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161)

作者:花开缓缓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此时的郭侯爷早已不是什么威风赫赫的将军,不过一个因着早年偏心后悔莫及的普通老头子罢了。

这让殿上多数老臣们均是心有戚戚,说实话子孙多了,偏心这回事儿,任是哪家都能倒出个七七八八来。

正当众人心中感慨之时,这位郭侯爷却是扑通一声,直直的跪了下来。光是听这声音,众人都不自觉膝盖发痛。

这郭侯爷,当真是个狠人无疑。

“陛下,子孙不教,臣之过也。因着臣的处处偏颇,这才致使老大对幼弟心生不满。又因臣早年身处边地,疏忽了对儿子教导………”

“千错万错,都是臣的错啊!老大他不过是酒后失言,恳请陛下饶恕………

此般种种,都是微臣治家不严,臣在此自请辞去职务。”

“微臣实在是无颜苟居于朝堂之上啊啊!!”

老侯爷双目含泪,就这般佝偻着背部跪在地上。

“辞去职务?”此话一出,众勋贵们也一个赛一个的站不住了。

勋贵之家可以说姻亲遍布,素来同气连枝!枝,更何况如今边关趋于安稳,勋贵们乃至武将们在朝中的话语权都在日益降低。

而唯有郭侯爷此时却依旧手握重兵,权势颇盛。若是没了对方,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在朝中的影响力怕是少了一倍不止。

众勋贵此前也不过是见不得对方的诸般打算,这才想从根子上绝了对方念头而已。

如今哪怕心知肚明对方不过是在以退为进,那郭家小儿尚未站稳之际,这老狐狸哪里舍得退下朝堂。

然而众人终归是慢了一步,天成帝此时早已挥退一旁的内侍,一步步走下殿台,行走间金黄色龙袍瑟瑟作响。待到忠勇侯面前,更是弯下身子,亲手将下跪之人扶起。

“郭侯快些请起,令郎不过一醉酒时,神志不清之言,又何至于此?”

“郭侯为我大瑞鞠躬尽瘁,朕自少时便常听得父皇称赞忠勇候乃忠义之人。您多年来一直镇守边疆,这才使得家中子弟少了教养,合该是我司马家对不住您才是。”

皇帝既然已经金口玉言,说了“神志不清”四字,除非刻意想跟郭家,乃至皇帝作对。

只余殿下的郭侯爷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圣恩“诚惶诚恐”,感激涕零。

劫后余生的老侯爷此次终于诚心实意的跪倒在新君脚下。

“陛下,陛下此般恩德,老臣纵是万死也难报圣恩。”

在这恢宏的大殿之下,君主宽宏大量,体恤臣下,臣子尤感圣恩,自此愈发忠心不二。

这般君臣相得的场面也被一旁的笔墨清晰的记录了下来。

“天成二年,帝亲扶忠勇侯于大殿之上,温言以慰臣心,郭侯涕泗横流,直言万死难报圣恩。”

一时间,众勋贵只觉得眼前发黑。

然而无论众人心中如何想法,这郭家兄弟一事注定要落下帷幕。

殿上众位臣子不知晓的是,醉酒风波过去不过几日,忠勇侯便携带亲子郭义带着重礼亲自敲响了沈家大门。

第152章

郭家两父子到来之时,沈煊正在给自家外甥梳理功课。

一番考教过后,又见下面长生面色红润,身子也不若来时单薄瘦弱,沈煊心下满意,面上自然也带出了些许。

“长生这些时日进益颇多,看来多出来走动走动,还是有些用处的。这读书一道,尤其到了你们这般时候,闭门造车最不可取。”

能得自家舅舅一句夸奖,长生心中自是喜不自胜,垂下的双手不自觉的收紧了两分。面上不显,然而这出口的声音却是比往日精神了许多。

“长生谨记舅舅教诲,李兄跟陆兄也都是难得的有才之人,外甥能有幸与之交流,着实受益匪浅。”

舅舅说的对,不识江河,难勘其广。在他们山阳县甚至县学,他的学问一直以来都备受夫子看中,同龄中相及者少有。当然这其中舅舅带回来的心得手记占了极大作用。

然而初至京城不过几月,光是巷子周围那些人家,比他年轻学问好的就已经数不胜数。他这点微末学问,在人家眼里,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长生心中清楚,若非舅舅得力,人家官宦公子,哪里会稀的理他。

