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新娘[七零](223)

这回孙来娣兴高采烈的也可以给邻居送萝卜吃,不仅韩家送到了,周升家里也有,听说薛灿灿是大娃二娃的姨妈,给她也送了一大碗。

薛灿灿自然没有料到新区的邻居这么热情,以前她在京市的时候,对面的邻居因为讨厌她妈三天两头来闹,两家的关系很僵,要不是房子安排好了不能搬家,那户人家好几次都想搬走。

结果来新区以后,给了她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她在知道门口的苹果树等到明年的时候结了果子,就可以给孩子们吃,她家门口没有杏子树,不过有一颗沙枣树,那沙枣晒干了非常甜,糖份很充足,另外还有一颗核桃树,赵雪彦吃过一次湿核桃,赞为天人,已经幻想明年秋季吃上湿核桃了。

而且院子里面还可以种点蔬菜,这个种菜的重担就交到了赵雪彦的手里,家里有人家以前种过菜现成的土地,赵雪彦也跑来跟赵曼取经,学怎么种菜

这段时间薛灿灿竟然也学会了煮粥,煮挂面她也会,家里不在食堂吃的日子,配着泡菜或者是海带,或者是腌萝卜,全家人再啃个馕,一顿饭简简单单就这样对付了,

薛灿灿还会炒个白菜。

反正油盐下锅,全家人谁都不是挑剔的性子,大家竟然不约而同的都觉得比在京市的时候更愉快了一些,更有乐子。

快到过年的时候,新区的新福利又分下来了,这次每个人领到了两斤海带,两斤涪陵榨菜,一包红糖,一包水果糖,另外还有五斤肉票跟两斤油票,今年可以说是大丰收。

这是军区的福利,牧区的福利发了二十斤大米,五斤油跟三斤奶片。

海带是整个唐城市政府找人家威海政府换来的,大米换海带,跟人家换了几万斤,都发给了职工。

没有发完的那些,也放在供销社卖,主要是卖给农民兄弟。

韩景瑜的报告打到市里面以后,市区领

导对这件事情非常重视,唐城算是缺碘的典型地区了,长达几十年来大脖子病困扰着这里的居民。

政府领导从来没有意识过这些。

这会儿的人都还盲目的连海带都不会吃,人人见到了都以为是块破抹布。

当听说吃这个预防大脖子病的时候,是个人都想回去赶紧把这些海带给炖了,新区甚至闹出来有人一天泡了两斤海带的笑话出来。

75年开始,从重庆的韩家沱菜厂运出来的榨菜先是跟兄弟单位做了等价交换,新区这边出了几千斤大米,跟重庆方面换了几千斤的榨菜,发了新年福利。

榨菜切的粗细大小不均匀,可味道没差,跟记忆中一包三毛钱的榨菜味道没差,孩子们的最爱,这就是最早期的涪陵榨菜了。

上回二娃在食堂里面吃到过一次就念念不忘,念叨好了好久大人们都忘记这茬了,没成想这回总算是痛痛快快的吃上榨菜了。

快到新年处处都是新景象,没成想个孩子为了包榨菜这么开心,一顿饭吃的肚子都鼓鼓的。

薛灿灿现在没事也带着乔乔跟昭昭过来玩。

因为是亲表兄妹的关系,乔乔跟昭昭跟三个男娃玩的特别来,五个人很快就扎堆到了一起去了。

“小赵,就你最会惯着他们。”薛灿灿嗔怪道:“你看哪家的孩子,能有你们家的穿的这么齐整,我真是没想到姐姐过世以后,孩子们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也不全都是我们的功劳,大娃二娃他们自己就挺懂事也不要我们操心,你看看这三个孩子从没有给我添过乱。”赵曼是真的这样想的,从没有拿他们当过累赘看待。

第131章

翌日孙来娣来感谢赵曼教会她做了酸萝卜, 送来了他家珍藏的几个鸡蛋。

据说把三妮子给馋哭了。

家里这两个孩子,还有三妮子刚好到要长身体的年纪,吃的少了能感觉到骨质上缺钙, 孙来娣最近活跃起来, 到处给孩子们买奶票, 鸡蛋也舍不得吃都是留给孩子们的,这几个鸡蛋还是她从农场里面收过来的。

韩景瑜冲她使了个眼色,叫她别收。

赵曼心累。

不收孙来娣意见很大,收了韩景瑜意见很大。

等孙来娣走了韩景瑜还要找她唠叨几句:“姜营长家里也有三个孩子,养活这么大几个孩子不容易,他们家就姜营长有津贴”

双职工家庭就有罪了?

