望和实力,却每每都被你们父亲拒绝了。
“因此打击报复也好,趁机胁迫收服也好,总之,张圭这次只怕不会轻易放手。”
张池怒声道:“不放就不放!难道咱们还怕了他不成?”
张潮亦愤然附和,怒发冲冠。
张瀚看着两个激动得恨不能立刻操起家伙就去找张圭寻仇的弟弟,连忙喝止道:“事情还不清楚呢,你二人绝不可莽撞行事!免得横生枝节!”
英国公夫人亦连忙劝阻道:“听你们大哥的,一切都等你们父亲回来再说!”
张潮和张池见状,只得忍气应下。
……
皇宫,御书房。
英国公和张圭已经进行了一轮辩驳,各自僵持不下,暂时进去中场休息阶段。
祁钰见了,这才缓缓开口劝解道:“二位乃肱骨之臣,一文一武,国之柱石,切不可因一点小事而伤了和气。古有将相和,才有赵国的不畏强秦;今有二位和衷共济,才能开创我大齐的中兴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