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好,最起码,免了事先不知情的自己翘首期盼、胡思乱想的负担,如今便只是意外的喜悦和释然。
想到此,陈婉清也是觉得,康王的眼光其实真的不错,关键时刻为子女们挑的人选都是再好没有了:
先是给阿济挑选了洪家表伯父,让阿济无忧无虑地长大,如今又安然把他送回了自己身边;
再是给自己挑了护国公府谢家,宜江人品性格没话说,谢家满府如今也都依然在支持自己;
然后又给自己挑了白流苏和葛俊杰两人,一路护送自己到西北,如今一个是阿宁的助力,一个依旧留在自己身边,哪怕大着肚子也依旧帮自己管着府里上下…
想到此,陈婉清不禁叹了口气:“阿济,要是父王还在,他看到咱们姐弟俩如今总算团聚,不知该多高兴啊!”
这话说得少年低了头,不知该如何回应。
其实在他的内心里,虽然不至于怨恨康王,毕竟父亲当时也跟自己详细地讲了康王当初的情况,但自己与康王并没有见过几次,天长日久的,其实连他的样子都不大记得起来了。
是以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当初在听到父亲跟自己告知的实情时,心里其实更多的是难受,难受父亲要“抛弃”自己了,虽然,他对这位婉清姐姐倒是一直很喜欢,曾经也一直希望自己有这么个同样温柔可亲的亲姐姐。
好在毕竟是个十四岁的少年了,这一路行来,感受着各种与京城不一样的风土人情的同时,不免也想了很多,中间又听那几个谢家侍卫讲了很多当今的局势,心里便多少有些释怀了,也对前路生出了期待。
书院里的先生们都说过,人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如今自己也大了,与其窝在京城里当个承恩伯府的富贵闲人,还真不如这么出来闯荡一番。
再到后来,在关山城呆了几天,听陈婉清陆陆续续讲了很多康王生前的不得已之后,便也慢慢地试着接受这位父王了。
反正姐姐也一直说,洪家表伯的抚育之恩不能忘,哪怕是以后,也要一直以父亲之礼相待:“阿济,你就当自己有两个父亲,两个父亲都爱你、疼你…”
陈婉清在说这话时,心里想的其实是自己:21世纪有个老爸,这里有个父王,两人都愿意用生命来护自己周全,这是自己的莫大福气。
没想到如今的弟弟跟自己在这方面竟然也境况相似,于是姐弟俩不免又亲近了几分,待到阿济穿上陈婉清亲手为他做的衣服,两人已经跟那些幼时一起长大的姐弟一般亲密无二了,看得白流苏都有些眼热,言辞间不免也流露了几分。
没想到阿济有次听了,还惊讶地问了句:“流苏姐姐说的可是京城那边的西门家?就是在柳湖边开着天香楼的那个西门家?”
“对啊,小公子如何知道?”白流苏顿时眼睛都亮了:“那天香楼还在么?”如果在,那说明就没什么问题。
“在啊,我有次还让父亲带我去过,因为以前听公主姐姐,哦不,皇上提起过,说那里的烤全羊味道是天下第一,我很好奇。”说到这里,少年有些不好意思。
天下第一,呵呵,陈婉清想着,等他日班师回京,天香楼确实可以称天下第一了,当年皇帝在他们那里不知吃了多少顿的免费烤全羊。
“那,”虽然希望渺茫,白流苏依旧有些期待地问阿济:“小公子可曾见过那天香楼的少东家?”如果西门北也见过,那丁香和母亲就定是无虞了。
“那我倒没见过,”阿济老老实实地回答,这让白流苏眼睛里的光又黯淡了下去,不过接下来,抬头想了下,阿济居然又说了句让白流苏欢喜得差点哭出声来的话:
“不过我记得,那会儿我和父亲去那里吃饭,还有个原因是因为,那少东家据说得了一对双生子,而且还都是儿子,西门家的人都高兴坏了,便说他家所有的酒楼一个月内都通通打八折,生意可好了!”
“厉害啊,小丁香竟然生了对双胞胎!”看来西门家的基因被那位自幼丧母的乡绅之女出身的阮夫人给彻底改良了,陈婉清自己听了也是高兴得拍手,顺便还开起了白流苏的玩笑:
“哎呀,这下咱们的葛大胖只能屈居弟弟了,上头一下多出来两个哥哥呢!”
