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好了的,我没事。”苏青玉道。“等我放假了,我去看你们。或者你们有时间了,不也要回家的吗?”
“对,我有空就会带孩子回来。”元归承诺道。
元宝趴在她腿上,“妈妈,元宝回家。”
……
今年的大年三十年饭,林楠也是和左亮一次在云城吃的。
去年大家都混熟了,今年吃团圆饭,也把她叫上了。
大家都是各种原因没有回家过年的是,所以在一起过年也不会很尴尬。
今年年饭尤其热闹,元华的一对年轻员工,在这异乡异地的公司年会上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
因为这事儿,大家热闹的不得了。
林楠还随了份子钱。
吃完年饭,左亮就开车和她一起回花岗。
路上,左亮边开车边道,“明年又少两个一起过年的。”
林楠笑道,“这是好事,他们以后互相有个依靠了。”
“哎,说的也是。”左亮笑了笑,然后道,“这说的我都想成家了。”
林楠道,“那简单,回头我和徐主任说一声。她老早就关心你了。”
左亮咳了咳,“关心我做什么?我一把年纪了……”
林楠侧头看他,左亮确实不算年轻了,虽然因为练武的缘故,身体看起来还很年轻,但是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属于他那个年纪的男人的成熟气质的。
“也还好,年纪不大。”
左亮道,“你觉得我年纪不大?”
“嗯。”
“那,林秘书,你要是找对象,会考虑我这样的吗?”
林楠心里一咯噔。
车厢里顿时安静下来。只余下两人的呼吸声。
过了好一会儿,林楠才笑道,“我又不准备找对象了,你这个问题白问了。”
左亮一听,心里急了,“怎么不找了?你还很年轻,比我小几岁呢。”
林楠勉强笑道,“你知道我的情况的,我结过婚……还不能生育了。没必要找了。”
左亮一下子踩了刹车,将车子停在路边,“这怎么就没必要找了。结没结婚也不重要。能不能生更不重要了。”
“左师傅,你别说了,我自己也不想找。开车吧。”林楠道。
“……”
还准备好好聊一聊的左亮听出了她语气中的坚定,顿时有些无奈,他握紧了方向盘,然后继续开车。
只是一路上,再没人说话了。
回到镇上,林楠就下车走了,左亮闷闷不乐的开着车子停在了苏青玉家的门口。
苏青玉家里正在煮饺子,因为得需要人带孩子,苏青玉就自己一个人煮,元归带着孩子在门口玩。
听到车子声音,元宝就喊起来了,“车车。”
元归闻言抬头,看到确实是左亮回来了,他直接道,“今天过年,你好好放假,不用来找我们。”
这话听着就扎心了。
左亮:“……元先生,向您请教一件事。”
“嗯,你说。”
“你说,要是女同志表明不想找对象,那我还能怎么办啊。”
他觉得元归能追上苏青玉,也是相当有本事的。所以心慌意乱之下,只能来找这位出点主意。
元归闻言,神色严肃道,“这种事情我怎么可能会知道?我和青玉当初是互相有好感,就在一起了。”
左亮心又被扎了一下。
元归好歹也是念着他这些年对他的帮助,所以也没那么绝情,说了点意见。
“虽然我没这种体验,但是我觉得,对待女士,最需要的就是耐心和细心。努力的了解她的需求,然后坚持不懈。当然,也不要惹人生厌,要注意一个度。”
这一番话可让左亮心里又有方向了,“元先生,谢谢你,太谢谢你了!”
他立马上车走了。
苏青玉煮好了水饺,喊他去端,“刚刚我听到左亮同志的声音了,怎么没见到人了?”
元归道,“回去了。过来就问我一些问题而已。”
苏青玉道,“这大过年的,肯定是很重要的事儿。是遇着什么困难了吗?”
