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支陶姓族人在当地生活了几年,其中一家人因为儿子娶了这里的姑娘,又害怕家乡再一次出现水灾,因此在其他亲友回乡的时候,选择留下。
选择留下的就是陶腊肉一家,也就是这个女人口中的二叔家的孩子,她的堂弟。
陶腊肉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陶宝宝的爹。
“我是来投奔我二叔和堂弟的,可我打听了一下,听说我二叔早就过世了,我堂弟堂弟媳妇前些年也去了,他这一支就剩下一个闺女,让你们家养着,我是孩子的堂姑呢,我得见见这个孩子啊。”
马梅芳总算意识到自己为什么会觉得眼前这个女人有些眼熟了,仔细瞅瞅,那个拖油瓶和眼前这个女人确实有几分相似啊。
她正愁一肚子怨气没处发泄呢,看着穿着破破烂烂,面色发黄发黑的陶老姑和她身后一堆瑟瑟缩缩的亲眷,不由露出一个不怀好意地笑容。
“原来是陶家的亲家啊!”
她和气地喊道。
“亲家?”
陶老姑有些疑惑,不是说她二叔在他们离开后也没有再生孩子,一直只有陶腊肉一个儿子吗?而堂弟陶腊肉留下来的那个孩子,现在应该也就五六岁吧。
“就是亲家啊,你不知道啊,宝宝那孩子是我娘给我小叔子选的童养媳呢,她可喜欢宝宝那个孩子了,拿她当亲闺女疼爱,不过你们今天来算是找错地方了,我们家已经分家了,我娘跟着我小叔子一块生活,你们去村口那边找,看上去最新的房子就是了。”
马梅芳给他们指了一个方向。
“我娘要是知道陶家亲戚找过来,肯定欢喜极了,算起来,陶家于我婆婆还有大恩呢。”
原本因为没有找到投奔的亲戚有些惶惶不安的陶家人因为马梅芳的这番话高兴起来,尤其听到她说陶家对傅家有大恩的时候,更是恨不得竖起耳朵听。
“当年啊……”
马梅芳也没绕关子,直接讲述起了当年发生的事情。
为首的陶腊梅越听眼神越亮,再三向马梅芳道谢后,一群人浩浩荡荡朝村口的方向摸去。
******
葛石燕的屋子是新修缮的,在一众老房子里十分显眼,陶腊梅等人走到院子外,这个时候葛石燕还在不远处的地里干活,宝宝和林余则是端着小凳子在院子里洗衣服。
林余搓洗地很卖力,宝宝就是个架子货儿,看上去洗的像模像样的,实际就是给衣服泡一遍水,亏她洗了一会儿衣服还煞有介事地抹了抹额头,好像累出汗似的。
陶腊梅一眼就从两个孩子里分辨出了宝宝。
虽然已经在新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可林余的身体还是没有养回来,看上去比宝宝瘦小一大圈,在她的对比之下,越发显得宝宝白胖可爱。
之前陶腊梅对马梅芳的话还是有三分保留的,这会儿看到宝宝真人,她彻底相信了马梅芳告知的信息。
如果不是真的喜欢这个孩子,主人家怎么会将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杨的这样好,看她一身雪白皮子和胖乎乎的脸颊就知道打小就没有受过罪,还有她身上穿的衣服,那样好的细棉料子,一般人舍得给孩子穿?
陶腊梅心中大定,瞬间变出一张哭脸来。
“我可怜的侄女啊,老姑总算找到你喽!”
她带着哭腔,冲着宝宝跑来,乡下地方并不怎么能防人的篱笆墙在这些人的眼中形同虚设,没一会儿就被推开了。
“娘,人贩子拐你家宝来啦!”
宝宝第一反应扯着嗓子大喊,顺带着把一大桶洗过衣服的脏水冲那群人泼去。
她可不认识眼前这些人,谁知道是不是拐子呢。
可爱的小姑娘穿越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记得保护好自己。
第113章 农家童养媳15
“你这孩子, 怎么还拿水泼人呢!”
“呸呸呸!”
