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农家乐(163)

作者:胡狼啸月 阅读记录 TXT下载

“那可不成,就算人不来,东西也得送到。”

韩玉走到白泽的身边,透过圆门,看着前院马厩旁的马车,说道,“东西都是那边俺爹娘的心意,咋也得送过来才行,不然我爹娘肯定生俺俩的气。”

“马三。”

袁氏往前院走了几步,朝着大门叫了一声,“来这边,交给你一个艰巨的任务。”

“好嘞。”

马三大步跑了过来,看了一圈,这才问道,“夫人,啥事,您尽管吩咐。”

“听小玉说,四娘是第一次来城里,凡事觉得好奇。”

袁氏先是试探性地问道,看黄四娘羞涩地点了点头,这才看着马三继续说道,“这会儿家里人多,大门就别守着了,还有其他人在。先领着四娘吃点东西垫垫肚子,反正里晚饭时候还早,你就带着她去外面转转,姑娘家用的东西,布匹鞋子之类想买就买点。至于钱,你去胡账房那里领个五两银子。”

“五两银子。”马三有些惊讶地重复道。

“怎么,嫌少?”

白世敏虽然不懂,但是反应却是很快,便说道,“要是不够的话,那就十两。”

“老爷,夫人,要不还是我陪着去吧。”

谁知这个时候,院中常跟在袁氏身旁伺候的一个丫头——小红,往前几步,毛遂自荐,“三哥虽然熟门熟路,但买姑娘家用的东西,还是我比较熟悉一些。”

袁氏颇有深意地给了小红一个眼神,说道:“等会儿我万一有事找你找不到可咋办。其他的丫头都自己的事儿忙活。”

这小红聪明机灵,本来想要邀功,但见袁氏这么一说,也就不再吭声,退到后面,乖乖站着。

良久,马三才反应过来,说道:“老爷,夫人,领着四娘出去转转是没事。可,可是我却是不懂得买姑娘家的东西。”

“不懂,才更应该学学。”

白泽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说道,“早晚得娶媳妇儿吧,早晚得学会吧,你要是不懂买,以后钱都教你媳妇儿给败坏完喽!”

听他这么一说,韩玉立马就不淡定了,从背后神不知鬼不觉地使劲儿拧了一把白泽的胳膊,疼得他“啊”的一声叫出来,引得几个人都看过来,袁氏问道:“泽儿,咋了,啊什么?”

“啊,今天的太阳真暖和。娘,你看是不是?”

白泽立马指着天上的西南方向的日头,脸上一副阳光灿烂的笑容,“小玉,既然天气这么好,咱们先去找二哥把衣裳给他送过去好不好?”说完之后,连忙低下头,眉头紧紧皱着,疼得龇牙咧嘴,在背后不停地揉啊揉。

白世敏指了指马三,说道:“快去吧,别愣着了。在等下去,黄花菜都凉了。”

“走吧,咱们送他们出去。”

韩玉拦着白泽,跟在马三和黄四娘的身后,还不忘回头喊道,“爹,娘,你们歇着吧,晚饭前我们肯定回来。”

等到四个人都出了门口,没了身影,袁氏还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望着。

白世敏双手握着背在身后,说道:“娶了这么本事的婆娘,真是咱泽儿的福气,至少不用咱俩替他操心了。”

袁氏更是沾了沾眼角的泪,吸了吸鼻子,这才说道:“有个闺女你看有多好,不像臭小子们没心没肺的,哪里知道心疼咱们,都是叫咱们操不完的心!”

“有这么的儿媳妇,多好的喜事啊,你哭什么啊?”白世敏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我心里开心,哭两声咋了,又不丢人!”袁氏也忍不住顶撞了一句,这才觉得释怀了不少,“噗嗤”笑了出来。

白世敏转身往堂屋里走,还不忘发一阵感慨,说道:“哎,真搞不定你们女人怎么想的,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叫咱爷们儿哭笑不得啊。”

城里大街小巷,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真真是车毂击,人肩摩,远近都是黑压压的攒动的人头。

因为热闹,也就显得不冷清,人也没有那么冷了,甚至走着都会出汗。

“小玉,不是我说,刚才你拧得那一下,真疼,不是假疼。”

和马三黄四娘分头走之后,白泽这才一副回味无穷的样子,说道,“以后可别这样了,万一我要是疼死了,你可咋办!”

