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三国)+番外(177)

“我一个人好无聊的……舅母都要给登哥哥生妹妹了,我还没有弟弟呢……”诸葛晏握紧拳头道:“我可不能输给登哥哥!我也要有个胖乎乎的弟弟妹妹!”

诸葛亮与周皎对视一眼,诸葛亮清清嗓子道:“阿父与阿娘正在努力。”

周皎瞪了他一眼,随后对诸葛晏道:“生孩子又不是捏泥娃娃,说有便有了,你呀,好好读你的书,别关心这些有的没有的。”

“哦……”

周皎如今还担任吴国学堂祭酒一职,虽然不用天天去学堂盯着,但偶尔也要开个会讨论一下学业安排,听听各地学堂负责人的汇报,查看一下北方来的学子有没有不适应或者有疑问的,或者是去学堂感受一下校园生活,但加上还有自家的生意要兼顾,偶尔还是要忙碌一番的。

也不知道是不是诸葛晏的嘴开过光,周皎去学堂巡视的时候光荣地吐了,被人送回来之后才发现她已经怀孕一个月有余了,周皎得知这个消息,内心不由有些郁闷。

一个崽养着都觉得累,别说再来一个了。

但诸葛亮父女俩却是欢天喜地的,要不是周皎提供的弱智版□□方案“一硫二硝三木炭”因为条件不足并没有被机巧院通过,没办法造个烟花出来应景,他们两个都能点个二踢脚庆祝一下了,看得周皎一脸嫌弃,不明白这父女俩穷开心什么。

周皎年纪也不小了,又是时隔七年再次怀孕,诸葛亮开心之余还是颇为担心的,毕竟周皎的身体确实不算很好,加上还有旧伤在,更让人担忧,因此特意去找了有经验的人照顾周皎,还向再次成为父亲的孙策找回曾经当奶爸的经验。

至于诸葛晏,则是恨不得拿个喇叭出去大喊一句“我阿娘要给我生弟弟妹妹了”,向所有小伙伴告了一圈还不够,每次遇上吕蒙他们都神神秘秘地开口:“叔父,你知道吗,我阿娘肚子里有小娃娃了!”不过念在她越来越听话的份儿上,周皎也没和她计较。

周皎倒是一脸看淡的表情。

生孩子嘛,又不是没生过。

除了疼点,其他还是都能凑合忍的,反正生孩子也是□□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能摸鱼一天是一天。

好歹是二胎,周皎已经能够从容应对孕期反应,平常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倒是诸葛亮心惊胆战,每天帮她分担工作,尽量让周皎成为一个废物点心,周皎倒是过得很滋润,诸葛亮的黑眼圈却越来越大了。

周皎本来想着让诸葛亮知难而退,没想到他越做越起劲儿,很有成为一代肝帝的苗头,一个月之后终于忍不住出声道:“我就是怀个孩子……还不至于那么脆弱,你也太大惊小怪了……”

此时已经入夜,诸葛亮坐在灯下,扶着额帮她看账本,道:“阿晚出生时我忙着新野的事情没能常常照顾你,如今难得能照顾你,累一些也没事。”

周皎有些哭笑不得,道:“又不是怀孕就什么都不做了,别人家的妻子怀孕之后还不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你别把我和孩子都想那么娇气——再说了,你白日要忙着自己的事情,晚上还要帮我看账簿,哪里能忙得过来?”她摸摸自己已经隆起的肚子,道:“放心吧,这个可比你女儿听话多了,都不怎么折腾我,你要真是一腔父爱无处发泄,让你女儿多背背书算了。”

周皎见诸葛亮还在那里凝神盯着账本,走过去把他的灯吹灭,随后拉着他躺到榻上,道:“行了,那些账之后看也来得及,就算我不行,还有练师呢,轮不上你操心。”

诸葛亮叹了一口气,道:“我只是……”

“嘘——”周皎示意他不要说话,只是将他的手按在了自己的腹部,道:“有你这样的阿父,他乖着呢,不用担心的。”

诸葛亮不由放柔了声音,道:“我知道。”

周皎眉眼弯弯,侧着身子靠着他,道:“你想好给他取什么名字了吗?”

