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太后说了一会贴己话后,何玉姝从太后宫里出来,正准备回自己宫里,却在半道上遇到了贵妃花想容。
何玉姝面容平静的向花想容行礼,问道,“贵妃这是想去哪里?”
“出宫,淑妃要不要一起去?”花想容看着何玉姝道。
她跟何玉姝并不熟,两人不是同一类型的人,彼此之间也没什么共同的话题,但是花想容不讨厌何玉姝,大概是因为何玉姝只是待人淡了点,但并不是表里不一的人吧。
“出宫?!!”何玉姝听了惊讶的睁大眼眸,连今天眉眼上上的妆都给弄花了。
“对呀,陛下说怕我们在宫里无聊,说可以让我们多出去转转,结果我问了不少宫妃,她们都不敢跟我一块出去,我就只好自己先出去转转了。”花想容道。
实际上她并没有找那些宫妃,她和她们又不熟,再说她也知道‘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道理,她上赶着请人,哪里有被别人追着捧着来的真心实意。
这要不是在路上遇到了淑妃何玉姝,花想容也不会开口相邀。
“陛下让我们出宫……不,这与礼法不合。”何玉姝下意识捂嘴惊呼道。
“礼法?淑妃莫不是忘了,我们皇家才是制定礼法的存在。”花想容道。
第178章 、贵妃(4)
花想容的话让何玉姝恍惚不已,对呀,整个天下都是皇家的,而帝王更是天下的主人,帝王都开口了,她们自然也能出宫去。
“只是贵妃有没有想到,后妃出宫,会对民间造成多大的影响,就算那些百姓们不知道我们的身份,但是那些大人们,尤其是那些文人们……他们肯定会像长舌妇一样在我们背后嚼舌根的,这样一来,天下人会如何看待我们?”何玉姝急着说道。
后妃出宫游玩,这事牵扯绝对重大,何玉姝一看到花想容一副玩心,就知道她没有想到这一点。
“没有想到淑妃你一身文气,也会骂文人啊。”花想容不由惊叹道,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鲜活的淑妃。
何玉姝顾不得理会花想容的感慨,只想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给花想容听,让花想容别冲动。
“可是淑妃你有没有想过,陛下让我们出宫,他会没有想过这些事情么?”花想容问何玉姝,一下子就把何玉姝问愣住。
帝王知不知道后妃们出宫的严重后果?想必是知道的。
何玉姝不觉得她都能想得到的事情,身为帝王的姜翡然会想不到。
可帝王如果能想到,那为什么还要贵妃去做?
“好了,陛下让我们这样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我们只需要相信陛下就好了。”花想容道。
何玉姝闻言嘴角不由抽了抽,想说花想容真是太傻了,但是看着花想容一脸的纯真和明艳,她喉间的话怎么也吐不出来。
“既然你要出宫,那我也跟着你一块去吧。”何玉姝想了想说道。
她也想知道帝王让后妃们出宫有何用意。
花想容没成想何玉姝会真的愿意跟她一块出宫,连忙让何玉姝去换一身轻便的衣服,而后又安排了几十个人手。
看到花想容准备的妥帖,何玉姝心里不由松了口气。
宫门那里姜翡然已经让人提前打过招呼,但是真的看到了贵妃和淑妃准备出宫,守门的宫人们还是感到不可思议。
花想容和何玉姝两人乘坐撵车到了宫门口,出了宫门口又换宽敞舒适的马车。
偌大的宫门在两人的身后关闭,听见那厚重的关门声,何玉姝心头不由猛跳,总有一种出来了就再也进不去的感觉,但是仔细想想,她又觉得荒谬。
花想容头微仰,眼眸合上,感慨道,“不知道为什么,一出来,整个人都轻快了许多。”
何玉姝闻言笑了笑,心头也如花想容说的那样为之一松。
她们真的出来了,从那个向来‘只进不出’的后宫出来了。
何玉姝感觉恍惚不已,但还没等她愣神多久,就被花想容牵着手带着一块去看那些好吃的,还有各种各样好玩的。
相比起真正‘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何玉姝来,花想容对整个京城可熟悉多了。
