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清虚道长的叙述,在座的基本都是当事人,不是当事人的,如康王和景姑姑,也是知道当时情况的,毕竟早饭都喝了皮蛋狍子肉粥,对于那位清谷,不免生出了“真是个倒霉蛋,头一次诈骗竟然就栽了”的想法。
三公主更是手一挥,表示这事跟清虚道长没什么关系,不用道歉:“道长不用感到抱歉,反正他已经被官府抓了。”
“多谢殿下宽宏大量,如此贫道就安心了。”清虚道长如释重负,又朝着三公主一行礼,便欲告退。
“道长请留步!”旁边本来一直在默默听着的景姑姑,却俏生生地说了话。
清虚道长便低头停住了脚步。
“阿宁心宽,觉得没事就好,不过此事,终究也跟乾元观脱不开干系,希望道长以此为鉴才好。”景姑姑笑着说了句季雨菲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话。
这是在敲打乾元观么?还是敲打清虚道长?人家好歹也一把年纪了,这么当面说,似乎,有点不太礼貌啊?
清虚道长却对着景姑姑也行了一礼:“多谢提醒,公主殿下的这份情,贫道记下了!”
“好,那就请道长慢走!”景姑姑笑着吩咐小厮代为送客。
季雨菲对这一幕觉得看不懂,景姑姑的意思,是让清虚道长就此欠了三公主一份人情么?一个道士的人情,以后能用来干什么?算卦?
转头看一下其余人,似乎也没怎么注意,康王已经在问三公主:
“阿宁,这及笄礼可是大事,你这阵子事情忙么?不忙的话,得赶紧跟洪嬷嬷两个进宫一趟。”
袁伯则笑眯眯地说自己这一趟跟着进京来亏了,不仅得留在京城教三公主,还得给她送及笄礼。
“大人无需介怀,回头再让阿宁也给你送一份,今儿起,好歹你也是她师父了!”景姑姑在旁边轻笑。
于是众人又是一阵笑,感觉清虚道长就跟没来过似的。
季雨菲在旁边便趁机问康王,这公主行及笄礼,自家该如何做,是否也要送礼。
康王表示,作为三公主的堂姐,还是要送点礼的,这及笄礼对女儿家意义重大。
不过呢,康王又表示,这皇家公主,尤其是嫡公主,及笄礼跟民间习俗略有差异,基本只需要来宾观礼即可,礼部和内务府会安排好各种流程,头上到时也不会绾发插簪,而是加一个凤冠,之后呢,说到这里康王乐了:
“之后阿宁得拜见她父皇,聆听一番训辞,当然这都是固定的套话,然后阿宁得回一番套话,也不知她背不背得下来,呵呵!”
还有这种事,那倒挺正式的,看来三公主得早点练习起来。
季雨菲便又赶紧问康王到时自己的穿着和行为举止之类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一点,康王满不在乎,表示回去问下季嬷嬷,然后当天带着她进宫去可以了,不会有什么问题,流程是一板一眼都定好的,出不了什么差错,而且已经在长公主和二公主身上试过两遍了。
那倒是,想来及笄礼意义重大,而且又是皇太后亲自坐镇,不会有人在这种时候生事。
季雨菲便放心地先告辞回家了,她还有事问白流苏呢。
刚才不是进了慈宁宫么,想必白流苏也跟她表姐交流过母亲来京的一些事情了,自己得问问。
果然,回了王府进了屋,一听季雨菲问起,白流苏也坦言相告了:
“多谢郡主,刚才奴婢已经跟表姐说过了,表姐说,之前洪嬷嬷回了一趟宫,她便托了洪嬷嬷,代为照应我娘,毕竟京城居大不易,不可能一下找到称心又适宜的宅子。”
说到这里,白流苏一脸歉意地对着季雨菲行了个礼:
“还请郡主恕罪,此事奴婢之前也不知情,欣娘说她也是前几天才跟洪嬷嬷说的,洪嬷嬷说她会找时间跟您和公主商量一下。”
季雨菲表示自己肯定没问题,白流苏才有点不安地继续跟她解释:
“表姐的意思是,如果让我娘来了之后住王府,一来于礼不合,哪有平头百姓住在王府的,二来,也,也恐影响王爷声誉。”
说到这里的时候,白流苏虽然日常看着稳重,毕竟也就是个十几岁的姑娘,脸都有点红了。
季雨菲一想,也是,意思就是一个寡居的妇人住进鳏夫王爷的府上,不太好。
看来欣娘果然是老姜,想得很周全。
白流苏偷偷看了下,见季雨菲脸上没啥变化,便又大着胆子说了下去:
“所以表姐思来想去,觉得只能找洪嬷嬷帮忙,如果能住到三公主府上,一来离奴婢姐妹俩近,彼此之间有个照应,二来公主府里也有女眷,相处也无影响。只是这样厚着脸皮借住一阵子,总归是奴婢家太占便宜了,奴婢还是觉得,得趁早去寻一处宅子,哪怕先赁下来也行…”
“你不用这么想,流苏,”季雨菲觉得欣娘这个主意挺好,想必对方也是多方面考虑过的:“就听你表姐的话,不用太难为情,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啊,三公主那边,我觉得她肯定跟我一般心思,她那宅子那么大,有的是地方,放心好了,赶明儿我就去跟她和洪嬷嬷说。”
白流苏一听,眼睛都红了,其实她也是咬着牙努力说出来的,毕竟是自己母亲,如今一听自家主子这么痛快就答应了,顿时“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奴婢多谢郡主!”