“若是女儿,就叫‘景’,要是儿子,就叫‘昱’。”

周皎眨眨眼,道:“不错不错,这次乳名得我来取。”

诸葛亮见她信心满满的样子,有些好笑,道:“好。”

建安十六年的暮春的清晨,周皎生下了一个儿子,诸葛晏揉着眼睛起床要去给自家阿父阿娘背书,这才发觉自己一夜之间已经有了弟弟,甩手就把书丢到了一边,眼巴巴地凑上去,道:“我也要看弟弟!”她亲眼看到了弟弟,不由眨眨眼睛,脱口而出:“怎么这么丑——”

她话音刚落,父亲诸葛亮已经伸手敲敲她的头,道:“姐姐怎么能这么说弟弟?”

诸葛晏吐吐舌头,道:“阿父,我刚生下来也这样吗?”

“你生下来也是这样红彤彤的,不过比你弟弟要活泼多了,手舞足蹈的,生的也胖,踢起人来疼坏了,你阿娘因为这个不知道和你生了多少气。”

诸葛晏小声哼了一声,随后问道:“阿娘呢?”

“你阿娘太累了,正休息着呢。”

诸葛亮将儿子递到女儿怀里,道:“你阿娘给他取了名字,叫阿早,大名叫‘昱’,取‘焜昱错眩’之意。”

“还是阿早好听,和我一对,这样别人一下就知道我们是姐弟啦。”

儿子虽然出生了,但是教养又是一个新的问题,其实诸葛昱本身是并不调皮的,相反的,他又乖又听话,更重要的是他很懒,除了必要的生理需求之外,诸葛昱一般情况下都不哭不闹,自己一个人啃手指啃得香,别人逗他的时候,开心就笑,不开心就懒得搭理。

这让周夫人一度怀疑自己的外孙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对此周皎淡定地表示自己儿子没毛病,就是有点异于常人罢了,其实她更担心自己是不是一不小心生了个后世老乡出来,那可就有些微妙了,他要是看到眼前这个世界已经被周皎“魔改”得天翻地覆,内心恐怕是要崩溃的。

不过时间还长,好在诸葛昱其实就是个普通孩子,智商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反射弧有些长,并且异于常人的懒而已。

某一次周皎为了让自家儿子开心一点,特意买了个小皮球回来,想着陪儿子拍球玩,但诸葛昱对此毫不关心,只是坐在那里看周皎自嗨,周皎咬咬牙,只好对儿子道:“阿娘和阿早扔球玩,好不好?”

诸葛昱似乎感兴趣了,缓缓地点点头。

周皎一扔,皮球便飞上了天,然后不偏不倚地砸中了诸葛昱的头,而被砸中的诸葛昱迟疑很久,眼眶中才缓缓溢满了疼痛的泪水。

周皎:“……”

孙策听说了这件事情,足足嘲笑了周皎一个月,每次见到她都一副快要笑晕过去的样子。

周皎很头痛,但诸葛亮很乐观,毕竟孩子年纪还小,懒一点也没什么,诸葛昱记忆力不错,不是笨孩子,耐心教导就是了,更何况他们也不在乎女儿与儿子将来入朝为官之类的,让他们随心即可。

从南郡外任回来,如今出任相位的周瑜对此表示:“别的就算了,要说懒,不都是阿皎教的吗?”

经常摸鱼的周皎只能回自家阿兄一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她确实不是特别勤快的人,如果不是为了自家阿兄与伯符哥哥,她也不大想加班。

简而言之,为了生活。

孙策也格外体谅夫妻俩,直接将诸葛亮提拔为了孙绍的老师,诸葛亮原本的职位则交给了被调回来的陆议,这样诸葛亮也能时常陪陪孩子。

如今诸葛晏已经九岁,总不能一直呆在家里只跟着几个哥哥姐姐一起玩,加上她又调皮,周皎索性把她送进了学堂跟着读书,刚开始的时候诸葛晏还有些郁闷,每天回来都是闷闷不乐的,周皎忍不住问道:“这是怎么了?没读好书先生教训你了?”

诸葛晏幽怨地看着周皎,道:“有人在背后说我,说我是阿娘和阿父的女儿,所以先生才那么看重我……”

周皎眨眨眼,抬手挠挠脸,最终还是决定直接和女儿解释,道:“他们也没说错。

咳……阿晚你想想,你从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不是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谁能像你一样,随随便便就能看到你小叔父编撰的史书,还把他的书房弄得乱七八糟,天天让阿登陪着你玩,闯了祸也让阿登帮你背着,那么多叔叔姨姨宠着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