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礽突然又兴起了想要写日记的欲望,学习多了感悟就多,那种心情不是找人叭叭叭诉说能够纾解的,唯有自己慢慢化解,写日记,就是他可以排解自我一种方式。
他抱着即使汗阿玛偷看也无所谓的心情,写下了比过往日记都要沉稳很多的字句。
孤听政以来,感悟最深的就是汗阿玛日理万机勤奋不缀,促使汗阿玛每日都不放松政务的原因,在于大清内忧外患。
内忧之中,满朝文武老弱,朝臣老龄化严重,百姓没有保障,看病难、吃药难由来已久。大清不仅仅缺少医者,还缺少方方面面的人才。
地方上漕运、河道亦是治国之重事,孤所见奏折之多令人心惊胆战。
外患之中,台湾将平,而准噶尔部、沙皇俄国之患令汗阿玛寝食难安。
而世界地图之上,可不止有沙皇俄国与准噶尔部,更有斯图亚特王朝、荷兰、葡萄牙、比利时,只看前来大清的传教士出身,就可以那些国家已经进行了对外的“探索”,而大清至今却不曾派遣人出使国外了解外面的世界。
内忧外患,与世隔绝,就是大清如今的现状,也难怪汗阿玛每日都认真勤恳干活,只因为如果他一天不干活,那么第二天堆积起来的奏折,就是成倍,七天不干活,那么那些奏折会将整个御前都淹没。
孤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多多培养“宝贝”。无论是明相、王大学士、陈院使都是宝贝,他们会成为壮大大清的力量,他们是大清的内人,而类似于南怀仁师傅的传教士,则是大清的外人。孤能分得清这些,汗阿玛也分得清,只是这些内人之间,会发生斗争,如同汗阿玛的后宫为了争宠而争奇斗艳,如何才能让他们之间竞争保持良性,恐怕要看汗阿玛的技术了,还好孤是太子不是皇上,不用去做夹心饼干。
太子是皇上身后的男人,一定要稳住储君风范,为汗阿玛出谋划策,适当分担政务,避免汗阿玛独自一人累病疲倦,让他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前面干活,活到一百岁,干到九十九。
孤作为汗阿玛与小美之间的夹心饼干,已经体会到了男人难做,而汗阿玛夹在国事之间,恐怕更加如履薄冰。
这样想来,孤还是心疼汗阿玛,也就暂时原谅了他的黏人吧,毕竟他现在只能逮着孤一个儿子来使唤。
弟弟们啊弟弟们,你们快快长大吧!孤想一想现在独自一人,即将有大哥来陪伴分担,有想到了正在喝奶的小八,还有正在宜妃娘娘肚子里的小九,顿时就对未来有了盼头。
孤八岁就参政了,再过八年,就有最多七个弟弟可以围着汗阿玛,再过二十年,说不定能够二十几个弟弟,好几个侄儿来为汗阿玛做事,治国需要人才,人才需要培养,人才需要生出来。
孤此前兴起办“不孕不育研究庄子”促使不育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深谋远虑,而今或许可以向陈院使提一嘴研究不孕事业,这些可都是大清未来的希望。
【小朋友好像写歪楼了,这样被看到,真的不会被打小屁屁吗?还有,小朋友现在还不是男人,是男孩。】小美忧心忡忡地问胤礽。
“孤已经参政议政,是大人,男人了!”胤礽反驳小美,坚定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
“孤这日记写的是忧国忧民。况且孤所思所虑如何,汗阿玛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他从昨天起到今天,就没有真正生气过,”胤礽小动物的直觉敏锐,尤其是杜立德教导一番话后,他用自己聪明的脑袋瓜子想一想,觉得保留自己现在的模样挺好的。虽然觉得杜太师傅是担忧太早了,但是太师傅讲的话肯定有他的道理,他全部都牢记在心中呢!
“这日记,就光明正大放着吧,日记日记,又不是写给别人看的,这种写给自己看的心情录,孤怎么高兴怎么写就好了,不用去思考那些逻辑与语句通顺,这样发泄一下,心里顿时就舒服许多呢!”
