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伯母跟我说了,真是喜事。”
“可不是,大姐姐,你是不知道因为大嫂一直没有身孕,二婶婶总是阴阳怪气的。现在大嫂终于怀孕了,总算是能松口气了。”傅宣灵说起这个还有点恼,大嫂挺好的人,二婶婶总是鸡蛋里挑骨头。
“二夫人这么闲,看来晴姨娘很安分啊。”傅元令道。
“才没有呢。”傅宣华低声说道,“大姐姐你是不知道,晴姨娘最近可不怎么消停,昨儿个二伯母还罚她跪着呢。”
傅元令这就奇怪了,自从晴姨娘生了儿子,可就没再吃过亏了,罚跪?
“为什么要罚跪?”傅元令还挺好奇的。
傅宣瑶就道:“我来说,我跟你说大姐姐,晴姨娘最近不知怎么生了不该起的心思,想要把博哥儿记到夫人名下。”
傅元令:……
大白天的做白日梦可有点不好,石氏又不是没有儿子,而且不止一个,怎么会把一个姨娘的儿子记在名下?
“晴姨娘这可是作死呢。”
“也不知道她怎么做到的,主要是父亲还答应了。”
傅元令:……
她觉得自己可能在做白日梦。
“伯爷答应了?”傅元令惊愕不已。
“是啊,所以说晴姨娘才有本事,这种事情都能让父亲开口答应了。”傅宣瑶也觉得神奇啊,这个晴姨娘比她姨娘还能折腾呢。“我觉得我姨娘已经是不得了,如今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傅元令仔细一想,也不知道晴姨娘在打什么心思,反正这件事情对她是好事,只要是石氏不舒心,她就高兴了。
如今伯府格局已经开始慢慢的改变,长房后劲颇足,二房以前看傅元玉,但是现在傅元玉明显没什么上进心,即便是参加了秋闱,但是成绩也不是很好,现在只等春闱。
如果春闱要是落榜或者是考个同进士回来,这辈子的前程也就基本上定型了。
但是傅元宪不一样,如今大乾正是多事之秋,一旦北疆发生战争,若是再上战场立功回来,那么伯府就真是要靠着傅元宪翻身了。
届时,这伯府的爵位到底是落到谁头上都不好说,就算是要降等也比没有的好。
等把伯府的人都送走,傅元令这才拿出大夫人给她的名单仔细查看,这一看倒是有些意外,名单上的人家颇有些家世名声都不错的,当然也有些底蕴并不深厚但是眼下子弟也有出色之辈。
傅元令知道因为自己嫁给肖九岐,伯府的姑娘们的婚事都会上一个台阶,但是没想到这台阶窜了两三个。
这就更得慎重了。
傅宣瑶跟她私下里说了,不要求家世特别好,反正嫁过去吃喝无忧,最要紧是婆家人口简单,日子稍微苦一点点也没关系。
傅元令知道傅宣瑶的意思,她是个庶女,真正的高门大族也看不上她,看上她的大多是要巴着王府的人。
这样的话,嫁过去她在婆家没地位,容易受气,哪有什么意思。
所以,宁可做鸡头绝不当凤尾。
傅元令觉得这些姐妹里最清醒最决断的就是傅宣瑶了,所以她还真是挺认真的为她调查名单上的人家。
傅家的商行在上京如今是炙手可热,想要差点什么,尤其是想这些家长里短的真是容易得很。
毕竟,大户人家的生意跟他们商行往来较多,私下里打听一下也不难。
傅元令就把这事儿交给了元智,现在竞春舫已经没有那么忙了,她倒是能抽出时间做这件事情。
而且,傅元令也想着等到明年春闱过后挑选也可以,毕竟到时候新出炉的进士应该更符合傅宣瑶的条件。
傅宣瑶跟傅宣灵不同,傅宣灵跟自己的两位兄长关系极好,即便是嫁的婆家有那么点瑕疵,有哥哥在护着她,也不会有大问题。
傅宣瑶跟石氏的几个儿子关系并不怎么亲近,将来也不能指望他们为她撑腰,所以挑选夫家就要格外的用心。
傅元令这个姐姐自然是可以护着她,但是总不如娘家哥哥那么方便。
傅元令长叹口气,女子嫁人就等于是二次投胎,自然是要慎之又慎。
肖九岐一回来就听到傅元令叹气,就问道:“出什么事儿了?”
