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自己能做的事情就尽量做了吧。
苏青玉在班上听同学们这么说,哭笑不得,又很感动,“为我自己的事情耽误班上的工作,谢谢大家的体谅和支持了。”
团支部书记严肃道,“苏班长,你责任重大啊,我们都指望你能考核过,可以见见那些国外友人,顺便了解他们国家经济模式,我们都觉得西方经济学很值得我们讨论。”
其他学生双手环胸的站着,严肃的点头。
“这还真是难得的机会。我们和外界接触太少了。”
苏青玉顿时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这一下子还成为班上的事儿了。
当然,她也知道大家有一定程度是想鼓励她的。
笑道,“好,我尽我最大的努力。真要没过,我去给外贸部洗厕所,我也得混进去。”
同学们顿时笑了起来。不愧是有伟大志向的苏班长,果然有大毅力。
日子一忙碌起来,就过的特别快。三月份开学,七月份放假,仿佛就那么一下子的事情。
连续考了几天期末考试,所有人都大大的松了口气。
当然,对于这些学生们来说,这些考题真的相当简单。但凡平时认真听讲了,课后巩固了,基本上就没问题。要求的就一个自觉性。
不过大伙儿最不缺的就是自觉了。要没自觉,当初也没法考上京大。
来了之后身边都是拼命苦学的人,就更没敢偷懒了。
考好肯定没问题,但是在班上争第一肯定有压力。
因为大家都优秀……
不过这也不是大家现在需要担心的问题了,作为大学第一个假期,第一件事儿就是赶紧衣锦还乡。
回去和家里人面对面的好好说说自己精彩的大学生活。
苏青玉没回去,因为她要参加下个月的考核,他们这些参加考核的人都不用回去。可以留在宿舍。当然也得搬到一个宿舍集中在一起住。这宿舍楼是要封起来的。
苏青玉和大家一起收拾东西。
张娟她们都是一脸舍不得。边收拾东西边问唉声叹气的。
牛芳道,“张娟,你干脆别回去了,就在这里陪青玉吧。”
张娟立马使劲儿摇头,“不行,我得回去陪我丈夫和我婆婆。”
牛芳笑了起来,“那你叹什么气,还不得高高兴兴回家?”
“我是感慨时间过得好快。一不留神就过去一学期了。四年大学生活岂不是会过得很快吗?真怕有那么一天。”
李乐乐笑道,“我也巴不得咱们一直不要毕业呢,虽然还要很久,不过我已经准备考研了。我妈说了,我要是能有本事一辈子留在学校,她以后再也不会批评我了。我们以后一起考研吧。”
听到考研,苏青玉她们都笑了起来,她们都是不可能考研的,苏青玉是要参加工作。张娟也是想早点照顾家庭,至于牛芳,她自觉年纪大了,再读下去,青春就奉献给学校了。总不能等一把年纪了再参加工作。
送走了其他人,苏青玉就自己搬去了临时安排的住处,住的人倒是少,一个宿舍就住两个人。
也真是巧了,她和林佳华。
同寝室一学期,两人基本上没说过话,也就是偶尔林佳华嗤笑一声,她就回一句呵笑一声。
苏青玉倒是没把她放在坏人的行列里面,只觉得她有些清高过头了。一言一行都特别讲究。穿衣打扮也透着精致。
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
在这个时代来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要知道,这个时代就算干部家庭子女,也透着一股子朴实劲儿。比如李慧云。
不过没矛盾,苏青玉也不会主动招惹人家,自己学自己的。
收拾好床铺凉席之后,苏青玉立马出去给老家打电话。
她虽然学习忙,但是基本至少半个月就得往家里打一次电话听他们汇报工作,再指点指点。
这次接电话的是苏卫民。
苏青玉惊讶,“你今天没在厂里?”
苏卫民得意道,“在啊,在厂里,嘿嘿,我从县里邮局淘弄了一个二手电话机回来了,然后找人家帮忙装在了咱们厂里办公室,以后这就是咱们分机了。两边都能接。
苏青玉道,“你还真行。”
“这不是得想办法吗,厂里现在业务忙,也急需电话。反而队里没什么要用到的。平时谁听到了谁就接。”
“现在厂里怎么样?”