“孤也不在意汗阿玛看了,他想要看,就让他看吧”
胤礽笑了起来,之前因为“忧国忧民”而有些低落的心情顿时就飞扬了起来,心情一好,他就有动力去学习了,这就去将杜太师傅留下的书又研读了一个时辰,临睡前一个时辰又看了会儿动画片。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资料出处
翟文浩;清代太医院诊疗制度研究[R],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放一点点
【摘要】:“太医院”这一机构始设于金代,此后的元、明、清三朝虽对其各项制度有所调整,但无一不沿用“太医院”这一机构名称。清政府在沿袭明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太医院的各项制度进行调整,使之担负着最高国家医疗保健机构和最高国家医政管理机关的双重职能,并逐步形成了医官制度、教育考核制度、诊疗制度和祭祀制度等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医事制度。作为最高国家医疗保健机构,清代太医院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各个方面提供医疗保障的重大职责,其服务对象包括皇帝、后妃、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平民百姓等人员,军队、监狱等部门,以及文武会试等重大活动。因此,在各项医事制度中,太医院的诊疗制度无疑是重中之重,可谓是其核心制度之一。
第107章
康熙一边对胤礽说:这次去东巡是很严肃的事,一路上舟车劳顿。
一边又告知天下人“朕平三藩,天下安定,今东巡祭拜先祖,告先祖成功之事,并行祭祀典礼。”
除此以外,康熙这一回东巡还带了比上次北巡更多的人手,甚至带上了三位后妃随行。随行人员包括了伺候的、保护的、还有大臣、太医,浩浩荡荡的一大队伍人,加起来共有七万余人(注1)。
这么庞大的队伍要走,那肯定是很慢,汗阿玛好像一点都不急切。而且七万人出行,一路上到的县城该怎么住人,光马车与运输粮食,路上带的就不少了。
胤礽还以为就像上次北巡那样人员简单,这一回皇祖母不去,却反而人多了起来。包括他的太子仪仗,也都全部到齐了,有些礼官胤礽压根就不认识。
有意思的是,汗阿玛还邀请了南怀仁师傅一起去,并且允许他用自己国家的语言写下记录。
只看这奢华的阵容,胤礽就能猜测到南师傅会在日记中怎么吹捧大清富有昌盛,皇帝出行排面大。
临行前,一直被汗阿玛拴在身边的胤礽终于见到了长高了许多的图图哥哥。
图图哥哥好像有哪里不一样了,更加英俊沉稳,更加有男人味,胤礽与他面对面站在一起,发现自己比他矮了一个头。
胤禔瞥了一眼阔别已久的傻弟弟,先拜见了康熙。
傻弟弟目光闪闪发光地望着他,想来是许久未见想念他了。
康熙没好气道:“你们兄弟许久未见了,想来有许多话说,一路上有的是机会让你们两人好好聊。”
胤礽笑道:“儿臣哪有那么迫不及待?”
“此去先北上永陵(注2),上告先祖,后走水路,一路上朕会沿途查看当地民情,考察地方官,到时候会召见你们二人随行。”
帝王嘱咐他们二人,多询问礼官此去路上见闻,趁此机会多学一些东巡路线上的风土人情。
出行的阵仗像是在游玩,在宣告全天下:我要去告诉祖先国内安宁。
可真正目地,胤礽知晓,胤禷也应该知晓。
帝王放任他们随行路上待一辆马车,胤禔年纪大一些,还可以单独骑马。
待一路出发,先行第一站三河县,两个孩子终于能够凑到一块儿了。
胤禔问道:“这回东巡你没有带曹珍吗?他现在怎么样了,听说他去做了手术,至今快一年没有音讯了。”
“还在家里修养呢,不过听说手术很成功。”
“没事就好,害我担心那么久,等那小子回来,爷可要好好说说他,这么重要的事儿竟然瞒着爷。对了,这次出游你没有带鹅与猫吗?”胤禔轻快笑了起来。
“这次看似是出游,其实不是出来玩的,”胤礽解释起来:“汗阿玛搞这么大的阵仗可能是为了让天下民心安定吧!”
他细细为胤禔分析了北面边境不稳定的问题。
胤禔安静地听着,没忍住摸了摸胤礽的头:“体察民情、巡视边防、另有安抚蒙古、关心功勋后代的意味,汗阿玛出巡当然不会只是为了玩,只是我没有想到,原来边境问题已经这样严重了。龙兴之地是咱们祖宗诞生的地方,汗阿玛当然不会坐视那儿的边境百姓受到北面蛮夷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