不过能与众多同龄之人切磋,于他来讲,着实收益匪浅。这般想着,初来那点子挫败感也没了踪影。

长生所经历之事,沈煊哪里能不晓得,见对方能够这么快调整好状态,不去钻那些个牛角尖,沈煊心中更为高兴。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场大劫过后,长生心性反倒豁达了不少。

沈煊高兴之余,正准备再说些什么之际,却听下人匆匆来禀,说是忠勇侯父子前来拜访。

沈煊普一思忱,便知晓了对方来意。只是没能想到,那位郭侯爷居然会纡尊至此。

看来,他当初的那番猜测即便是不全中,也还有七八分实在了。

这朝堂之上,便是姻亲旧顾,世交之家也终抵不过权势利益。该下手之时,便是亲近人家也是不在手软的。

想到这里,沈煊神色有一瞬间怔仲,不过很快便反应了过来。既是侯爷亲至,他这位一家之主自是要亲自相迎的。

“舅舅既有贵客来访,那外甥便先退下了。”

沈煊点点头,算是应了下来,寻常待客长生尚可以随着一块儿涨涨世面,认个脸熟。只是这回怕是有些不方便。

长生也是知晓轻重的,也不多言,一礼过后便从书房中退了下去。

按理来说,忠勇侯亲至,本应正堂待客以示尊敬之意,然而沈煊却二话不说便将二人带入了书房之内。

忠勇侯不愧是戎马一生的大将军,哪怕不曾刻意释放什么气势。普一进来,沈煊便觉得这狭小的书房之中,空气愈发的稀薄了起来。

倒是一旁的郭义,不过半日,神色便憔悴了许多,看来对方已经大体知晓这场官司的个中缘由。

而在沈煊看向二人之时,忠勇侯也在不着痕迹的观察着对方。对于眼前这位年轻小辈,郭侯爷心中着实有些复杂难言。

昨日种种近在眼前。

“白御史此人想必侯爷也曾听闻,素日最是以铁面无私为名。且早前因着大器晚成,家中资源人脉尽数归其庶弟。平日里对于长幼不分之事最是敏感不过。今日偏又正巧听到此事,怕是日后必有一番风波。”

“侯爷明鉴,许是下官实在多心,下官私以为,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巧合一说。”

…………

“陛下的打算,想必侯爷已然明白,您前些时候于西营当中,一意提携陛下心腹,想必心中早有打算。只是不知,您这番打算,可有为外人所知?”

…………

“郭侯爷,这世间之事,往往难得两全之法。侯爷还需早早做出抉择才是。”

而如今,对方的种种猜测果然一一成真,想到今日早朝之上,那些个世交们的种种行径,他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

这般的迫不及待,当真是丝毫情面都顾不得了。

想到这里,忠勇侯眼中复杂之色稍稍褪去,出口的语气也利落真诚了许多。行伍之人的豪迈也显露了出来。

“义儿,还不快多谢沈大人。”

郭侯爷话音刚落,沈煊还没来的急反应,郭义便直直的朝着沈煊一拜到底。

“郭二谢过沈大人,若非沈大人有先见之明,郭二此次怕是难以脱身。”

!想到今日馆中众人那异样的眼光,皇帝陛下金口玉言尚且如此。若是他们家反应不够及时,郭义简直不敢想象,他如今将会处于何种境地。

想着这些,郭义身子不由更弯下了些许。第二次了,若是没有沈大人,说不得他早早便在翰林院中熬不下去了。

见青年人眼眶微红,沈煊心中叹息,连忙出手扶住对方。

“二公子快些请起,都是同僚一场,二公子又何必这般客气。”

“沈公子说的有理,若是朝中御史均如沈公子这般明理,也不至这般不分黑白的毁人前途。”

忠勇侯说罢,眼中凶狠之色一闪而过,随后面对沈煊,面上又缓了些许。

都说文人的嘴,比他们这些沙场老将的老刀把子还利,今儿个他老头子才亲身见识了。何止是声名啊,怕是义儿日后仕途尽数毁于一旦。想到这里,忠勇侯眼神暗了暗,那些人要的可不就是如此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