“挺好,咱们县里的粮油厂开的可好了。咱们卖的东西好,服务也好,一点气都不给人家受。老粮油站都要混不下去了,哈哈哈哈。难怪你当初要对叶子服务态度那么严格,原来好处在这里呢。以后咱就都这个态度,哪里生意抢不到?”
苏青玉:“……行了,别先骄傲了。还有其他问题吗?”
“都还行,对了,就是前几天高考,队里人又去参加考试了,还是按着之前那个规格安排的,为了让他们考试,咱还从人家机械厂借了大风扇回来给他们复习呢。”
“你可做的真好。”
“那可不,队里人也支持,说考的越多越光荣。我看他们心情不错,可能考的还行。”
苏青玉就放心了。“队里的事儿就靠着你们了,我这放假还不能回去呢,得在这边学习。”
苏卫民啊了一声,“为什么呀,家里都惦记你呢。奶都念叨好久了。”
苏青玉实在觉得抱歉,把学校里的事情和苏卫民说了。
苏卫民惊喜道,“这可是大事儿啊,我回去和爷奶说了,他们又要觉得长脸了。”
苏青玉扶额,“可先别说,万一没被选中呢?”
“他们又不懂什么选不选的,反正你没回来就是干了大事儿了。”
“……”
第190章
苏青玉在首都干大事儿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和所有的长辈一样,哪怕再想外面的小辈们回家,但是只要他们在外面干大事儿,有出息,就算再惦记也觉得高兴,骄傲。
苏爷爷和苏奶奶听到苏卫华吹的牛之后,迫不及待的就在队里宣扬开了。
我家青玉这个暑假是不能回家了,要办大事儿。
这可是国家大事儿,谁让她有出息呢,是需要的人才。国家大事总比咱队里这事儿重要吧。
啥大事儿?接待洋人的事儿。洋人要来咱们国家了,他们说的洋话得让人翻译,咱家青玉就会那个。
老一辈的人,除了以前打仗那会儿见过小鬼子,还真没见过什么洋人。
嗯报纸上有见过。电影里也看过。但是看的不清楚。
所以对他们来说,见洋人还是个稀奇事儿。
当然,他们对洋人也没个好印象。以前旧社会的时候他们还小,就听自己爹娘说过,洋人可坏了,用大炮打咱们,抢走了好些钱财走了。
苏奶奶道,“是得要听懂他们说啥,万一他们骂人,这不是没人知道吗?”
二奶奶道,“你说要是咱当着面骂他们,他们听得懂嘛?”
其他老太太笑开了花。
苏奶奶道,“咱骂他们干啥?咱家可是出了两个大学生的,这在旧社会,那还是读书人家,咱不骂人。”
老太太们又笑了,想着这老姐姐年轻那会儿的泼辣劲儿。还能说得出不骂人这种事儿。
一辈子改不了的性子,愣是给小辈们改了。
不过要是自家出了那么出息的娃子,自己也不骂人了。那不是给后人拖后腿吗?
都得当文化人,客客气气的。让人瞧得上。
苏卫民骑着自行车去了县里,给李青也说了苏青玉不回来的消息。
她现在虽然在读书,但是也是担任着职位的,平时没课的时候,就回厂里指导工作。
自从苏青玉上学之后,就委任留在苏家屯的李青担任小红旗粮油厂的副厂长了。苏卫民倒是接了她的班,成了销售部主任了。她不在的时候,苏卫民也顶替她的工作,为厂子洒汗水。
苏卫民基本上每天都会骑车往县里跑一趟,给她汇报工作。
李青一听苏青玉不回来,还有些失望。她还挺想和苏书记请教一下的。不过想着苏青玉在首都那样的位置都那么优秀,她又很高兴。毕竟苏书记以前也是指点过她的。能学几分就不错了。
“书记不回来,咱单位的工作也不能耽误了。我明天也要考试了,放暑假我也留在苏家屯,不回去。”