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冷河洲+番外(18)

作者:一树梨影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在医院只住了两天,便办了出院趁着国庆假期一起回了老家。姑姑姑父们都来了,小姑也带着西西来了。我反复叮嘱小姑让她要多注意着西西的身体,感冒咳嗽一定要去大医院。小姑紧张地问西西是不是身体有什么问题,我告诉她暑假里西西有点咳嗽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说孩子体弱如果再咳嗽一定得注意。

国庆过去了快一个月,房子也装好一个多月了。恰好周末下午学校半天假,我守在店里爸妈便去看家具去了,肖琳琳和陈雯英也跟着来店里帮忙。三点多的时候电话响了,肖琳琳见我正忙着便顺手接了起来,“霏霏,你电话!”

“是我爸妈吗?让他们等十分钟再打过来。”多半是爸妈问买电脑的事情,之前给爸妈提过要在家装一台电脑。

“不是,说是你小姑。”

我赶紧跑过去,是不是西西出什么事了。小姑的声音挺镇定,说她在C市的中心医院,现在姑父守着西西在做检查,她说西西今早一起床就在咳嗽额头还有些烫,带着他看了医生说是普通感冒就开了些治感冒的药,但看西西咳得难受有些不放心,想起我的话便带着他来了省城。姑父在省城的建筑工地上,说她大惊小怪,一个小感冒来省城,多麻烦。小姑觉着有些委屈,自己本来就嫁得迟,生西西的时候年纪就挺大了,她只有西西这么一个孩子总得仔细点儿……

“小姑,别担心,医生只是说他体弱感冒可能会引发一些症状,说不定真的没什么。你们几个小时折腾到城里肯定没怎么吃饭,可以去买点糕点之类的,待会儿西西检查完了说不定饿了想吃。”

我安慰着小姑,但其实自己心里也没有底。小姑所在的镇上只有几家小诊所,平常也就只会看一些小感小冒。大家也知道大病要上大医院,但总想着没什么大病,一小小感冒看不好拖过一周自然也就好了。不会意识到许多大病都是从小病累积来的,一些潜藏的病更是看不出来。等真的生了重病想去大医院,从乡村去省城要花上大半天,而且更不懂挂号预约,几番倒腾很容易延误时机。曾经就是因为医生说西西只是小感冒,小姑便太没有在意,哪知道反反复复一直没好,等最后到了省城大医院时已经迟了。后来小姑在西西走后两年,在她39岁时生下了一个男孩,想着失独的痛苦时隔两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来,小姑姑父又担心孩子还没长大他们就已经老了,便一直努力赚钱,日子过得很辛苦。

这天我一直在等小姑的电话,也没敢把事情告诉爸妈。终于在近五点的时候电话响了,刚接起来就听到小姑的哭声,我心里一跳,腿一软差点磕到桌角上。然后便听到姑父的声音说不用担心,医生说幸好发现得及时能治好,然后便细细说了医生的话。

上半年小姑家建了新房,材料基本都是石头和砖,建好就搬进去住本来也没问题,只是暑假的时候姑父自己打了几样家具,刷了涂料并用漆料压了花。涂料和油漆都是买材料时送的,有点儿味道也没有太在意。但西西是个早产儿,身体本就要比常人弱一些,抵抗力差,何况甲醛这东西一般也难以检查出来。

挂了电话,发现双手发麻,仍是心有余悸。当晚爸妈回来后跟他们说了这件事,爸妈也很后怕,妈妈一个劲地骂庸医,又念叨着转点钱给小姑。

当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了小姑后来的两个孩子,哥哥和弟弟两兄弟。哥哥孟幸,弟弟孟博,他们满脸笑意。他们说爸妈很开心,他们也很高兴。以前常看到妈妈偷偷躲起来哭,自责自己没有照顾好哥哥。如今,哥哥聪明懂事一定可以照顾好爸妈的,只是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成为爸妈的孩子了……

醒来之后,感觉心里酸酸的,满脸泪水,枕巾湿了一大片。

对不起!