葛大胖是两人无聊时随口叫的,根据府里几个婆子的个人经验,白流苏的肚子看着肯定是儿子。
“有两个哥哥多好,以后就能护着弟弟了!”白流苏只觉心头无比的舒畅。
偏偏旁边的阿济这时还又接了句:“哦对了,我们当初在太原城落脚时,还在街上看到了一家同样招牌的天香楼,当时因为好奇,我们就进去问了下,那掌柜的说他们就是京城那家的分号,然后我们就在那里吃了一顿,味道确实差不多,菜式也一样。”
“当真?”这下白流苏是直接惊喜地喊了出来…
第891章 重逢(下)
有了这等意外之喜,白流苏可说是片刻也等不得了,见她挺着肚子团团转一副不知该怎么办的样子,陈婉清便决定替她做个主:
“这样吧,流苏,你写封信,咱们现在就派个可靠的人去太原,找下那家天香楼分号,看看是什么个情况,之后再做具体打算。”
倒是不用太担心是陈长安的诱饵,毕竟如今陈婉宁已经称帝,那边定然知道自己也在这里,而京城的天香楼既然都开着,西门家还能欢庆孙子出生,听着应该是没什么问题了。
“哎,奴婢这就去写!”白流苏欢欢喜喜地坐下来开始写信,写得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的,看得陈婉清也是百感交集,凑过去在她耳边低声说了句:“辛苦你啦,我的好流苏!”
“不辛苦!一点也不辛苦,真的!”白流苏赶紧擦干泪,笑着回应:“跟着殿下,是奴婢的福分,更何况,奴婢还…遇见了阿杰,还有了…”低头幸福地摸了摸肚子。
主仆俩心有灵犀,笑笑便过了,之后陈婉清便派人带着白流苏写好的信去了太原。
刚忙碌完,那边歇完午觉的阿桃和阿勉过来了,看着两人神采奕奕、对府里的人好奇又新鲜的样子,陈婉清也是感慨:多像21世纪的自己啊,少年不识愁滋味。
又感慨自己:天哪,我竟然也能发这种感慨了,唉!
感慨完,再次四个人团团坐下,陈婉清便先问睡得脸蛋红扑扑的阿桃:“阿桃,你母亲那边可好?”
“好啊!”阿桃如今长开了,看着跟她的三姨母陈婉宁倒是有几分相似,肤色白皙,浓眉大眼,又穿了身生怕不够抢眼的粉红色骑服,不过脸上倒是跟她的母亲长公主一般,未语先笑,很是活泼,人也健谈,你问一句,她便能给你答起码五句。
阿济小时候也是叽叽喳喳很会说,但如今想必是年纪长了,阿桃和阿勉又比自己年纪小,这会儿却是很稳重地坐一旁没怎么说话。
谢勉就还是少年人心性,听了几句就要打断阿桃的话,反正两人在路上也很是熟悉了:
“哎呀,别说那些有的没的,说重点!”
“你还扯上令堂大人的庄子,长公主去皇庄的事就省了吧,要不要说下你在庄子上吃瓜吃到肚子疼的事啊?哎呀,你别掐我!”
说到后来,陈婉清觉得自己还是先不问了,听听这两小家伙的拌嘴也是挺有意思的,反正看这两人无忧无虑的样子,京城那边应该还好。
又或者说,就算有什么情况,这两小家伙也是一无所知的。
倒是旁边一直听着没怎么说话的阿济,晚上吃饭前想起了一些事,主动过来找陈婉清说明:“姐姐,我怎么觉得,这次到西北来,虽然我在路上也听他们俩说起,都是自己想要来的,阿桃说要学陛下,阿勉说要跟着他四叔,但是他们俩…年纪这么小,大人们其实很舍不得的,阿桃说长公主临别之前一直抱着她哭,说以后不能再顾着她了,让她凡事找两位姨母,哦对了,长公主好像还有信给陛下。”
这话说得陈婉清心里一沉,赶紧又问:“那谢家呢,可有听阿勉说起什么?”
阿济摇摇头:“刚出发时阿勉看着心情也是颇为低落,但他毕竟年纪还小,后来跟阿桃说着说着就好了,不过,后来到了西北见了谢夫人和几个谢家大哥,玉珠姐姐又问了些情况,我后来看着,玉珠姐姐和谢夫人偷偷地哭了,嗯,姐姐,我总觉得,后面有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