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让她气的几欲吐血,不就是有点银子,这些人都巴着傅元令要赚钱,这才讨好她!
越想越恼,这口气憋在心里久了,今儿个就难免冲动。
三夫人提到了皇上,石氏母女哪里敢对皇上不敬,只能哑火。
傅元令冷眼看着这一幕,面上淡淡的,心里却十分满意。
看看吧,她进府之后走的这一步步,虽然花了点银子,搭了点东西,出了点力气,可是结果是好的。
石氏母女要为难她,她自己都不用多处力气,自有旁人替她出头。
所以说,梦中的自己真是蠢得不能看。
几个人从太夫人那里出来,石氏母女走在前面,三夫人跟傅元令走在后面。
三夫人扫了一眼前面的人,看着傅元令笑着问道:“这几日也不见你出门,听说你不太舒服,现在可好了?”
傅元令哪里不知道三夫人这是故意说给石氏听,指责她这个继母对自己不上心,她柔声回道:“今日方好了些,也不是什么大病,只是有些咳嗽,若是出来走动说一句就咳嗽一声,实在是太失礼,索性就不出来了。”
三夫人就叹口气,“生了病也无人照顾你,以后就让你身边的丫头去找三婶。”
“多谢三婶。”傅元令从善如流,顺着三夫人的话恶心前面的人。
她眼看着石氏气的浑身发抖,加快了脚步带着傅宣祎离开,嘴角慢慢的勾起。
“三婶倒也不必为了我跟她闹翻脸,您的好意我心领了。”傅元令等她们走远了,这才对三夫人说道。
三夫人却不在意,“这有什么,我就是没想到她真能这么干,既然把你认回来了,就算是做个面子情,你生病了她也该问一句,好歹请个郎中回来。”
“只是咳嗽几声,算不得病。”
“话不能这说,你就是心软。”三夫人其实挺想骂傅嘉琰几句,但是那到底是国公爷,忍了忍没开口。
继母不上心那是因为不是亲生的,但是爹可是亲的,居然也不管不问。
这么想着三夫人就更生气了,索性拉着傅元令说道:“走,跟着三婶去我院子里吃饭,正好你两个弟弟都想见见你。元彬有事情跟你说,元仲也早想去找你,就一直脸皮薄不好意思去。”
第二百四十二章 :不想捞钱谁去当官
傅元令哭笑不得,前两天有点受凉确实咳嗽了几天,但是也真不厉害。
她倒是没想到三夫人居然知道了,想了想也就没拒绝,跟着她去了三房。
三房的院子比石氏那边小一些,但是比其他房头还是要大,而且平日维护的也还可以。
绕过前头的影壁,穿过垂花门,就直接进了后院。
三夫人的院子收拾的很干净,往来的丫头婆子也很有规矩,脚步轻盈,进退有度,见到傅元令恭敬行礼。
一路走进去,就看到傅元彬带着弟弟傅元仲正站在廊檐下。
看到她们,兄弟俩忙走下来,先给三夫人见了礼,就又看着傅元令喊了一声,“大姐姐。”
傅元仲只有十岁,正是男孩子上跳下窜精力旺盛的时候,一双大眼睛瞧着傅元令又是好奇又是羞涩。
看的傅元令忍不住的他的脑门上点了一下,就看着傅元仲捂着脑门跳脚,“我已经长大了,男人的脑袋不能碰。”
大家顿时都笑了起来,三夫人提着傅元仲,“净瞎胡闹,让你大姐姐看笑话。”
傅元仲做个鬼脸,从母亲身后探出头来瞅着傅元令,大眼睛亮晶晶的,真是讨人喜欢。
傅元令看得出三夫人养的孩子真好,傅元仲年纪虽小也有些淘气,但是规矩却还有,明明对她很好奇,却不会仗着年纪小胡作非为。
她蹲下身子看着他,“大姐姐来的匆忙,没给你准备什么礼物,这个给你拿着玩吧。”
傅元仲就看着大姐姐掌心里放着一个酒杯口大小的金铃,镂空雕花,轻轻一转,那透雕的花纹就像是活了,他一下子就被吸引了。
犹豫着去看三夫人,三夫人一看这东西,就道:“这倒是个稀罕的物件。”
傅元令笑,“也算不得什么稀罕,铺子里的老工匠做来给我玩的。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些东西,无事带在身上还能当香薰球用。十弟先拿着玩,改日大姐姐再给你送些更好玩的。”
“你大姐姐给你的就拿着吧。”