到了年底快过年的时候, 京市那边拍了个电报过来, 让韩景瑜过去回个电话。

果然那边传来了好消息。

韩昌君回去了,而且是官复原职, 恢复以前副处级的地位不说, 国家又把这几年的工资发放给了他。

韩老将军的津贴也补齐了, 照样恢复了中将的军衔。

韩昌君对韩景瑜口头表示了感觉, 飞过来一张两百元的汇票给他, 叫他先看着儿子们先。

两百元, 买啥吃都够了,这回韩景瑜没有瞎客气收下了, 他准备去农场找点油水多的食物, 蛋白高一点的食物给孩子们补身体,大娃二娃都开始长个儿子, 每天嚷嚷着吃不饱。

韩老将军担心耽搁儿子的前程,就算韩昌君再怎么拦着也挡不住他要去住养老院,最后老人家让组织上给安排了一个很好的疗养院, 直接住到疗养院去了。

这样一来,韩昌君现在也是孤家寡人一个,对付起薛志军来也能放开手大干一场。

首先薛志军也没有落个什么好,原因是他前几年太猖狂,那会儿他有多猖狂,现在就有多后悔,原本憋着不敢找他麻烦的,见韩昌君起头,也没人说不敢动他,反而找他的人也越来越多。

薛志军是以贪污罪直接丢进监狱里面去了。

薛志军一倒,薛母的心力就像是给人抽干了一样,大病了一场。

“赵场长,赵场长。”马桂花见家里就赵曼一个人,又带着光荣的革命任务来韩家来刺探消息来了。

上面有放出来风,说是韩景瑜最近是要从武装部长这个岗位上退下来。

这可不把牛坚强给蹦跶坏了么,他们家刚往学校里面塞了个人当副校长,是牛坚强一个字都不认识的弟媳妇,现在又想给牛坚强运作个武装部长出来。

当然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这些赵曼都可以理解。

只是——

“马大姐,这事你光问我也没有用啊,这是上面的认命,跟韩景瑜没有半毛钱关系的,要是他可以随意指认,那他的权利也太大了一些了吧。”

“你瞧你这话说的怎么就这么生分了呢,我又没有叫你打包票保证我们老牛一定能上,也就是想让你跟韩营长那边传个话儿,我们老牛是真的不容易啊,扎根新区十几年。”

“您这样讲就不好了,扎根新区十几年的除了你们家牛营长,姜营长难道不是吗,我们隔壁的姜营长一年有七八个月都在天山修路呢这么辛苦,他找谁要回报,要评职称,要位置要粮食了吗?”

“你这话讲得就不对了,姜营长是工兵,工兵就是应该干这活的。”

“不是,您讲这话也算是诛心了,合着工兵干一辈子就只能是工兵,就干不了别的了?”

“小赵,我是来跟你好声好气的说话,你不要跟吃了枪药一样的嘛。”

“吃了枪药的又不是我,是你们了,你弟媳妇贺香珠是不是在新区学校当副校长,这也是你们牛营长安排的?”

“是又怎么了,她干的又不是不好,你但凡能提点来点毛病出来,我们是能够接受检查跟批评的!”

当然了嘛,赵曼算是听出来了,这些个老骨头,仗着自己在新区的地位崇高,一天天的不把新来的当回事看待。

他们来新区是为了什么呢,不是为了建设祖国,也没有崇高的理想,就是为了衣食富足,能够混个温饱。

当年来新区搞建设的人,也不都是姜营长这种全心全意的为了新区服务不后悔的。

当年牛坚强在别的地方就是个小兵,一个月五块钱的津贴,也没有资格让家属随军。

可到了新区就不一样了,干了一年就可以提干,慢慢把职称提上去以后,人的心也不会那么容易满足了

牛坚强还想当新区的武装部长,想要把新区的武装力量给控制在他手里,如果这个时候他在退伍,也能在新区的关键岗位上留下来。

原本有上进心是好事,但是上进心过头了却不是什么好事情。

溜溜猪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