第16章

周老师为了鼓励大家看书,提升写作水平,在讲台旁的角落开辟了一个小读书角,自掏腰包买了一批文学类的书和杂志,其他科的老师见着也每人拿了一两本资料往上放。

到了周老师办公室,他正翻办公桌后面的书柜,办公桌上有两本书让我拿了放读书角。书角都卷边了,不知道是从哪个角落里找出来的,刚要走他又翻出了两本薄薄的杂志递给我。“白桦文学社”,校刊?我们学校自己的!开学两个多月了也没有听说过学校有文学社啊。翻到背面看了一下日期,已经是几年前的了。

“以前我们学校确实有文学社,还是我们班的学生组织成立的,也出版过几期社刊,但后来那几个搞社团的升高三了也没人接替,这文学社啊也就名存实亡了。这几本社刊里面有几篇文章写得还不错,你拿回教室去,大家没事可以看一下,借鉴借鉴。”

我翻了翻,语文数学历史各科内容都杂糅在一起,不仅每科占比不均衡,而且每一期的占比还不断变化,排版也不像精心构思过的带了几分随性。全是文字趣味性也不够,除了几篇不错的文章之外也没有其他可看的了。这纸张泛黄发软,印刷的油墨并不是很均匀,应该是学校自己的印刷室印的。想自己当初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杂志社编辑,这方面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如果,我能把校刊办起来……

我写了一份详细的策划书,包括文学社团的必要性,校刊各板块的构思,各学科内容怎么平衡,如何兼顾趣味性和文学性,以及如何鼓励大家投稿……为了确保可行性,每一个细节我都尽可能去考虑到。

“这份策划书是你自己写的?看来咱们学校文学社复兴有望了。”周老师看过之后很感概,说起了自己读书时也有一个文学梦,又回忆起班里曾经那几个初创文学社的学生,越说自己越兴奋,转头便拿着策划书找年级主任蒋卫明去了。

第二天周老师找来了两个高二的学姐,让我们一起商量社团的事情。周老师说:“学校很支持和鼓励学生办社团,但也希望大家要做就做好,不要半途而废。既然成立社团当然也要有任务,学校期望这学期能出一期社刊。你们加把劲儿,办得好学校会有奖励,有什么需求也可以提出来。”

两位学姐以前有过复兴文学社的想法,所以交流起来很顺畅,她们看了我的策划书,觉得我对社刊的规划很有想法,便让我负责社刊部分,包括主题的策划和稿件的征集。她们在学校认识的人多,招募社员的任务便由她们负责。当天下午教学楼下的看板上便多了两张征集告示,一张是社员的招募,一张是稿件的征集。

一本社刊只有薄薄的几十页,不可能各科内容占比一样,虽然老师们不希望只有文章,各科老师都想要有点内容,但毕竟是文学类社刊,其他学科最多也就一两个版面,可不想最后弄成一本教参。除了重要的写作板块,其他科目的征集主要以趣味性为主——生活中好玩的物理现象,如何巧妙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小问题,用手中的笔画出五千年历史,喜欢的欧美电影台词,用英语写故事或是英语翻译寓言故事等。肖琳琳也被我拉入了火,她英语好,串掇她写了几篇英语小故事。

大半个月过去,社团成员增加到了八个,但收到的稿件并不多。许是大家忙着半期考试无暇顾及,也或许听了以前社团的传说,因此大多只是观望并没有参与。理了理所有的稿件,除了文学版块,其它科目内容差不多都有了。翻着周老师让我抄作文的稿纸,心生一计。下课去了周老师的办公室,拜托他帮忙找来了此次半期考试各年级的优秀作文,然后每个年级选出三篇优秀文章,加上社员们自己投的几篇,数量也就够了。学校每次重要考试本就会选出一些优秀作文在年级传阅,每次复印都得几百上千份,工作量大,所以每次只能选一篇,老师们早就期望能多选出几篇,最好还能跨年级传阅,这样可以让学生多学习和借鉴。如今在社刊上刊登,既解决了稿件不足的问题,也满足了老师们的意愿,也算是两全其美。

社刊的受众基本上全是本校的学生,除了每班一本的必要发行,学生自己有想要的一块钱一本,若是外校则两块钱一本,所得作为学生的稿费。反正自己学校印刷没有成本。听周老师说以前每期印刷是一百本,但最后还会剩下许多,卖得少稿费就很低,这也是大家失去热情的原因之一。如今,这是社团的第一次出刊,社员们都有些担心社刊能不能受到大家的喜欢,最后商讨也只印刷了一百本,试探下大家的反应。

上一篇:欺风盗月[快穿]下一篇:快穿之渡劫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