傅元令就瞧着一身玄衣的肖九岐一头汗的进了门,“这是做什么去了,一身的汗。”
这个时节弄这么一身汗可以不容易。
“路上遇到了五城兵马司的人打了一架。”肖九岐不怎么在乎的说道。
傅元令给他宽了外衣,闻言皱眉,“好端端的跟五城兵马司怎么闹起来了?”
肖九岐闻言一乐,“今日带队巡逻的是肖霆手下人。”
傅元令:……
拿了新衣裳塞给肖九岐,“你先去沐浴,我让人送水进去。”
这么一身汗,是不能坐下好好说话了。
肖九岐一把抓住傅元令,“你陪我进去啊,得给我搓搓背。”
第一千零四章 :无价之宝
傅元令被拽进去,然后就一起洗了个澡,闹了半天出来,她都觉得自己无法去看尤嬷嬷笑眯眯的脸了。
晚膳送上来的时候,傅元令好歹脸没那么红了,刚坐下,就听着尤嬷嬷轻声说道:“宋大娘说了,这一盅汤是给王爷的,王妃不能喝。”
肖九岐刚坐下,闻言就乐了,“哟,我这还吃上独食了。”
傅元令瞧了一眼尤嬷嬷手里端着的汤,以前没见过,淡黄色的汤汁里有参片漂浮,随口就问了一句,“这是什么汤?以前好似没见过。”
尤嬷嬷就道:“王妃以前没见过就对了,这是专门给男子喝的补汤,宋大娘花了好大力气炖的参鞭。”
傅元令手中的筷子差点掉在桌上,她看了肖九岐一眼,要是他喝了这盅汤,明儿个她就甭想起来了!
肖九岐也惊呆了,他年纪轻轻地就要喝这种汤了?
难道是媳妇觉得自己不卖力,所以才让宋大娘炖的?
肖九岐苦大仇深的看着那盅汤,喝不喝都是个难题!
傅元令眼疾手快把汤盅盖上,定定神看着惊愕的尤嬷嬷坚定地说道:“嬷嬷,我觉王爷一点也不需要这个。”
尤嬷嬷:……
肖九岐闻言也松口气,他就说嘛,他这么卖力,媳妇怎么可能不满意。
尤嬷嬷只能端着汤送回厨房,一路上想要笑又要憋着,这可真是……
尤嬷嬷走了,傅元令还觉得脸上烧的不行,看都不看肖九岐一眼。
这叫什么事儿!
被这一盅汤一刺激,晚上肖九岐就更来劲了,傅元令想着亏了自己意志坚定没让他喝汤!
天气越来越冷,傅元令就把库房里的皮子拿出来,挑了几件好颜色的狐皮的给樊大儒夫妻做了氅衣,又给肖九岐做了一件黑貂皮的,她自己倒是没做,去年的新做的还没怎么穿,又捡了几条品相好的给太夫人老太爷一人做了一件,杨氏有了身孕,傅元令想着杨夫人那样的人,指定不会给杨氏做什么像样的氅衣,就给她也做了一件。
傅家的绣坊人多手快,七八日的功夫就全都做好送来了,傅元令亲自给樊大儒夫妻送去,还有做的冬日的新衣,抬了三个大箱子进门,倒是把樊夫人吓了一跳。
樊大儒最近研究孤本上瘾,整日在书房不出门,今日傅元令过来被樊夫人揪出来透透气,正好就被押着试新衣裳。
在外头怼人不给脸的樊大儒,在樊夫人面前倒是很有耐心,黑狐裘穿上在身上,又轻便又保暖又好看,樊大儒很满意。
樊夫人就看着傅元令道:“这得花多少银子,我们一把年纪了,平日不出门,倒也不用这么花费。”
知道傅元令有钱,但是这钱也是辛苦赚来的。
“傅家的商队去关外行商时顺便采买回来的,比在上京买便宜多了,没花多少钱。”傅元令又拿着樊夫人的给她试试,樊夫人这一件是白狐裘的,雪白的皮毛若冬日的白雪,里头是用了铁锈红遍地洒金的里子,行走间金光若闪。
樊夫人真是爱不释手,这衣裳真是用心了。
傅元令知道樊大儒夫妻一声大部分的积蓄都花在修缮书籍上,吃喝穿用特别的质朴,所以在他们现在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就更想让他们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等傅元令走了,樊夫人坐在窗前半响没说话,樊大儒没听到夫人叨唠他有点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