何玉姝被花想容带着,渐渐的把整个皇宫都给忘到了脑后。
她们出宫的消息传到姜翡然的耳边,姜翡然只轻声“嗯”了一声,然后问了一句她们带了多少人,听到是一个能保护她们的数量,就不再关心后妃们的事情。
“陛下,太后娘娘请您过去一趟。”太后宫内的宫人匆匆而来道。
等姜翡然赶到的时候,太后那里,文武官员们已经吵成了一团。
太后是目前朝廷的掌权着,朝中大事自然会来太后这里商议。
姜翡然对此并没有流露出惊讶和愤怒来,而是向太后平静的行了礼。
“陛下,你快来。”太后见到姜翡然,心头不禁一松。
“陛下~”文官们见了姜翡然又何尝不感到亲近,离姜翡然近一点的文官,就差直接伸手够姜翡然抱姜翡然的大腿了。
“陛下!”武官们声音洪亮,一下子就压下了文官们的声音,气势不禁让文官们一抖。
“这是怎么了?”姜翡然从容的从百官们的中间走过,而后坐到了太后的身旁。
文武百官们刚要开口向姜翡然告状,就听见太后咳嗽一声,他们只能有眼色的闭嘴,听太后给姜翡然陈述此间事。
这事的源头还得追溯到姜翡然的身上,姜翡然之前不是让文官们开办书院么,这是增加他们文官力量的好事啊,文官们自然答应下来。
但是等文官们伸手向大将军要钱的时候,大将军直接把他们卡住了。
自古以来文武都是对立居多,大将军的行为并没有让文官集团们意外,但是大将军没有把这事说死,却着实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只是文官们是真没有想到,大将军他居然想让军方也掺和进书院来。
这成何体统!
“陛下,自古以来,书院都是文人的聚集之地,和军方从来都没干系啊。”文官集团们在太后给姜翡然说完以后就向姜翡然哭道,声音如泣如诉,话里话外的重心就是书院照开,但不能有军方的人。
但军方也不是吃素的,能成长为将军,手下能领兵打仗的人,不常在朝堂混,对政治敏锐度可能差一点,但绝不是傻子,更别说军中的能人也不少。
在文官们哭完之后,军方的一个将领直接问文官们,“听说你们读书人要学习六艺,却不知是哪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文官的人道。
“咦,礼和书也就算了,但是御和射算是怎么回事?这不该是我们军方的东西么,你们文人为什么也要学习这些东西,这一辈子能用的上么?”军方的人质问文官集团道。
文官们不由血气上涌,把脸色弄得通红。
姜翡然坐在主位静静的看着他们双方开撕。
刚开始的时候,文武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很多人都可以文能治世,武能安.邦,堪称文武双全的存在。
但是随着后来能够读书习武的人变多变杂,还因为有的人天赋不够,只能选择其中一个方向主攻,就这样慢慢的,文和武之间就像“人”字一样,开始岔开,并且因为彼此双方的利益隔阂,再也融不到一起。
现在军方想要插手书院一事,文官集团们的第一想法就是把军方伸来的手剁掉,而不是思索军方的人更加适合书院什么职位。
而文臣们如果不想让军方介入到他们的地盘,那么建设书院的钱自然是不出的。
这件事情从表面上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太后看了一旁的姜翡然,问道,“此事该如何抉择?”
姜翡然听了眼眸不由微眯,这还是太后第一次让他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拿主意,以前太后可是一直拿原主当小孩子看的,原主想插手,直接就被太后给糊弄过去了。
不过原主也非常不靠谱就是了。
他的身边正好三足鼎立,相互制约彼此,他只需要稳住,看清局势到最后完全可以做到大小通吃,但是他的立场在三方的攻势下动摇了,被文官集团们说动,这才弄得后期文官集团势大到不可遏制的地步。
朝中的局势因为他的动摇而被彻底打破,如今姜翡然自然是不会再这样做。
文武两边,哪一家想独大他都不会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