元归淡定道,“也没有什么,就是感情方面的事情。当初我追你,花了很多心思和精力。所以他过来找我问问经验。”
听到元归提起以前的事儿,苏青玉脸上一热,“就你那经验?也就碰到我,要不然得打光棍。”
说完又好奇,“他哪里来的感情上面的事情,平时也没看出来和谁处对象啊。”
元归很认真道,“他平时空闲时间多,年纪也不小,会考虑这些很正常。”
“也不知道是谁,”苏青玉将筷子摆放好,“成家也好,要不然我总觉得他是被我们耽误了。他要是在这里成家了,我就给他批一块地盖房子,也算成家立业了,也能让女同志安心。他要是愿意,我还能给他入编,总不能没名没分的给我当司机。对了,到时候咱得表示表示。左亮同志对我们帮助确实很大的。在生活上能照顾就多照顾点。”
她觉得左亮这样有真功夫的人,哪里都是能待得的。愿意这样背井离乡,一直给她当司机兼职保镖,实在是太好了。
元归道,“他为元华工作了二十多年,早就有了一些股份分红了。虽然也不多,一年大概也就十几万吧。但是足够生活了。”
左亮可不是一般的员工,是一直跟着他的人,除了保护他的安全,还能帮他处理很多事情。能够得到这份信任,足以说明左亮的能力和忠心。对于这样的人,他也从来不会亏待。物质上是绝对会保证的。
苏青玉:“……”这还叫不多?这年头万元户都是很少了。这一年十几万……
早就知道左亮同志工资高,就不知道人家这工资比她高出那么那么多……
第425章
苏青玉觉得自己操心太多了,竟然操心一个比自己工资高那么那么多的人。
有这功夫,她还是多操心依然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吧。
于是年初三,她开始上班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的区领导们比她还要忙,大年初一都没过好年。
终于等到大年初三,苏青玉上班,他们就立马拎着东西过来了。
名义上是给苏青玉拜个年,实际上是想详谈合作的事儿。
这次他们可是有备而来的。
就在年前,两个区发生了很大的动荡。从上到下进行而一次调整。
这动静大到差点就压不住了,还好市里赵书记是支持他们的,所以才能够成功调整基层干部岗位。
“我们这次算是破釜沉舟了,多少人准备看我们的笑话啊,这次谁也不能拦着我们搞发展。”
华阳区武区长坚定道。
秦区长也严肃的表态了,“这次我们下面进行调整之后,严重缺人。所以这次还得找花岗借人啊。把新任培养培养。”
似乎是担心苏青玉不信任,他们还将调整的名单拿过来了。
苏青玉没看,而是笑道,“既然你们这样下定决心,那我们花岗肯定也是说话算话的。我建议,我们三个区针对这次合作,组成一个小组。
之前和东山而已是这样做的。专事专办嘛。咱们先讨论一下两个区的具体情况,然后根据情况作出安排。至于种植方面的事儿,咱都不懂,咱就交给专业的人办。从外面请这方面的技术专家来。哪怕多出钱都行。怎么样?”
武区长和秦区长也都是下了决心的人。这会儿苏青玉有条理的安排,两人也干脆,“行,苏书记,你有经验,这事儿你牵头。”
于是新年还没过完,三个区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华阳区和临河区是要忙着做人口普查,耕地普查工作。
花岗则在下面基层干部里面选一些愿意去外地支援的年轻干部。
这次需要的人不少。而且种植果树是之前花岗都没有办过的事儿,这些人是没有经验的。有一定的难度。
好在因为之前回来的干部们大部分都获得了提升,没提升的,在档案上面也添了一笔,所以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一次机遇和挑战。稍微有些理想的年轻干部们都乐意参加。
报名参与的人还不少。
苏青玉当然也不会让太多人去,毕竟花岗的工作也离不开人。这只是锻炼的机会,没必要去太多。
于是给东山于区长打了个电话,说了另外两个区的情况。
意思是让他们也出点人出来,锻炼锻炼,“你们东山山地种植也是条件很不错的,我认为可以安排基层工作做的不错的年轻干部过去锻炼。人才就是要在不断的实干中锻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