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滩鸥鹭记+番外(715)

作者:桃桃和沾沾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倒也不太惊慌,管他们是文帝还是武帝,说白了,任谁最后坐上那把椅子,不还是他们老陈家的江山么?

这话说得在理,这么一说,大家便都举一反三了:没看之前武帝已经下诏赦免了宗室和朝臣么?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大家继续安分守己,那就跟之前太子即位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的。

放下心来的老百姓们,便依旧安心地过自己的日子。

当然,朝臣们不会这么天真,虽说武帝已经说了会赦免他们,但所谓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再说了,坐牢砍头是不会了,但原有的官职俸禄当然也不会再给你了。

还想继续保留?那就得看你的表现了!

都是在朝堂里混了不知道多久的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明面上依旧,背地里的小动作却开始多了起来。

于是本来夹着尾巴做人的谢氏族人,连带当初被谢家波及的姻亲如威远侯府纪家,这些本来门庭冷落的人家,开始时不时有人上门了。

好在这些人家也都算是见识过了世态炎凉的人家,何况如今还在陈长安这边地盘上,自然都是关门谢客,依旧过自己的艰难日子。

人在经历了一番低谷之后,再看之前的很多人和事,便都有了不同的思量。

当初花团锦簇如闻太师府,不也一朝楼塌尽掩埋?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能就此放松大笑了。

同样有不同思量的还有宗室们,相比朝臣们,他们的心里更加纠结,为此,礼亲王还私下里找了他的堂兄弟们悄悄商量了一番,思来想去,总觉得自己这边胜算不大,于是满堂叹息声。

后来不知谁先说起的,很多年前那桩破事竟然被再次翻了出来,说得大家更是心里一紧,是啊,当初大家的小心思先帝是清楚的,那当过他跟前虎贲卫指挥使的武帝自然也是清楚的,加上大家也曾联名把她给除了族,虽说也算是迫于文帝威权,但他日万一被她攻破了京城,那可说不清…不行,还是努力保住文帝这边吧,管他到底是不是陈氏血脉,反正跟自家一样姓陈就行了。

姓陈…想到这里,又不知谁嘀咕了一句:“武帝就算是个女的,不也是姓陈么?”

对啊!犹如一语惊醒梦中人般,大家都反应了过来:既然都姓陈,那…其实谁当皇帝有分别么?谁当了皇帝不都需要有宗族么?那不管是文帝的宗族,还是武帝的宗族,不都是自己这帮人么?

这么一想,大家的心里便觉得安定了几分,没之前那么怕了。

甚至有几个人更是琢磨开了:怪不得行宫里那祖孙三代一直不露面不选边站呢,合着早就把这层厉害关系给想清楚了啊,咳,果然,跟过太宗皇帝的贵妃娘娘不是一般人,看得比谁都清楚呢!

于是自认想开了的礼亲王们,便开始了自以为很聪明的明哲保身模式。

具体怎么个操作法呢?譬如说,过继给康王府当了世子的那一位,本来是忠王府的孙子,眼看年纪到了,之前忠王妃和世子妃婆媳俩还在兴兴头头地给自家“侄孙”“侄儿”相看媳妇呢,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思,找的是礼亲王妃娘家的一个侄孙女。

当初也是礼亲王妃自己主动提起来的,后来婆媳俩去看了下那姑娘,确实挺不错,于是两家大人就在口头上同意了。

本以为这事就这么定了,就差媒人上门、交换庚帖,谁知如今竟然变卦了—

据说那姑娘生性孝顺,她家祖母也就是礼亲王妃的大嫂最近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那姑娘为了祖母的身体特意去了趟大相国寺求了个签,回来后说是这一年内不可议亲,方能保家人平安。

还有这么善解人意的签?气得忠王妃婆媳俩在府内大骂了一番礼亲王两夫妻,又大骂了一番越来越趋炎附势的大相国寺和尚们。

这事后来被忠王爷知道了,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也多了几分掂量,找了儿子和府里幕僚们一合计:切,无利不起早的这对夫妻,是要开始脚踏两只船了吧?这是生怕哪天武帝要来找自己算账吧?