“嘘,不虚乱说话!”

韩玉停下来,一跺脚,手指放在嘴间,说道,“谁叫你从话里挤兑我,好像我很败家似的,我心里啥滋味啊。”

“我是开玩笑的。”白泽解释道。

“我也是开玩笑。”韩玉撅嘴道。

“常言道:君子动口不动手。”白泽急了,也停住,附在她耳旁,小声说道。

“子曰过: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韩玉则是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趴在他的耳旁,威胁的口吻道。

两人这么交头接耳,又是低语呢喃的,难免引得有人指手画脚,说三道四。

也难怪,云锦王朝自立国以来尊崇儒家,加上人们的思想比较保守,所以才会长把“男女有别”“男女授受不亲”等孔老夫子的名言当做口头禅。韩玉和白泽虽为夫妻,但路人却不得而知,一个翩翩公子,一个貌美红颜,这么“眉来眼去”“勾肩搭背”的,多少有伤风化。

韩玉也只能无奈地摇摇头,随后装起了淑女。

这云锦疆域不小,但是开放风气来讲,和大唐是差了一大截,不过这也无可厚非,封建统治时期,思想统治从来都是从一开始便抓起的。

转了几道街,两人这才来到香城的大学堂院外。

第141章 香城书院

毕竟是城里的大学堂,较之于县衙和村里的学堂,自然是更加的恢弘气派,多了一份庄严和肃穆。

单说这学堂大门,几近两丈,一人合抱粗细的圆柱,烘漆嵌镀金斑点的大门,雕梁画栋,檐牙高啄,钩心斗角。

门楣处悬着一张黑底暗金字的匾额,上书虬劲有力的四个大字,从右往左:香城书院。左下角从上至下两排小字,右侧为:庚申年冬日,左侧是:许亮才书。

两边楹联又分正副两联,外侧正联书曰:

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学;诵其诗,读其书,友天下之士,尚论古今。1

内侧副联书曰:

文字有神揭星汉,圣贤以道证人天。2

两副对联都以标准行楷书写而成,洋洋洒洒,颇有书圣王羲之的风范。

对此,白泽似乎并不太感兴趣,甚至有些不耐烦,嘟囔道:“口口声声喊着忠孝仁义礼智信,可是挖空心思读书走上仕途,无非就是为了谋取功名利禄加官进爵,等真正地戴上乌纱帽,还有几个为民做主?就算刚开始还有点上心,但美酒一喝,佳人一陪,就忘掉自己当初的誓言,不知道东西南北了。所以地下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都是鱼肉百姓得来的黑心银子。”

韩玉轻轻拽了拽他的胳膊,说道:“这么说有失偏颇,毕竟还是有真正的清官存在的。”

“有,当然是会有的。”

白泽一副半死不能活的样子,很不以为然地说道:“沙里淘金,海底捞针。”

“我说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消极啊。”

听他这么一说,韩玉有点急了,嗓门不免大了一些。“你这么说就跟见到了几个坏人就说全天下没几个好人一个道理。再这样,我可要生气了。”

门内,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却是一身书生装扮,出来朝两人行了礼,问道:“你们两个有什么事吗?”

韩玉连忙也还了个礼,恭恭敬敬说道:“哦,老先生,我们此番前来,是为了找一个名为韩冬的学生。”

“那你们等一下。我进去通禀一声。”

这老先生笑笑,转身便重新进了院子,关了大门。留下韩玉和白泽在门外面面相觑。

院内不时有读书声传出,不过外面的人也朦朦胧胧听不清楚。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左右,伴着一阵铃声,大门才“吱呀”一声再次打开,老先生探出头来。笑眯眯地说道:“让你们久等了。现在已经下堂,你们可以进来了。”

韩玉有些讶异地问道:“这香城的大学堂谁都能进?”

之所以会有这么一个疑问,是二哥韩冬曾说过,这学堂外人一律不准进入,违者便是大罪。

“那是先前了,现在啊。谁想进都能进,不过必须的是下堂之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