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少潜见着了和耶娘在一块儿的外祖父宋明玉。
前些年见宋明玉还是面若白玉,没什么皱纹,看着比实际年纪要年轻许多。
今日再见,头发已然全白,脸庞瘦得如刀削一般,眼下青黑,形销骨立,看上去精神状态已然垮了。
宋桥和童长廷状态也很不好,自从来菿县之后就没怎么睡,日日难捱提心吊胆,眼睛早就红肿不堪。
唐见微带着阿难过去见宋明玉,宋明玉抱了抱阿难,露出难得的笑容:“你们带阿难进去看看她吧,刚才醒了一会儿,嫌吵,我便让人都到前院去了。这下应该还没睡。”
长孙胤向来喜欢清静,宋桥就带着唐见微和阿难两人进屋去,童少潜一会儿再进来。
进屋的时候却见长孙胤坐了起来,花白的长发梳理好了,整整齐齐地搭在肩头,自己披了衣服,将床边的窗户打开,正在看窗外。
“阿娘。”宋桥她们进来,轻唤了一声。
长孙胤缓缓地回头,半晌之后道:“今年天儿冷,这时候便冻鼻尖了,明年会是个丰年。”
唐见微发现,长孙胤是瘦了许多,憔悴了许多,可即便病重之时,她依旧保持着震慑人心的从容优雅。
宋桥见她说话条理清楚口齿清晰,心里激动,抱着阿难上前来:“阿娘,瞧瞧,这是阿念和阿慎的女儿。你看看,多可爱。”
长孙胤看了看阿难,阿难和她有些疲倦的眼睛对上之后,也不怕生,欢快地“哒”了一声。
到底是血浓于水,这两双眼睛何其相似,只是一双点漆似的明亮圆润,另一双已然黯淡,眼角布满皱纹。
长孙胤伸手要逗逗阿难,阿难小小的手一下子抓住了长孙胤的手指。
长孙胤笑了笑,似乎很开心,回头问唐见微:“我可以抱抱她吗?”
唐见微:“当然可以!”
长孙胤抬起手将阿难接了过来,其乐融融的样子让宋桥又没忍住,回身擦眼泪。
唐见微跟上来:“我瞧外祖母的状况挺好的。”
宋桥:“你是没见前两日,一直昏迷不醒,我真怕……真怕等不来你们,就这样过去了!老天保佑,看来阿娘见着阿难之后,精神头也回来了些。”
二人正在低语,听长孙胤对着阿难哼着小曲儿。
宋桥和唐见微都听出来了,这是博陵小曲儿,哄小孩时常常会哼的一段轻快的调子。
“阿行啊……瞧瞧你,跟娘长得多像。”长孙胤温柔地对怀里的婴孩微笑。
宋桥却是如遭雷击。
阿行是宋桥的小字……
阿娘是将阿难认错成小时候的她了。
阿娘精神头没有好起来,她是完全错乱了。
长孙胤开心了一会儿,又陷入了愁绪。
“阿娘对不起你。你原本该有大好前程。”
宋桥慌得不行,情不自禁握住唐见微的手。
……
童少灼和卫袭到菿县时,长孙胤再次陷入了昏迷。
童少灼在她身边守了一夜,她才略略醒转了片刻,看见了童少灼。
两人说了会儿话,童少灼握住她的手哭了许久,将屋外的卫袭鼻子也哭酸了。
童少悬和唐见微发现天子居然跟来了,可是被狠狠一阵惊吓。
卫袭让她们别声张,就当是普通家眷就好。
.
突降暴雨,卫慈的马车被堵在距离菿县还有十里地的山道上。
最后十里地。
她眼睁睁地看着一棵百年老树被狂风卷倒,横在山路中间。
卫慈立在大雨之中,看着那横断的老树。
“殿下!你快回去!”护卫说,“我们立即疏通道路!”