跑在最前头的陶腊梅和紧跟在她身后的俩人被泼个正着,当即就嚷嚷上了。
“小表姐,我们快跑。”
宝宝拉着林余, 仗着自己人小灵活从几人身边绕过, 朝地里跑去。
“这孩子,真是一点教养都没有。”
被小辈泼了一桶洗衣水, 陶腊梅有些恼羞成怒, “你们也别看着啊, 快点追过去。”
陶腊梅想着,先拉住宝宝,跟她讲明自己的身份,可她忘了,刚刚宝宝喊了一嘴人贩子拐人了, 这里离东边的田地很近, 这个时候, 田里有不少人在干活,早就已经听到动静赶过来了。
特别是葛石燕, 她冲在最前头, 手里的锄头举地高高的。
他们过来的时候只见两个孩子跑在最前头,后面跟着一群面生的大人, 一个个跟老鹰捉小鸡似的想要把宝宝抓回去, 可不就是人贩子拐孩子的画面吗。
一伙儿人顿时群情激愤地冲过来,将宝宝和林余护在身后, 不问青红皂白, 冲着陶腊梅等人就是一顿痛扁,还嚷嚷着要送拐子去见官。
“误会了,误会了, 诶呦……”
“我是这孩子的亲老姑啊,我不是拐子……别打了,诶呦……我的腰,我的腰……”
跟着陶腊梅过来的这群人被打的嗷嗷叫唤。
只不过解释的声音混杂在村里人的骂声、他们自己的哀嚎声中,知道大伙儿都打累了,才渐渐听清楚。
宝宝的老姑?
陶家是外村人,在大岙村扎根没多久,独户独支,没有其他亲人,要不然也不会在夫妻前后脚过世后,留下宝宝这个孩子让傅家人养着。
不过他们记得,当初逃难过来的不止陶腊肉那一支陶家人,只不过其他陶家人后来都返乡了,难道是那边的陶家人找过来了?
看他们停了手,陶腊梅忍着痛,艰难地从包袱里掏出了通城文书。
从衢州过来的,陶氏……确定是陶家祖籍那边的亲人无误了。
“你们怎么过来了?”
葛石燕皱着眉头,总觉得陶家人的出现不是什么好事。
“诶,说来话长了……”
陶腊梅的表情有些难堪。
原来陶家老家又出现涝灾了,只不过这一次的涝灾并不严重,只淹了一小部分田地,当地官员为了政绩,根本就没有上报朝廷这一次的涝灾,自然也别提什么救灾措施了。
受灾的灾民里数陶腊梅夫家的情况最严重,他们家的几亩地全都被水淹了,因为之前地里的庄稼长势很好,全家人一点都没有危机观念,敞开肚子把去年的陈粮给吃完了,现在庄稼颗粒无收,全家人都傻眼了。
老家的那些亲戚情况比他们好一些,可也没有好太多,只是勉强够撑到下一次收获罢了,面对这一家子的白吃白喝,没几家能坚持超过三天。
到后面,陶腊梅一家就借不到粮食了,不知怎么的,她想到了留在大岙村的二叔一家,她记得大岙是一个山清水秀,土地肥沃的好地方,水灾历来影响不到那个地方,今年的收获肯定很不错。
到时候亲戚受灾上门,她再将自己的境遇说的可怜一些,二叔还能不收留她这个远道而来的侄女?
等到熬过这一季,她再带着家人返乡,重新播种就好。
陶腊梅的算盘打得很好,可她没有算到自己二叔一家早就过世了,只留下一个不当事的五岁丫头。
而且她打听了,陶家也没什么家底留下,一处老宅子荒废了很多年,只剩一下残桓破瓦,她二叔留下的几亩田地也因为她堂弟生的一场大病全都被变卖光了。
倒是小侄女陶宝宝给了她惊喜,如果马梅芳没有骗她,她完全可以靠着这个侄女讨到好处。
“没想到我堂弟就留下这么一根独苗苗,我这个老姑没本事,可也不会放任我陶家的骨血外流,既然我堂弟他们都不在了,罢了罢了,等我拜祭完二叔二婶和堂弟他们两口子,就带着这个孩子回老家去吧。”
陶腊梅面露悲苦,“就算我手里没粮又怎么样,我就是挖树根,扒草皮,也不会让这个孩子饿死。”
她表现出一副疼爱小辈的模样,眼神余光却一直瞅着葛石燕,见她因为她的这番话变了脸色,陶腊梅心中大定。
其实这哪里是表达对宝宝的疼爱呢,分明就是在威胁葛石燕。
她是陶家人,理所当然要带着她二叔那支骨血回陶家祖籍,不过她受了灾,身上一丁点粮食都没有,宝宝跟着她,就只能吃树根和草皮,等到树根和草皮都吃光后嘛,能不能活下去,就是未知之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