三夫人发了话,傅元仲这才接过去,捧到手里一转,有淡淡的幽香散出来,而且里面的雕花一旦转起来,就像是一幅行走的画,他从未见过这个,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几人进了屋,分宾主坐下,三夫人就道:“如今分了房头,倒是觉得这日子一下轻快了,如今府里比以前更热闹了。”
傅元令闻言就笑着说道:“日子有了奔头,大家自然干劲十足。”
三夫人叹口气,倒是一旁的傅元彬赞同的点点头,“大姐姐说的是,我这几日见到四叔五叔,就看着他们脸上的笑容都多了。听他们讲说想要谋个官缺,也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傅元令没开口,三夫人就道:“这哪能容易,你四叔五叔没什么正经功名,想要当官就算是捐官,也只能是不入流的胥吏之流,何苦呢。”
“娘,话不能这样说,官不在大小,能为民分忧就是好官。”
三夫人看着这个傻儿子,当官哪是这么简单的。
不想捞钱,谁去当官?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不能强求
大姐姐你说呢?”傅元彬侧头看着傅元令问道。
傅元令想了想,这才开口,“官如大鱼吏小鱼,完粮之民且沮洳,官如虎,吏如猫,具体而微舐人膏。胥吏虽小,权利却不小,虽然没什么大前程,但是若有家族庇荫,在这个位置上确实能如鱼得水。”
三夫人听不太懂这些拽文的话,但是听得懂傅元令的意思跟她差不多,就看着儿子说道:“我说的没错吧,你大姐姐也这样说。”
傅元令听着三夫人的话,又道:“若是当官只为获取民脂民膏,太平年就罢,可要是遇上什么大事,一大家子都要受牵连。”说着看向傅元彬,“尤其是四弟这样的读书人,只怕前程也都跟着毁了。”
“大姐姐说得对,当官就要为民做主,不然读一肚子圣贤书又有何用。”
三夫人:……
傅元令却笑了,看着三夫人说道:“三婶能教出四弟这样的品行,真是令人羡慕。若是天下读书人都有四弟这样的抱负,家国天下何愁不兴。”
傅元彬就微微红了脸,一时不好意思再说了。
三夫人听着傅元令夸她,心里那点不乐意也收了起来,低声跟傅元令说道:“当官哪是那么简单的,我只盼着他这辈子平平安安才好。”
傅元令看着三夫人一片爱子之心,心里也有些羡慕,若是她小的时候,母亲能放下执念,再觅一段良缘,给她生个弟弟或者妹妹,她也不至于孤身一人凄凄凉凉。
“三婶不是说四弟找我有事。”傅元令看着傅元彬问道。
傅元彬这才想起来,正色的说道:“最近樊老先生提点我的次数多了些,我想准备明年下场试一试。”说到这里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大姐姐,都是托你的福,不然老先生哪知道我是哪个。”
三夫人虽然有些可惜儿子没能被樊老先生收为弟子,但是能得老先生连番指点,她也是感激的不行。
所以现在对着傅元令才真心感激,待她比以前更真心。
“四弟学问扎实,用功读书,便是没我早晚也能出人头地。”傅元令思量着说道,傅元彬性子太良善,若是一路顺风顺水直接入了官场,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我想着四弟年纪还小,倒也不急着下场,不若像上回所说先去游历一番,增广见闻,开阔眼界,等你再回来写文章,必然言之有物。”
三夫人有点迟疑,功名当然是越早拿到越好。
傅元彬却很心动,“那我跟老师商量商量。”
傅元令不强求,就点头说好。
午膳很丰盛,傅元令能感觉到三夫人的用心,吃完饭就起身告辞,三夫人亲自把她送出来,低声说道:“出去游历不能再等两年吗,这么小我不放心。”
“四弟性子纯善,不识人间险恶,若是太顺风顺水,将来怕是一入官场,被人有心谋算要跌大跟头。当然这也是我一家之言,我祖父常说,年轻人做事不要太急,沉下心,吃尽苦,将来才能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