既如此…议亲不成,就当给自己提了个醒吧!忠王爷觉得,为了忠王府阖府上下,自己得做个决断了。

于是等到后来神策军围城逼宫,何皇后之父、中南道何总督据说也明确表态了对武帝的支持,加上武帝所率军队已势如破竹般南下,康王府世子、原忠王府世子嫡出第二子,便在大雪纷飞的腊八日,很是突然地死了

第903章 争渡争渡(下)

这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据说在大相国寺一如往年的腊八施粥之时,康王世子也令人去寺里打了一碗回来吃,图个佛陀保佑嘛!

可是也不知怎的,也不知是那粥里的花生和莲子之类煮得不够软,还是当时吃得太急了点,总之几勺腊八粥下肚,世子爷竟然开始咳了,咳到后来,甚至变成了捶胸顿足。

那康王府里如今除了几个管事嬷嬷,也没有个正经长辈,据说世子在进餐时又不喜欢很多人在旁边伺候,是以等到在旁边伺候的小丫鬟觉得不对、急匆匆跑出门去叫人时,世子已经咳得上不来气、脸都要发紫了。

而等到外头的人进来,世子人已经软在地上人事不知了。

年关将近,大家都在发愁如果京城还是被这么继续围困着,也不知文帝武帝俩兄妹之争什么时候能结束,能不能让大家过上一个祥和的春节,是以康王世子意外死亡这件事,一开始并没引起太大的动静,倒是大相国寺因此而停止了施粥,引起了很多普通老百姓的微辞,但也没有办法,再想多打两份粥,其实也就只是腊八一天,早晚的事。

倒是后来忠王府的反应,过了几天,也还是渐渐让人议论了起来—

据说当时忠王妃和世子妃婆媳俩一听康王府那边来报,顿时哭得昏天黑地,发疯一般地想要摆脱丫鬟婆子们的阻挠想去康王府看还未入殓的亲孙子儿子最后一眼,忠王世子却出来说话了,说既然已经过继给康王府了,那就只是自己的堂侄子,先让忠王世孙陈永旭过府去看看需不需要帮忙,但一应丧事礼仪等,还得皇上和宗人府那边先拿个章程出来再说。

忠王妃婆媳俩自然不肯,世子妃不敢骂,但忠王妃还是可以骂的,当下气得人就直接扑上去了,可惜刚开骂了两句:“你个畜生,那可是你亲儿子—”

就被闻讯赶来的忠王爷给喝止了。

本以为王爷也跟自己一样心疼这么突然死掉的亲孙子,不想忠王爷却站在儿子那一边,说既然已经过继出去了,那就不能再把他当自家孙子看,康王府世子的事自然会有皇帝这个亲堂兄和宗人府那边接手。

“还望母亲节哀!”跪在地上垂头丧气的世子也跟着说了一句。

忠王妃气得一口气没上来,身子一软,晕了过去…

康王府世子还未议亲,京城又正被叛军围困,于是这场丧事也就简单地办了,棺木暂时停灵在府中。

本来这事也就这么过去了,老百姓们议论一阵,也就随他去了,如今都过了腊八,往年这会儿应该开始热热闹闹地置办年货了,现在倒好,京城被这么围着,里头的人出不去,外头的人也进不来,别说置办年货了,再过一阵子,一日三餐估计都要成问题,谁还管什么别人家的丧不丧事啊。

当然,不愁吃穿的人家还是有的,譬如王公贵族们,于是过了两天,作为宗人府令的礼亲王出来说话了,大意是康王府世子年龄未及弱冠,又尚未成婚,最好还是停灵到大相国寺这样的寺庙里,也算是为他身后事考虑。

话说得委婉,意思也不是很明白,反正跟自家没什么相干,据说如今非常时期,上康王府吊唁的人也没几个,这个本来让大家羡慕嫉妒的少年,停灵到哪里便也就没什么人在真正关心了。

只有忠王府那对婆媳,气得在府里又是大哭了一场,之前连她们都隐隐约约听到些风声,说康王府世子死得蹊跷,怕不是碍了某些人的眼吧?

当时婆媳俩还凑一起琢磨过,虽说此事不能细想,以后逢年过节的,也就只能给这没福气的孩子多烧些纸钱吧!

谁知转眼又听说要挪到大相国寺去停灵了,唉,可怜的孩子,死得不明不白不说,如今连府里都不让久待,哪里有正经亲王世子该有的待遇,越想越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