卫慈没动弹。
天边紫龙狂闪,大地被震得颤抖不止,浑身湿透的她往山的那一头,菿县的方向瞧了一眼。
黑夜被一道疾电照亮,将她的脸色映得苍白如纸,僵硬无生机。
第268章
卫慈的马车进入菿县之时, 菿县的城门才刚刚开启。
晨晓弱光中,她向城中人行人打听宋府的位置,没人知道什么宋府, 又再打听长孙府,倒是有人给她指路了。
指路之人瞧她时神色带着同情, 卫慈心里已然有数,咬着牙拖着疲倦的身子, 去了长孙府。
到了长孙府门口, 便见满眼白幡。
身后跟着她赶了十多日艰苦远途的婢女和护卫,全都累得脱形,卫慈的状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瞧见这情景只怕卫慈会承受不住,立即要上来扶她。
谁知她站得稳稳的。
“我去一下。”卫慈回头对她们说了一声, 声音平稳, 脸色如常, 不见异样。
“喏。”随从们只能在原地等待。
卫慈上前叩门,开门的是披麻戴孝的宋桥。
宋桥在年少时有见过卫慈几面,几十年来没再碰面,但当卫慈再一次出现在她面前时, 她还是一眼就认出了, 这人便是当朝长公主。
那个曾经在摇星府门口的雪地里站了一夜的昔日储君。
两人低声对话了一番后,宋桥喊了马车,带卫慈离开。
随从们面面相觑, 不敢让长公主孤身一人离开,随即上马车追了上去。
马车一路到了长孙氏的墓园, 卫慈跟着宋桥往山上去, 到了一座安静的新坟前宋桥就离开了, 只留卫慈一人在此。
卫慈站在长孙胤的墓前,看见“长孙胤”这三个刻在她心上的字出现在陌生、冰冷的石碑上,一时无言。
墓碑上写着她丈夫的名字,她儿女的名字,她孙辈甚至曾孙辈的名字,拥在一块儿,一一泣立。
没有卫慈。
卫慈明白了,早也明白。
长孙胤这一生,与她没有一字的关联。
长孙胤即便死也是一样,走得匆匆,就像是知道她要来似的,绝情绝义,绝不与她相见。
天际渐渐放亮,阳光罩在卫慈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卫慈用干涩发痛的喉咙,慢慢背诵:
“平王锡晋文侯秬鬯、圭瓒,作
她一字一句,不疾不徐地诵《尚书·周书·文侯之命》。
“……柔远能迩,惠康小民,无荒宁。简恤尔都,用成尔显德。”
背完之后,卫慈心口微微地起伏道:
“当初与先生决裂那夜,先生给我留的功课,便是让我背诵此篇。当初我没能完成,时隔多年,再请先生察验。”
说完之后,看着墓碑笑了笑:“也不用察验了,一字不差。”
背完了文侯之命,卫慈想再说什么,发现一肚子的话早就在时光荏苒之中磨没了。
那一腔的怨恨,也因为这一座墓碑,消散得无影无踪。
即便还有深深的无力、失落,也无甚可说。
人死入永夜,再也听不见,没必要了。
……
卫慈走出来时,宋桥还在这儿等着她。
卫慈对宋桥这个人没什么印象,只听闻童少悬和童少灼与母亲长得相似,便猜到她长相都随了长孙胤。
如今见着了,的确很像。
“她是否有提到我。”
卫慈在问之前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只不过随意一提罢了。只待宋桥摇头否认,她便离开菿县。
不承想,宋桥犹犹豫豫地说:“母亲临终之前,我忍不住问她。是否后悔当年举家离开博陵。”
卫慈平静地看着她。
“殿下……想听吗?”
“嗯。”
“她说,不后悔。若是留在博陵,以殿下的性子,能容我阿耶一时,也不可能容他一世,更不用说子嗣了……”
卫慈冷笑:“在她眼里,我便是这等小家子气。”
但想了想,又不得不承认。
到底是她的老师,对她很了解。
卫慈和如今的天子可不一样,卫慈虽名为“慈”,字持恻,可她明白,身为储君之时,为了让长孙胤满意她收敛了许多暴躁之气。
本真的她,可不是个心慈手软之人。
长孙胤何等了解她。
卫慈若是得了长孙胤,登了帝位,她便是这天下的霸主,心爱之物怎么可能与旁人共享?
到时候长孙胤身边的人定会被她铲除得一干二净,不惜一切手段也会杀了宋明玉,将长孙胤与宋明玉的孩子们流放甚至直接诛杀。
到时候天子卫慈,便是个一身污名的天子,是个被世人厌恶,恶名千古的戾君。
先生懂我。
即便牺牲自己的仕途,牺牲整个长孙府,也没让我走上这条邪路,也护长孙家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