第344章 平衡
既然答应了白流苏,少不得,季雨菲还得过府找下三公主和洪嬷嬷商量此事,毕竟白流苏是她府上的人。
于是先抚慰了流着眼泪的白流苏回去平复下心情,之后又叫来了季嬷嬷询问公主及笄礼的准备事宜,得知自己到时得穿郡主的正式礼服,并且确实得备一份礼。
晚上等康王回来,父女俩还又顺便交流了下张琳亲事的看法,季雨菲觉得这件事背后有点耐人寻味。
得知张琳定给了威远侯府上二房的嫡子纪子豪,纪子豪还为此运气地升了官,康王确实也是有点惊讶的。
主要是,按照康王的说法,联姻之事,一般是文官与文官家,武将与武将家,勋贵与勋贵家,主要是大家各有各的圈子,联姻自然要知根知底,大家便都会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找。
当然,也有不同圈子的交叉,不过一般也是因为有了某些交集,譬如说,有勋贵家的子弟进了六部,那有可能会跟个在六部任职的文官家联姻,又或者,有文官家的女儿才貌俱佳,那自然是一家有女百家求,别说武将家了,勋贵家也会抢着要。
这话季雨菲表示听得懂,其实还是圈子的问题。所以反过来说,其实张家的圈子,本来跟纪家的圈子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文人圈,后者主要是勋贵圈。
而张琳也不算才貌出众,威远侯府不太可能是慕名而求。
所以这桩亲事,多半是宫中使了力,至于是张妃还是皇帝,康王表示没法推测。
要不是有丁香上次的偷听和自己后来的邂逅,季雨菲本来对这件事是没啥想法的,也觉得没法推测,如今听了康王的一番分析,很是佩服:“父王,还真让你说中了!”
然后给他讲了自己跟张琳的两次相遇,以及三公主之前跟她说的张家把张琳送尼姑庵的事情,听得康王很是感叹:
“原来如此,怪不得,怪不得!”
眼看女儿一脸惊奇,便赶紧给她深入分析:
“照清儿你所说,张琳想要嫁入长安府里当侧妃,这个事情,除了她自己,恐怕没有第二人会同意,她可是长安的嫡亲表妹,虽然只是侍郎家的姑娘,但她祖父可是曾经的翰林院掌院大学士!再说了,长安也就新婚不久,正妃还是总督之女,这当头把个嫡亲表妹抬进府里做侧妃,哪个没脑子的会这么做?他父皇会如何看他?岳家会如何看他?世人又会如何看他。”
别的人如何看,季雨菲表示不知道,但世人会如何看,季雨菲表示可以预料:说犹如谪仙的三皇子是个多情之人呗。
反正只要长得好看,这种纳侧妃的小事肯定值得原谅。
顶多,也就是张琳会招来无数明里暗里的嫉妒罢了,而且搞不好还因此又催生了无数姑娘的小心思!
康王见女儿抿嘴一笑,还以为她听进了自己的话,便更加兴致勃勃地给她继续分析:
“咱们再来看张琳的这桩亲事,父王是觉得,这应该是你皇伯父和张妃一起的手笔,搞不好是张妃去求了你皇伯父,说了些话糊弄,哦对了,在这之前,她肯定已经跟威远侯府达成了共识,这门亲事啊,两家都有各自的算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